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秦腔表演包含的台词、身段、唱腔、脸谱和服饰等要素,构成了秦腔语言与非语言模态,为目标语受众呈现秦腔的多层次意义,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多模态话语。多模态语料库作为新兴的语料库研究领域,为秦腔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型,提出秦腔汉英多模态双语语料库构建的基本步骤,并从指导秦腔翻译实践、创新CAT教学内容和搭建秦腔外宣资源平台三方面探讨该语料库如何应用于戏曲翻译人才培养和戏曲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ELAN软件对口语诗《广岛》中的话语文本、音韵特征和语伴手势进行了分层标注、统计和分析,研究不同模态如何互动耦合来动态构建多模态隐喻。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多模态隐喻构建中,言语、音韵特征和手势基本上同步,实现了时空耦合;言语提供解释,手势形象地表示源域指明动作的产生和结果,音韵特征突出言语的中心内容,三种模态相互作用并贯通成和谐的整体,通过语义耦合和语境耦合形象地揭示了隐喻思维,突出了语篇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加依赖多模态话语进行交际,多模态话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我国多模态话语研究主要涉及多模态话语理论探讨,视觉语法应用,多模态外语教学实践探索等。文章分析了近十年我国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平面广告是图像和文字两种视觉符号相结合的一种多模态语篇,依赖于图像、文字等静态手段,诉诸读者的感知能力隐喻性地传达广告意图。关联原则在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的解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广告通过图像、文字以多模态隐喻的形式呈现,寻求广告信息和读者认知的最佳关联,促使读者自发寻求多模态隐喻的最佳解释,从而理解广告意图。  相似文献   

5.
话语表达的声音、图片、颜色、动作等多种符号的表现手段被称为多模态的手段,它们在话语语义的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阐释这些手段在话语表达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从多模态的角度来欣赏一张抗战时期的照片,从而为进一步做多模态手段的赏析做出试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概念隐喻关注纯语言研究,多模态隐喻研究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民族团结"平面公益广告紧扣时代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映射出深刻的价值内涵。人物隐喻、动植物隐喻、汉字隐喻、身体隐喻、部分——整体隐喻是本主题平面公益广告的基本隐喻表征类型。基于此,"民族团结"平面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包括:第一,相似性联想;第二、体验性认知;第三、文化性认知。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促使多种非语言符号诸如图像、声音、颜色等参与隐喻的构建,因此,有关多模态语篇中的隐喻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以公益广告《Family》为例解读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进一步揭示广告中的文化内涵,以期为研究广告中的隐喻提供新的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夏季青奥会会徽的"nANJInG"部分别具特色,多模态隐喻意义丰富,以青奥会会徽宣传片为语境材料,利用多模态隐喻判断标准和分析方法,可对其展开认知分析,并借以总结出会徽多模态隐喻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证观察和文献分析,从新的视角探究儿童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发现多模态协同在儿童口语交际教学中具有本体价值。多模态协同具有类似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能弥补语言本身的缺陷及儿童自身言语能力的不足,并通过模态互动提高交际的生动性、丰富性和效能度。多模态协同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构成,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最有效的、最常见的习得方式,是儿童适应未来的需要。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单一的语言交际将更多地被多模态交际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在认知语言学隐喻认知角度分析广告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加入了多模态的分析方法,认为图像、声音等模态的引入使从隐喻角度分析视频广告成为可能。文章通过对视频广告香奈儿可可小姐香水广告的多模态隐喻认知分析,证明了该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了解动态文本认知建构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模态隐喻研究目前多集中于政治漫画、宣传海报、企业商标等静态文本方面,但对于电影等动态文本的研究较少。文章以双域型网络为理论框架,从双边共享拓扑网络、不对称双边网络和双边非填充共享拓扑网络三方面,结合口头语言和图像符号等模态,分析奇幻电影《水形物语》中"爱"这一基本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表征多以口头符号为始源域,图像符号为目标域,这与电影主要以人物台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特点相关;多模态隐喻在静态文本和动态文本中的表征形式不一样,在动态文本中的研究更加复杂,隐喻映射的类型更多,多模态隐喻的表征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社会关系,揭示电影主题;双域型网络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能够产生新的隐喻意义,为影片中多模态隐喻表征提供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证观察和文献分析,从新的视角探究儿童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发现多模态协同在儿童口语交际教学中具有本体价值。多模态协同具有类似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能弥补语言本身的缺陷及儿童自身言语能力的不足,并通过模态互动提高交际的生动性、丰富性和效能度。多模态协同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构成,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最有效的、最常见的习得方式,是儿童适应未来的需要。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单一的语言交际将更多地被多模态交际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出发,探讨了多模态教学模式对ESP航空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教学模态,即多模态和单模态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采用标准化学业成就测试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习效果与多模态教学模式呈正相关,合理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ESP航空英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K?vecses提出的扩展概念隐喻理论对"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认知研究.研究发现,"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主要由图片和文字两种模态构建,其中源域由图片表征,目标域由图片和文字共同表征."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体现了事件结构隐喻的二重性,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件识解方式的不...  相似文献   

15.
宋枫 《海峡科学》2012,(8):164-166
该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进行ESP医学英语教学实践,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模态(多模态和单模态)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标准化学业成就测试评价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多模态教学模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ESP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多元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多模态话语教学的理论来源,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前人关于多模态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多模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计算机多媒体资源在多模态语言学习中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多模态输入和英语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作者尝试寻求多媒体技术下多模态的输入优化策略。包括教师的作用,学生的参与度和信息输入量等,期望建立一种有效地多模态语言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图像分析理论是Kress&Leeuwen于1996年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利用图像理论来分析视频广告的多模态话语不同模态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不同模态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互相协作,在一个多模态语篇中共同实现所要表达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正改变着社会交际的模式和意义,多媒介技术和旅游国际化的发展使旅游翻译呈现出多模态的形式。从多模态视角对旅游翻译进行研究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它主要涉及旅游翻译所具备的多模态特征、必要性、具体表现以及对多模态旅游翻译实践策略的探讨,此外还要了解多模态话语理论对旅游翻译实践未来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9,(4):95-98
现代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正是把现代网络技术的功用与受众对于知识获取的感官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效率。在梳理多模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讲授内容、师生互动途径和教学环境布置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多模态策略,以期提升学习者学习成效,培养学习者英语语言文化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