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对此曾有过一段极为精辟的论述:“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为什么要强调“自能”?因为“惟其自得,最为可靠,可以终身受用不尽.”当今世界瞬息万变,面对跨世纪的教育对象,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有个高分,不管学生的能力如何,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逐渐克服了阅读教学中那种“满堂问”、“满堂灌”、“抱得太死,嚼得太细”、“填鸭式”、“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等等弊端,注重培养学生自读会读的能力,探索出“主要让学生自己阅读钻研”、“教师为学生学服务”、“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技能、技巧教给学生”的教学新途径.具体地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个问题时,有这样极其精辟的概括,即要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并强调指出:“老师之训练必须达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关于“自能作文”的要求,叶圣陶先生又说“有所积蓄的时候,虽没有老师命题,也必用文字发表,用文字发表的时候,虽没有老师指点也能使技术完善。”叶老称之为“写作教学的成功。”要达到这个要求,我以为应从下列两个方面去做扎实的工作。 1.培养学生自觉写作的良好习惯 自觉写作的良好习惯,即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所感,读书看报有…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育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引导他们去探究、去发现。通过少教多学的方式,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追求。该文从备课"求真"、授课"求实"、小结"求思"三方面浅谈这一模式的实施,并提出在实践中的收获与困惑。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印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又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许多有志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园丁们不辞辛劳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方式;魏书生创建的“自学六步法”;黎世法教授推出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法多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承认和推广,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师孜孜以求,艰苦探索,为的是寻找一套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老师只管…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这些能力,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读、写实践来形成。老师的“讲”是必要的。但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又能“讲”多少?故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上,也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但可叹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半仍处于读是读,写是写状况,而作文教学又难以摆脱“学生写,教师改”的旧套。学生作文勉为其难,教师改作呕心沥血,却看不到多少效果。教师也明知“多读多写”才是提高语  相似文献   

7.
叶老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做——教师改,每篇作文,教师从错别字、标点符号、语句,批改非常精细,还有眉批、篇批,  相似文献   

8.
<正> 自学教学"着眼于"什么?"大纲"明确指出:"自学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这个自学能力用老前辈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能力。这是自学教学的理想境界。在自学教学中如何摆正"教和学"的关  相似文献   

9.
刘斌 《科技资讯》2012,(1):188-188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多少年来,苦心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成了衡量语文教师工作能力和态度的重要标志。如今教师批改作文的专利转让了,还给那些学习的真正主人。根据不同阶段训练的要求,作文批改采取的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作文批改的尝试赵平辉,侯建平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的最重的负担。作文批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过去一些学校领导对此似乎若明若暗,不切实际地提出“精批细改”、“全批全改”的要求,检查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只看老师改了多少,作文本上的...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黄丽 《科技咨询导报》2012,(22):185-185
教师"无为而治",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语文,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我校经过实践,形成了"自能预习—自能课堂——自能拓展"一体两翼式教学创新模式,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3.
“六步操作法”指“教师导改——学生自改——小组互改—集体修改——教师评改——旧文新作”的教学流程。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能作文能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崭新的、全体参与的作文训练方式。本操作改变了传统教师批改作文的观念,把习作的批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批改的全过程,教师只做引导和评价,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作文课“教什么”和“怎样教”──兼谈《作文台阶训练设计》杨西龙语文教师有三怕:一怕上作文课,二怕听作文课,三怕改作文。其症结在于:作文课讲什么,怎样讲,怎样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怎样改。教什么教什么,是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君 《科技信息》2008,(20):262-262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现在也变成了难中之难。今天的作文教学以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不愿写,老师不愿改。如何打开局面,让学生有兴趣去写,提高写作水平,我进行了六年的探索尝试。我发现问题不在学生怎么样,而是老师对作文的评价一直太严厉,对作文的标准太苛刻。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激励学生,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要以提高其积极性为主,通过言语激励,自我评价,相互评改以及多形式展示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开掘学生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许多学生、老师谈文色变,学生怕写,老师怕改。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无奈。几年来,我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渐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我的学生不再那么怕作文,而我批阅作文也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作文批改时曾说:“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还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有"初步养成修改文章习惯"的要求。可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学习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加强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那怎样才能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呢?下面浅谈一下我对作文“导、说、写、改、评”五步课堂训练法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主要从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会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方法合理、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指导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重视作文修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五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熊艳丽 《科技资讯》2009,(10):206-206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观念落后的现象,主要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读者意识”是小学生写作训练中教师应该把握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多一点说写训练意识;语文老师要有情有意;语文教师要做“语言医生”等。通过这些研究,对小学作文教学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