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通报》1957,2(16):509-509
<正>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門学会联合会于7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第一屆全国委員会第二次扩大会議,参加会議的有全国委員及各地代表共150余人。 在侯德榜宣讀的科联主席李四光的开幕詞中指出,这次会議的首要任务是和全国人民一起,积极地开展反右派斗爭,特别是要严正地批駁和揭露科学界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8,3(19):605-605
全国第一届矿产会議已于9月10—2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議是在冶金部、中国科學院、中国地質学会、各地質院校等單位共同倡議下,經过較长时間的筹备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来自全国各生产  相似文献   

3.
科学界动态     
《科学通报》1957,2(12):380-380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員会第二次全体会議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員会第二次全体会議于5月23—30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議的除学部委員以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各分院和各研究机构的負責人。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自然科学部分)获得  相似文献   

4.
科学界动态     
《科学通报》1959,4(24):834-834
全国地层会議 由中国科学院、地貭部、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都、冶金工业部和中国地貭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地层会議,于11月14—2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来自全国有关地貭方面的科学研究、生产和教学部門的代表478人,列席175人。以納利夫金院士为首的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地貭保矿部的代表团也应邀出席了会議,并在会上致了祝詞。这次会議在經过两年多来的充分准备——組織一系列的現場会議,广泛发动准备报告和論文并編写地层对比表,正式会議前举行专題会議和預备会議——的基础上,获得了圓滿的成功。这是一次检閱我国十  相似文献   

5.
朱荣昭 《科学通报》1957,2(1):25-25
1956年10月1—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苏联第四次电化学会議。除中国科学院派我去参加了这次会議以外,应邀出席的还有美国、保加利亞、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匈牙利和波蘭的科学家。会議是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主持的,会議的主要的組織者是A.H.弗魯姆金院士。  相似文献   

6.
刘宏勋 《科学通报》1964,9(9):832-832
中国气象学会于1964年7月7—14日在兰州市召开了全国天气与动力气象学术会議。这次会議是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以来,天气与动力气象专业第一次学术会議。参加会議的有各科学研究部門、大专院校和各級气象台站的正式代表98人,列席代表58人。会議收到的論文共192篇,內容涉及到天气分析和預报、大气环流以及动力气象等各个方面。特别是,由于广大气象台站在近几年来所推行的預报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会議上提出这方面的論文也特别多。从会議情况看出,近几年来我国天气  相似文献   

7.
徐心平 《科学通报》1960,5(6):191-191
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一届远动学学术会議于3月1日—6日在南京举行,参加会議的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设計院以及厂矿等113个单位。国家科委紀波局长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指示。这次会議的召开正处在全国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中心的羣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高潮的时候,这  相似文献   

8.
陆学善 《科学通报》1957,2(14):444-444
苏联第二届晶体化学会議于1957年3月25—28日在莫斯科的普通及無机化学研究所举行。参加会議的有苏联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及各有关高等学校的科学工作者,波兰、捷克、民主德国和保加利亚的代表,本文作者之一陆学善接受了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秘书长托普切夫院士的邀請,与本文另一作者章綜一道参加了这次会議。会議是用大会宣讀論文及分組宣讀論文两种方式进行的。在全体大会上共宣讀了17篇科学論文,其中  相似文献   

9.
张为申 《科学通报》1957,2(17):542-542
全苏第二次抗生素会議5月31日至6月7日在莫斯科举行。我国衛生部派我和沈善烱、陈瀟庆三人出席了这次会議。参加这次会議的还有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馬尼亚、民主德国、蒙古、南斯拉夫的代表,此外美国的瓦克斯曼和印度的索开以个  相似文献   

10.
葛庭燧 《科学通报》1956,1(12):64-64
苏联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和莫斯科大学联合召开的磁現象物理学会議从5月23日到3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八天。这是最近几年来在苏联召开的第三次磁学会議。前兩次会議是1946年12月和1951年11月在斯維尔德洛夫斯克城(苏联科学院烏拉尔分院金属物理研究所的所在地)召开的。这次会議和以前兩次不同,除去苏联科学家以外,应邀参加的还有中国、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印度、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荷蘭等国的科学家約30人。中国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是芶清泉、張开义和葛庭燧。  相似文献   

11.
鄧昂 《科学通报》1963,8(12):66-66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于10月4—13日在武汉市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暨1963年学术年会。会議检閱了最近几年来我国海洋科学和湖沼科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題討論,交流了經驗,并討論了当前任务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张璽理事长在会上作了“海洋学与湖沼学的发展現状及其展望”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 《科学通报》1957,2(12):353-353
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員会第二次全体会議,現在开幕了。自1955年6月学部成立以来已經将近两年,照規定每年应該开会两次的学部委員会会議为什么到今天才开第二次会議呢?  相似文献   

13.
湯玮 《科学通报》1958,3(24):759-759
水利科学技术交流会議第二次会議于1958年12月5日—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議是中苏兩国联合召开的,并有朝鲜及蒙古的代表团参加。苏联政府派遣了以A. H. 阿斯科欽斯基院士为首的代表团,朝鮮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了以吳世仁为首的代表团,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了以道尔  相似文献   

14.
何绍宗 《科学通报》1963,8(12):73-73
国家科委計算技术組、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数学会于10月24日至31日在西安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三次計算技术学术經驗交流会。参加会議的有研究机构、工业部門及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代表254人。会議內容包括电子数字計算机、計算数学和数理邏輯三个方面。会議收到学术报告資料共255篇。在計算机方面,在这次会議上提出的若干台通用計算机和专用計算机都是自行設計的,而且电子  相似文献   

15.
陈大柔 《科学通报》1960,5(4):125-125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次代表会議于1960年1月17—23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議的主要任务是:检閱成績,交流經驗,討論心理学研究工作方向,动員全国心理学界的力量组织协作、为实現更大的跃进、更快地攀登心理学高峯而奋斗。这次会議共收到論文和工作报告142篇。在会上  相似文献   

16.
杨雯 《科学通报》1958,3(7):221-221
中苏黑龙江考察联合学术委員会第二次会議已于今年3月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会議宣讀和討論了考察队中苏专家提出的学术报告30余篇,并通过了1958年合作計划。参加会議的有: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委員、生产力研究委員会主席涅姆奇諾夫院士,生产力研究委員会副主席普斯托瓦洛夫通訊院士、涅克拉索夫  相似文献   

17.
聶荣臻 《科学通报》1957,2(15):452-452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門学会联合会召开这次全国委員会扩大会議是很重要的。全国科联共有四十个学会,拥有七万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它在团結科学家、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軍之后,有必要召开这样一次会議,明确学会和科联的方針和任务,动員广大科  相似文献   

18.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于1958年9月23日由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与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合并建立。 中国科协已召开过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过历届科协主席的有(包括其前身全国科联、全国科普):全国科联主席李四光,全国科普主席梁希,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两个组织的名誉主席吴玉章;第一届主席李四光;第二届主席周培源;第三届主席钱学森;第四届主席朱光亚;现任主席周光召。  相似文献   

19.
張为申 《科学通报》1959,4(22):771-771
今年5月18日到23日在布拉格举行了国际抗菌素学术会議。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抗菌素方面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性学术会議(第一次1955年在华沙、第二次1957年在莫斯科),是由捷克科学院和捷克普尔金医学会联合召集的。参加会議的有23个国家的学者,共約400人,其中除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家外,邀請到会的和自費到会的资本主义国家学者也很不少,其人数比过去两次会議均多。抗菌素方面的一些世界著名学者,如苏联的耶尔莫列娃、晓林、卡什金等教授,捷克的伊凡·馬力克院士、里洛尔德等,英国的  相似文献   

20.
陈先沛 《科学通报》1959,4(23):803-803
磷矿专业会議于10月28—3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議是在全国地层会議筹备委員会的主持規划下,由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和地貭部地貭科学研究院矿物原料研究所共同負责組織的。会議的第一天是与地层会議断代专題会議結合进行,第二、三两天专业会議单独召开。会上首先由地貭研究所侯德封所长致开幕詞,他分析了中国磷矿資源及磷矿地貭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