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派代表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追求自然、和谐、健康是他创作的主题。他的小说代表作《受戒》就体现出主题的和谐、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叙事情节的和谐以及小说语言的和谐,绽放出一种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的小说注重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侧重从爱与美的角度观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蕴涵着别样的审美特质与生态意蕴。同时,汪曾祺以其对自然的多角度观照和书写、对民间文化的诗性提炼与描摹和对家园的孜孜守望,在小说中构筑起一幅幅和谐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继承了古代文言传统、五四新文学和中国民间口语等三个方面的合理性要素,较大程度地实现了语言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小说语言观对现代汉语写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是一位具有画家风格的作家,以擅写短篇小说见长。因篇幅以及作家个人追求等方面的原因,他的小说多具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而这种境界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汪曾祺在小说中对绘画中"留白"手法的成功植入。本文试从语言、情节结构和感情内涵等方面入手分析汪曾祺小说中留白手法的运用,以及这种运用所达到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特征,他的出现,连续了现代文学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汪曾祺的小说使小说自身固有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回归,作品中处处出现的和谐和诗性给人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让人沉浸在其中,品赏欢娱。汪曾祺的创作引起了小说创作观念和叙述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小说模式中的主题的功利性、题材的重大性都逐渐被消解。作品无论在题材的探索、写法的革新方面,还是在语言观念、体裁特色方面都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并对八十年代以后的现代小说高峰的到来有着潜在的影响,对新时期的寻根派小说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使表现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和普通人日常生活,成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方式和观念。  相似文献   

6.
“空白”是汪曾祺小说写作中的重要现象。汪曾祺诗化语言气韵自生,淡化情节文气天成,放开结尾姿态横生。他的小说流畅如水,随物赋形,气韵流荡,天然充盈,流淌出心旌摇荡的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在《受戒》这篇小说里不遗余力地用精致绵密的语言描写那地方的乡俗风情,用和蔼、欣赏的态度描绘那地方的爱情是如何的纯真又是如何的甜蜜,那里没有现代都市文化空间里的各种情爱阻力,那里人的爱情就像山上的草自由地发芽,自由地成长。他构建的这种封闭性、虚幻性、抒情性乡野风情和乡野生活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文化空间,也可以说是他小说的"基地",由此可以很好地理解小说《受戒》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略论汪曾祺小说语言的基本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极富表现力,注重诉诸直觉,对声音、色彩、形状极为关注,充满诗情画意。句式以短句为主,深受古汉语和民间口语影响。语言质地柔和,富有生气。  相似文献   

9.
从沈从文到汪曾祺,一脉相传,在创作中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一、浑然天成的乡土世界;二、自然纯美的人性展现;三、浓郁古朴的风俗风情;四、冲淡从容的特色语言;五、灵动如水的结构韵致;六、传统文化的含蓄深远。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文化品格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哲学底蕴上是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厚德载物,刚健自行”;以“庄禅精神”为风骨,“清净淡泊,闲适自然”;2、在艺术风格上向传统诗学精神皈依;和谐、淳真、平淡;3、在文化认同上是对平民精神的理解和阐发。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小说文化品格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哲学底蕴上是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厚德载物,刚健自行“;以“庄禅精神“为风骨,“清净淡泊,闲适自然“;2、在艺术风格上向传统诗学精神皈依;和谐、淳真、平淡;3、在文化认同上是对平民精神的理解和阐发.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大多具有探索性。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汪曾祺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颇深,因此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意识流、象征等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同时在汪曾祺早期小说创作的探索中所营造出来人物的意识世界有他自己的特色,充满丰富性、内在性,甚至作者以此作为行文的线索来展开叙述,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一套叙述逻辑。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学对现当代作家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使其研读之余,还要改编改写。新时期,老作家汪曾祺改写《聊斋志异》,是为"聊斋新义",共十三篇,其中有的改自原著的名篇,如《蛐蛐》、《画壁》;有的改自原著较少人关注的短篇,如《双灯》、《牛飞》;也有从"异史氏曰"有感而发改写的《捕快张三》。这些篇章保留了若干古代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充分体现"京派"小说在文体上的开拓。另一方面,汪曾祺删去原著中传奇性的情节,铺叙小说人物的生活细节,保留了作家自己一贯的小说创作风格。在"聊斋新义"中,作家贯彻了其表彰人性美的创作宗旨,通过文白杂糅、清新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男女之间、人狐之间,甚至人与动物、死物之间的真挚情谊,从而建构了一个和谐温暖的人间世界。  相似文献   

14.
唇齿间的休闲时光——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派文人汪曾祺作为小说名家、散文大家享誉当代文坛。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汪曾祺古朴明净、冲淡早和的散文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爱。蕴含其中的风俗人情、知识考据、生活哲理不但使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厚重亮丽,而且充分彰显了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是当代文坛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汪曾祺从其丰厚的人生阅历和故乡的民风习俗中发掘素材,传达自己对悠久的中国文化和自由人生境界的理解.在汪曾祺的小说世界中,深深浸润着儒道文化精神,这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超然而又实在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的散文化笔记体小说受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影响.道家文化的影响多集中在小说外在的审美形式上,而儒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影响则更多地体现在小说内在的质素方面.传统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汪曾祺的小说富有特殊的人生意蕴和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的小说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作品的内在情感尽管有忧伤、嘲谑的成分 ,但总体上是以欢乐为底色的。汪曾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小说的文化精神是源于道、儒、墨家的三重组合 ,而又以道家为底蕴。在表现小知识分子类型的人物时 ,呈现道儒互补的精神结构 ;在表现劳动者类型的人物时 ,则呈现为道墨相合的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运用艺术形象向读者展示了宗教信仰与民俗风情、出家受戒与男女情爱之间的错位与契合.文章从人性发展、传统文化等角度阐释这种错位与契合,从而解读汪曾祺小说中合乎人性的传统中国文化内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汪曾祺小说的“民间叙事”受他追求的“正统品格”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点:一、传统视角关照下的乡村人物的言说潜藏着传统知识分子“精英化”的审美心态;二、传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使汪曾祺小说侧重于表现中华民族的美好人生。三、诗意模式的建构传达了诗性写意的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因而传统化的民间成了他的精英意识的栖居地。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既不讲究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这一特点。全文由端午节的风俗想到端午的鸭蛋再写到家乡的鸭蛋,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浓郁的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