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外侵权案件显著增加,侵权范围也不断扩大,有关涉外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也日趋复杂。通过对国际私法上的一些涉外侵权适用原则进行分析,我国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的立法规定是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当侵权行为实施地法与侵权结果发生地法不一致时,应基于利益衡量原则适用对受害人更为有利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汪路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31-131
我国现行的国际私法规范中,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制度尚不完善。一方面,立法滞后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一些先进的并且为我国实践所迫切需要的规则制度并未在立法中得到吸收和体现,即立法上存在"真空"状态;另一方面,已有的法律适用规范也尚欠严密和精确,立法脉络比较粗糙。所以,要从填补空白和改进发展两方面完善我国的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  相似文献   

3.
产品责任法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法律部门,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产品的流动当然的具有了国际性,因此产生了涉外产品责任这一法律问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还稍显薄弱,表现在法律法规数量较少,对受害者的保护不够理想和对责任人的惩罚力度较弱,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上的有益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随着涉外民商事交往的深入,意思自治原则在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涉外法律适用法,它的实施对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地位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上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人口和财产的流动性日益增大,跨国继承问题不断涌现。由于各国法律对法定继承内容的规定不同,导致在涉外继承中的法律冲突经常发生,这就需要解决涉外法定继承的准据法确定问题。201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其中对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新的规定是否较以往更完备.更灵活?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6.
当事人的法律选择协议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涉外法律选择协议本身的成立、效力及法律适用问题,各国立法及学理研究涉及不多。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日益完善的今天,有必要对法律选择协议加以研究。文章从法律选择协议的起源、表现形式、法律特征、成立、效力及法律冲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主张依合同价值原则来解决法律选择协议成立和效力等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条以"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之内容对法律选择的方式加以限制,确立了"明示选择"的地位。而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其涉外民事立法中肯定了"默示选择"的价值,承认或有限度地承认"默示选择"。"默示选择"并非是"不选择",更不是法官代替当事人来选择,其本身就是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选择模式,体现了契约自由的精神。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完全不承认当事人"默示选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立法者应当看到"默示选择"所体现的价值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关立法内容的大趋势,并结合全球国际私法的新发展,对我国涉外立法的相关内容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处理某一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或涉外民事案件时,找出与该法律关系或案件当事人有着最直接、最本质和最真实联系的法律加以适用。由于这一原则在指导法律适用上的灵活性、准确性和客观性,而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同样,宁对于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董军  郭淼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70-73
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确定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既存在着一些传统原则,如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法院地法原则、双重可诉原则,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原则,如最密切联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深入研究我国司法实践问题,逐步完善我国一般涉外侵权行为立法,特别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涉外法律适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笔者针对我国涉外收养的有关规定包括收养程序、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拟在剖析涉外收养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有关立法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媒体关于产品责任案件的报道层出不穷,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却并没有因为《侵权责任法》的生效而臻于完美。基于一些产品责任案件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仍然不很完善,如何完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是业界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统一了高楼抛坠物损害责任,即由可能造成损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侵权责任法》第87条还明确了该类侵权责任的适用原则,避免了司法实践适用上的混乱,使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加以适用,从而能更好地引导、预防、规范大学生(已成年)避免此类侵权行为的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于纯粹经济损失案件的处理究竟是适用合同法的调整还是适用侵权法的救济,各国至今没有统一的司法实践。纯粹经济损失已成为各国法官们面临的棘手问题。从法解释学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立法资源还是为产品责任中的纯粹经济损失作了相关的规定,然而法律的模糊性要么让法官陷入有心无力的境地,要么造就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因此有必要构建我国产品责任中的纯粹经济损失保护制度以便解决司法实务面临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关于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我国学者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关于销售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相关规定存在着不明确、不符合法律逻辑的情况。从销售者承担的义务、销售者的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考查,销售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具有不合理性。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才更符合公平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保护消费者权利的需要,内地和台湾地区都先后制定了保护消费者的产品责任方面的法律。从产品责任立法体例和基本内容两个层面对海峡两岸产品责任立法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海峡两岸产品责任立法各有特点,可以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造假案的频频曝光,注册会计师不断卷入诉讼浪潮之中,但在我国的经济立法中,却长期存在重刑事、行政责任,轻民事责任的倾向,这种承担责任方式难以补偿受害者的正当经济利益,无法实现法律的公平救济。本文通过对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性出发,阐述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其他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扩大规模或扩张范围而在华设厂,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我国环境的破坏。从纺织业到IT行业,大部分跨国公司产品在华生产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而相关企业并未投保针对这样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保险,充分暴露了我国对于跨国公司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缺陷。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近些年来众多跨国公司环境污染行为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具有意义深远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立法目的不同,在实践中我国就同一种有限责任公司类型下存在两种不同的资本组织形态,只有在法律上分清了两种资本制度的差异,才能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做好衔接和协调,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19.
李杰俊 《科技信息》2010,(35):414-414,406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作为保障缔约安全的一项制度,历来受到各国立法和实践的重视。缔约过失责任在责任基础、责任性质、赔偿范围等主面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均有所不同,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明确缔约过失责任的独立性,有利于完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有利于完善债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