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和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坚实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价值的当代转化。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勇于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系统理念,其发展体现了一定的历史逻辑。历史地看,其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共同体的论述,又承载了中西方"命运与共"的历史思考;现实地看,其从平衡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价值分歧的理论基点出发,赋予世界主义理论新的阐释,形成了中国的全球理念从未来走向分析,积极谋求共同发展、责任共担、共同安全的人类愿景,为全人类的命运与共提供理念引导。  相似文献   

3.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不少学者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现实状况、困境与挑战,并重点探讨了对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路径,但未见从"新公共外交"视角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研究成果.从"新公共外交"视角观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官方化"、传播媒介"传统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和时代化表述,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与内在动力,更是习近平互联网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出场具有相应的内外生成逻辑,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的吸纳与超越。因此,为进一步构建青年群体的网络伦理精神,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扭转网络空间的社会原子化倾向,必须自觉内化"共同体"意识,加强对青年群体的"世界意识"教育,构建知行合一的德礼机制以夯实这一网络类存在意识。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9,(3):64-6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架构在世界视野之内,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与长治久安指明了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与时俱进,推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具体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推向新层面;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提到新高度: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升华到新境界。实践层面,一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具体表现为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发展新阶段、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实现方式新选择、拓宽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并存新空间;二是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分析现代化实现之路的"西方模式",阐释现代化实现之路的"中国方案";三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思路,拷问全球治理的问题缘起,剖析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出发,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精髓,科学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既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狭隘观念,肯定了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又摒弃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其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以人与自然关系的精准定位为逻辑起点,以理念创新化、内涵系统化、目标战略化的“三化”思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体系为逻辑展开,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为逻辑旨归。作为一个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而且为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北京冬奥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时代价值.首先,体育赛事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呈现出一种互为镜像的关系,北京冬奥会正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举办.北京冬奥精神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从战略维度、战术维度和作业维度三个层面对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其次,北京冬奥精神传承于中国体育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谱系,从不同社会阶段中汲取体育救国、体育兴国、体育报国和体育强国的精神养分,并根据时代局势进一步发展其精神要义;第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审视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冬奥精神中胸怀天下的“大局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的理论建构和丰富,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方法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道路的指导方针,共创未来的共同体追求包含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思想,有着未来世界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精髓要义,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党的人民健康思想,并在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命健康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蕴含"为了人民"的健康、"依靠人民"的健康和"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健康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思想对人民健康领域主要矛盾转化做出了应答,为合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凝聚了共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旨在解决全球发展难题,为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指引。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指出要在实践中积极谋求共识,坚持同舟共济的理念,尊重多元化差异,开展协商对话与交流,塑造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各国的交流合作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就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而言,更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断,表明中国的成功代表着一套新的价值理念的成功,证明中国发展的道路和价值取向,必将改写国强必霸的逻辑,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新文明形态的铸造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两极格局瓦解后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西方霸权主义企图将“文明冲突论”作为其达成非正义目的的话语高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要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批驳。度越“文明冲突论”,首先要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角度深度剖析“文明冲突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内涵,进而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念论辩,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2.
近代共同体思想中的平等价值原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农民在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重要价值原则,彰显中华儿女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追求平等的价值诉求,对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启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共识且被积极践行的中国方案,坚持由"温故"向创新发展,不断从...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能够科学地把握人类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追求真正共同体的实践指南。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角度,以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支撑,以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下的“校企校”协同育人模式,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2020年1月5日,老挝政府总理通伦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栗战书委员长分别与通伦总理会见会谈。这次访问旨在落实2019年签署的《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这份以党的名义签署的"行动计划",是我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研究转向的背景下,分析研究"一带一路"空间发展,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世界历史"的宏观空间理论。空间理论下"一带一路"体现着全球视野下的经济领域的合作交流互鉴、人文领域的文化沟通互鉴、绿色"一带一路"的理念实施互鉴,同时深刻地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是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需要;其可能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理论成果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具有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共同目标,具有人民利益的共同的价值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系结构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主题、理论基石和其他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旨在通过体育鼓励全球更加团结,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研究运用系统性文献回顾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梳理。研究表明:新格言是全球意识形态极化下,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世界割裂的特殊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奥林匹克运动在百年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展望,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价值需求。奥林匹克新格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源头思想、文化价值、目标结果等方面有很多理论上的契合,剖析二者的理论契合基础,解读新格言的时代价值,认清现实意义,为更好宣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奥林匹克新格言精神,举办一届更团结的冬奥会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22,(1):54-55
十月 12日 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蚌埠市举行.由安徽省科技厅和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蚌埠市科技局、蚌埠国家高新区共同承办的"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安徽省蚌埠市古民居博览园隆重举行.论坛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的主题论坛之一,分为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文化与科技融合、全球性问题研究与开放科学及全球共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3个子议题,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中国创立的高层次、非官方的国际文化论坛,是唯一一个在民政部注册的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思考和把握当代世界潮流、洞悉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一夕之功能成,亦非一己之力能至。"这是习主席在向全球释放充满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号时所强调的。这也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全球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