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豆杉药用原料林人工培育是缓解紫杉醇药品生产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国家积极鼓励、扶持发展人工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基地建设。本文分析了丘北县云南红豆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加快丘北县发展红豆杉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paclitaxel)是存在于红豆杉科红豆属Tax-ax L.植物中的一种具有抗癌流性的二萜类化合物.本品属有丝分裂抑制剂,能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繁殖,对人体正常细胞无伤害,因而是一类全新的抗癌药物.据1999年1月8日出版的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杂志>)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生物物理学家Makowshi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紫杉醇的抗癌作用还可以作用于癌细胞上的Bcl-2蛋白,来促进癌细胞的程序性自杀(apotosis).关于紫杉醇的这种抗癌机理新发现,将有利于科学家研究更为先进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从红豆杉科红豆属(Taxus)植物树皮中分离的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高度亲脂,几乎不溶于水.上世纪70年代初,紫杉醇被证明有抗肿瘤活性,其抗癌机制独特,主要是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装配,稳定微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1992年美国FDA首次批准紫杉醇用于治疗其它化疗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卵巢癌,后又批准用于铂类药物难治的转移性乳腺癌,目前已有英国、法国、日本、中国等40多个国家批准紫杉醇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对晚期、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肺癌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62-62
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现有材料领域相关高新技术项目180多项,中心对项目筛选并对重点项目不断跟踪,在原有转化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对一些前景看好、技术先进的重点项目以帮助其申请政府资助、引进风险投资商等方式帮助其渡过中试阶段,最终实现产业化。“异养发酵培养小球藻生产人类健康食品”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4,(23):58-59
中试产品ASA通过选用植物提取物刺五加等活性成分,配合稳定型维生素、电解质和微生态制剂等,经过多级预混合处理加工而成.ASA产品提高了植物提取物中对养殖动物的有效成分及维生素等在饲料中的稳定性,实现ASA高效抗热应激,提高蛋鸡生产性能,以及促进猪和水产养殖动物的增重效果.项目在原蛋鸡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中试产品配方优化、加工工艺流程优化设计、优质原料的选用、产品质量监控,使产品在夏秋高温季节在蛋禽生产、猪和水产养殖动物的生产过程中得到较大规模示范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项目介绍 苏铁类植物化石是揭示苏铁类植物演化的重要证据,对于澄清现有苏铁植物的起源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采集和研究还不够系统和丰富,因此对现有苏铁类植物化石资源进行大规模的采集和更深入的研究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由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承担完成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高原地区名优果蔬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与设备中试”项目,在课题负责人王志明、徐文娟、万勇等人的带领下,对气调保鲜贮藏技术在高原地区的适应性和贮藏工艺参数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进行中试验证,从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果蔬保鲜问题。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验证气调贮藏设备能否适应高原地区高海拔、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57-57
植物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是一类从多种病原真菌中分离的、具有蛋白激发子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农药,可诱导多种植物产生系统抗性,促进植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植物激活蛋白通过激活植物体内免疫系统和代谢调控系统,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促进植物根茎叶生长,从而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植物激活蛋白对靶标病原菌无直接杀死作用,因此不会引起病原生理小种产生抗性,对环境、人畜低毒安全、无残留。激活蛋白能显著诱导水稻、白菜、柑桔、烟草、辣椒、棉花等多种作物提高抗病和抗逆能力,生长期减少化学农药用药量达60%,大田示范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抗病增产效果,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6世纪末荷兰学者詹森发明第一架显微镜之后,人类得以借助它观察研究贯穿全身的植物输导组织的微观世界,进而揭示植物生理学上植物物质运输2的理论和规律,这是西方学者的杰出贡献。另一方面早在此前一、两千年,中国古人已经从长期的农业实践中观察、发现了植物物质运输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些理论,并创造了一些对植物体现人物质运输调节和控制的方法,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取得了优良的效果。该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今植物远缘嫁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者在介绍中国古今植物远缘嫁接记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植物远缘嫁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远缘嫁接在植物栽培生产上可以提高观赏价值、改进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障碍,培育出远缘嫁接杂种。远缘嫁接还可作为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与植物生理学有关的三项诺贝尔奖陆旺金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绿色高等植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有机物质的源泉,人类生活所需的植物材料主要仰仗于高等植物,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物质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植物生理学的...  相似文献   

12.
植物净化是利用植物进行污染治理的手段,它以太阳能作为驱动力,运行成本低廉,治污效果显著。作者以自身研究工作为基础,从植物净化效果的检测和评价角度,介绍了植物净化技术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并以空气净化器研发为实例,探讨了植物净化技术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产品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4):14-14
水孔蛋白是一种承担水分跨膜运输的功能性通道蛋白,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与细胞内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在生长发育过程呈不同水孔蛋白在时空上的特异表达表明,它们参与了植物生理活动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张家村后的“风水山”和“背夫山”上,生长着一片红豆杉林,绵延相连,蔚然壮观。这片被人称为“植物黄金”的红豆杉,胸径达5~10厘米的有10401棵,11~20厘米的有41棵,41~50厘米的有55棵,50厘米以上的有127棵。胸径在5厘米以下的有近7万棵。该镇和平村委的干部们说,这里属高寒石灰岩山区,海拔高度在500~800米,常年云雾缭绕,很适合红豆杉生长。红豆杉也叫“榕子树”,以往不知道它的价值,只知道它木质硬,木纹好,很喜欢用它置家私,而一些小的则成了村民的柴禾。这些被保存下来的,主要是在村前屋后的“风水山”上,因为村民相信…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站报道,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植物很难在微重力环境下交配。这一发现意味着发展太空农业可能面临不小挑战。此外,这项研究也揭示了重力如何对细胞间运输产生影响。细胞间运输对植物交配和人类脑细胞的通讯至关重要。而目前,重力将对人类的性行为产生何种影响仍旧是一个未知数。如果一项挑选已婚夫妇上演火星之旅的私人计划付诸实施,科学家便有望了解这种影响。植物的交配虽然不像人类的性行为那样充满刺激和兴奋,却是一个绝佳的可用于了解细胞之间如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1,(3):F0003-F0003
食肉植物又称食虫植物。这种植物能借助特别的结构捕捉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并靠消化酶、细菌或二者的作用将小虫分解,然后吸收其养分。已知食肉植物约有400种,大多为绿色植物。食肉植物能将捕捉的小动物分解,这个过程类似动物的消化过程。分解的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本项目优化捕食螨规模化繁育过程中抗性维持的技术及工艺流程,建立抗性捕食螨工厂化饲养技术;研制捕食螨包装机1套,建成抗性捕食螨生产中试线1条,改建了600m2标准抗性捕食螨生产车间,新建500m2标准化生产厂房;基于柑桔品种、害螨基数及释放时间,建立了抗药性捕食螨田间适时释放技术。2012~2013年,生产销售抗药性捕食螨四百余万袋,创利税二百余万元,在忠县和奉节建立了两个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近三千亩,培训果农二百余人/次。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优化捕食螨规模化繁育过程中抗性维持的技术及工艺流程,建立抗性捕食螨工厂化饲养技术;研制捕食螨包装机l套,建成抗性捕食螨生产中试线1条,改建了,600m2标准抗性捕食螨生产车间,新建500m2标准化生产厂房;基于柑桔品种、害螨基数及释放时间,建立了抗药性捕食螨田间适时释放技术。2012~2013年,生产销售抗药性捕食螨四百余万袋,创利税二百余万元,在忠县和奉节建立了两个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近三千亩,培训果农二百余人/次。  相似文献   

19.
新型节水灌溉自控器(仪)中试与转化项目对于节水灌溉来讲是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推广,对于项目组来讲是由科研向产业化的转型.这是项目组面临的两个难题.为了解决以上两项难题,项目组改变了原来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的方案,积极寻求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大大加快了产品中试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与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共同进行抗病虫害的茶树品种选育和生态控制技术研发,引进日本长崎农林实验场精准施药和施肥以及茶园物理控害的新技术和设备,并进一步集成和优化,形成茶叶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从而解决茶叶种植中农药大量使用造成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增加茶叶出口,提升茶叶产业,提高国内茶叶安全生产水平。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以下标志性成果: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8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8篇(其中4篇为SCI收录论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14篇;参编专著2部;获自主知识产权7项,6个软件专著,1个标准;引进国际高级人才7名;引进1个设备、2个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