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  周一云  刘政 《大自然》2012,(6):77-79
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开篇写道:“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关于宗教、人名和诗词的翻译部分进行分析与此较,探讨造成二者不同之处的,在文化层次和翻译策略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年初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搬上荧屏,观众和学术界褒贬不一的评论也逐渐激烈了起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电视剧《水浒传》的成败得失做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评论,并由此出发,深入探讨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王环 《科技信息》2009,(6):93-94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人物服饰及配饰的描写,这些古代服饰的翻译无疑是一大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对杨译本翻译的分析来总结其采取的有效翻译方法,作为今后翻译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赵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9,(25):243-243
《林冲夜奔》这首协奏曲是我国著名的扬琴大师项祖年所写,他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创作的。本文则以著名扬琴大师项祖华的《林冲夜奔》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扬琴乐曲演奏过程中的相关技巧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金立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6):103-106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比喻手段,它们通常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文化意义,本文作者从比喻喻体的模糊性着手。详细探讨了它们的翻译方法,作者认为应充分考虑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在“信”和“达”的前提下。结合语境采用对等沿用,迁移变换,取神舍形等多种方法灵活翻译。  相似文献   

7.
阿城的小说在语言技法上深得《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神韵,具有古典小说的叙事风格,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出了阿城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独特而深刻的感悟与思考,因而在不断发展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阿城的小说作品仍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站在文化传播的视角,从传播要素、传播特征和传播模式以及传播启示四个方面入手,以《三国演义》为例,探索了中国古典名著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用接受美学的基础理论观点,分析易中天、于丹等学者对《三国演义》、《论语》等古典名著所做的解读,认为《品三国》等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的解读既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信息内容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审美距离,让读者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0.
三百多年来,寓言故事《天路历程》以其鲜明的基督教色彩而倍受西方人的青睐,其生命力经久不衰。笔者试图从内容、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将这一英国古典名著介绍给中国读者;并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将其与《西游记》作简单对比,旨在唤起世人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模糊语言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探讨模糊语言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中体现的基础上,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剖析《红楼梦》若干典型实例,总结运用模糊语言处理:史化信息所达到的理想预期效果及翻译方法,以期为汉语文学作品汉译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贾平凹近期的创作思想,从作品所要表现的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和艺术理想三方面对《废都》进行评论,针对创作理想与创作现实之间存在的距离,作了客观的分析,指出了作品过分讲求大胆率真地表现人物而缺少对性描写的节制,对人物充满激情而陷于非理性的偏爱,过分追求古典名著的那一种味儿而难以摆脱它的左右,模仿搬用过多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情有独钟。建国之前毛泽东主要是借该书中的人和事以“喻事明理”;建国后,特别是毛泽东晚年开始对《水浒传》的题旨大义、政治思想进行分析、评判、研究。都体现出毛泽东对《水浒传》一书的深邃观察力、洞察力。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古典名著,随着它的出版,也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陶瓷作品。尤其红楼女子形象更是成为历代陶瓷艺术家们笔下不断的追求。这些仕女图纹装饰生动准确地反映了红楼女子形象的悲欢离合,一个个美妙绝伦的红楼仕女,一件件气韵鲜活的仕女瓷画,使《红楼梦》这部经典悲剧故事在陶瓷艺术世界中大放异彩、千古流传。  相似文献   

15.
虽然《水浒传》与《隋唐演义》同为具有历史根据的英雄传奇性质的长篇巨制,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世俗社会和底层民众的审美意识,但二者在对历史真实的依赖和改造程度上迥异,对主题的提炼与集中程度不同,对作品的驾驭和艺术处理也不同,因为作者的主观情感制约着作品的思想力度,编写方法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效果,创作理念决定着作品的风格特点。前者进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行列,而后者没有取得这样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作者写作水平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李丽雪 《少儿科技》2011,(12):40-40
看了古典名著《红楼梦》之后,林黛玉那多愁善感、清高孤傲、爱使小性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会想:假如林黛玉生活在今天,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相似文献   

17.
好消息     
艾滋患者确诊后可再活24年;英科学家发现家旅史乳腺癌致病因基因缺陷;英研究发现:研读古典名著 可防老年痴呆;说汉语比说英语要多用右脑.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60年代香港"西游记"题材电影的重要作品,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西游记》《铁扇公主》《盘丝洞》《女儿国》四部影片,通过原著女性形象反面色彩的强化、女性形象官能意味的含蓄性表述投射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影片主创者对于女性"祸水"观的承袭,并折射出当时香港电影艺术家对于《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名著的独特理解与影像诠释。这种电影创作实践,证明了古典名著的人物影像化重塑乃至整体改编只有实现艺术诉求与商业票房、忠实原著与改编创新的双向平衡,才能更好地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开始流传,中经广大群众的“街谈巷语”和民间艺人、“书会人才”以及其它文人的加工创造,终于在明代产生了伟大的古典名著《水浒传》。在这漫长的二、三百年历史中,南宋是水浒故事孕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杭州又是最为重要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所写的"空城计"的故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但诸葛亮导演的这场"空城计",只是罗贯中虚构的一个传奇故事。不过,在这之外,历史上倒曾有过不少"空城计"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