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作品清新淡雅,即景抒情,堪称山水人格化的典范之作,也是我国游记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永州八记》进行赏析,以期从一个侧面探讨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石”,蕴含着独特的人格精神。主要从他的“永州八记”入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人们曾称道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开了山水记作为独立文学体裁的先河。的确,自南北朝以来,一些写山水景物的文章,往往只是客观地把景物摄取下来,象儿童玩积木一样加以堆垛。郦道元的《水经注》写景虽注意时地变化,但严格说乃属地理志。唐以来王维、元结的写景散文虽进了一步,已能独立成篇,略有章法,但仍是客观的静止的描写成份为重。只有柳宗元才无愧是山水游记的大师。他的《永州八记》不但艺术风格独僻蹊径,而且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了自然山水,使每一篇作品都成为艺术精品,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4.
对《圣经·创世记》的游历叙事进行了考察,发现移动因素在《圣经》叙事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在卷首的《创世记》中,人物的移位是叙事者展示空间场景的一种重要手段,多样化的游历叙事增添了《创世记》的叙事艺术品质。这种游历叙事模式是一种类似线性的“永不回头”的运动,游历者在游历过程中会产生文化失落、文化固守等心理表征,希伯来精神内核正是在游历过程中造就的。  相似文献   

5.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它突破了前人单纯写景的藩篱,白描中写出了景物的鲜明个性,还能传达出作者的遭际、个性和志向等内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使游记作为一种特点更加突出。蕴含更为丰富的独立文体自立于散文园地。  相似文献   

6.
朝鲜张维的古文创作深受柳宗元、韩愈等唐宋大家的影响,其《蜃楼记》很大程度上是他学习借鉴柳宗元的《永州铁炉步志》所取得的成果。文体上,都属于“台阁名胜类”杂记文;文章构思上,柳文结构简单明晰,而张文则结构复杂、曲折多姿;语言风格上,柳文全篇散句单行,节奏紧快,而张文则骈散结合、兼用排比,形成平淡自然、节奏舒缓、韵味悠长的风格;在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上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战国末年诗人屈原,在其哲理诗《天问》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的疑问。唐朝杰出的法家政治家柳宗元写了著名的《天对》,对此作了比较集中的回答。《天对》和《非国语》、《天说》等哲学著作一样,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所作,它突出地表现了柳宗元唯物主义思想。《天对》的中心思想,是批判传统的宗教的“天”的权威,充分体现了柳宗元的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老学研究成果多为对《老子》文本的校勘、汇释与解析,国学大家陈柱的《老学八篇》则以全新的视角,研究八个主题:《老子之大略》《老子之别传》《老子之文学》《老子之学说》《庄子之老学》《韩非子之老学》《庄韩两家老学之比较》《新定老子章句》.其研究方法为庄韩对比、中西互鉴;研究旨趣在于融入救世救民之思;阐释特点为从...  相似文献   

9.
“永州八记”的创作与柳宗元的政治遭遇、思想状况、生活体验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组具有游踪连续性的水游记中,借助生动鲜明的山水形象,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是典型的托物言志创作手法。其中有些篇章,直接涉及现实社会的尖锐矛盾,表现出他的一贯性政治主张。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可贵的思想价值,构成了浓重的现实主义特色,正因为如此,“永州八记”在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特别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 柳文如奇峰异嶂,层见迭出。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对柳宗元的文章,作类似的评价,在刘熙载之前,并不少见。如宋代的黄震说,柳宗元“记志人物,以寄其嘲骂;模写山水,以抒其抑郁,则峻洁精奇,如明珠夜光,见辄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首先由法国女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学文本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后,巴特、热内特和里法泰尔等对"互文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将其界定为在不同文本互动间的意义建构。本文通过对爱丽丝·沃克的《日常用品》和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的互文性阅读,透视摆脱奴隶制的非裔美国年轻一代,在对立与错位的多元文化和伤痛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精神危机,解读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模糊性、矛盾性和混沌状态,探寻黑人身份认同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2.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对一个抱有政治理想的古代文人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柳宗元满肚郁结,唯有寄情山水,并写下了很多传诵后世的山水游记。事实上,能够纾解柳宗元心灵上的痛苦的,不是美丽的山水,而是因游山玩水而生起的道家精神。细察之下,可以发现柳宗元在元和四~五年写的几篇山水游记,都是以道家思想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3.
法国著名童话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充分地体现了一整套20世纪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理论。运用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行动与存在、自由与选择、主体与客体以及荒诞等概念,对《小王子》的文本进行仔细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王子的整个游历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自我存在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法国著名童话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充分地体现了一整套20世纪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理论。运用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行动与存在、自由与选择、主体与客体以及荒诞等概念,对《小王子》的文本进行仔细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王子的整个游历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自我存在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刊出有肖远新同志所写的《略论柳柳州》一文。在谈到历代评论家对柳宗元晚年思想发展的看法“相当地不一致”时,文章这样说:“比如宋朝有两位学者,一个说:柳宗元“以谪而出,至死不屈’。另一个则说:柳宗元‘在中朝时,方虚骄而恃气,永州之后,犹听影响;至柳州后,望之似木鸡矣。’”在这里,显然是把“一个”(即田锡)同“另一个”(即陈长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家。他不但“好佛”,而且还公然提出了“统合儒释”的主张。早在永贞革新之前,在其《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中,就已提出:东晋以来“桑门上首好与贤士大夫游”,“由是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而人知响方”,又说:“上人之往也,将统合儒释,宣涤疑滞。”(《柳宗元集》卷二十五。下引只注明卷数)谪贬永州后写的《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中,又赞许元十八“为学恢博而贯统,……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搜择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文学家。他是中唐时期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写过《渔翁》、《江雪》、《田家三首》这样一些光辉的现实主义诗作。他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以他进步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一扫汉魏以来数百年统治文坛的骈丽妍艳,华而不实的陋习,树立了清新健朴的文风,表现了时代的战斗精神,使散文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特别是他的山水记更集数百年山水散文之大成,形成清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作家,几乎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经验。柳宗元也不例外。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作家之一。韩愈称他的文章“雄深雅健”,“其巧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南宗李褫称他“文章光艳,为万世法”;到了明代,朱右、唐顺之编辑。《八先生文集》时,更把他纳入“唐宋古文八大家”,名仅次韩愈后。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关于他的世界观实质,学术界不少同志认为:他是一个唯物主义元气一元论者、无神论者;也有同志认为他的思想主流是唯心主义,或至少是二元论者,其主要根据是:柳宗元曾自称“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柳宗元集》卷二十五:《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下引柳文凡只注明卷数者,皆见此书),并与佛教僧侣们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写作与佛教有关的诗、文、碑、记共达50篇之多,几占其文章总数的十分之一)。因此,为了弄清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有必要对他“好佛”的原因作深入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强调实体与实体的相互关系,坚持空间动态体现社会现实,展示社会关联。多萝西·帕克文本中的性别政治问题本质上体现为空间问题。帕克在短篇小说《华尔兹舞曲》里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外界与内界相融合,构建起精神、文化和社会多维度的空间图像,呈现出美国20世纪20—30年代女性所遭受的广泛的性别主义、性别压迫与性别规训。文本中的秩序颠覆与话语抗争实质上是一种质疑和挑战男权至上或男女二元对立性别"空间表征"的"空间实践",目的在于建构女男二元对立的"表征空间"。这种对性别空间政治样态的精心规划与演绎,折射出包括帕克在内的美国女性对传统性别空间的质疑与强烈的自我空间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