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藏族原生态民间舞蹈与学院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生态与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的有着不同的风格。文章分析了不同风格产生的原因,揭示了两派舞蹈问存在的固有的关系及区别。主要提出“应该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腾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但也要科学把握其创作的自由度”这一学术观点,它对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及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舞蹈之所以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它的形成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都会在舞蹈中得到遗存,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形式。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背景,积淀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传说。要发掘民族民间舞蹈价值的方法,应首先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层面。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心理层面。而这些方法也是需要整理的。弘扬民族民间舞蹈事业,必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挖掘各种民族的舞文化,才能使其细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3.
姜磊 《当代地方科技》2010,(15):166-166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审美风格,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然而,在当今世界,古老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断受到经济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而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威胁。本文从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角度提出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藏族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拥有广博的内涵,其自娱自乐性成为藏族原生态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当代藏族舞蹈艺术中,自娱自乐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使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文以藏族舞蹈为例,通过论述存在于原生态形式中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以及这种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在舞蹈艺术中的流失,旨在抛砖引玉,呼吁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应更重视其"原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5.
湘西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资源非常丰富,舞蹈爱好者们进行大量重复性的采风费时费力;因此,本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与构建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这将有助于实现其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信息有效的保存、检索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国舞蹈事业飞速发展。从舞蹈理论研究到舞蹈艺术表演实践以及舞蹈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此外,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交融及外来的舞蹈在国内受到广大舞蹈爱好者的关注,细分析这些发展和变化都与传媒的发展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朱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8,(18):107-108
民族地区的专业舞蹈院校在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系统中拥有最好的文化资源优势,这里既是培养民族舞蹈艺术高等人才的艺术摇篮,也是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空间。民间舞蹈教育要担负起文化继承者和传递者的重任,注重民间舞教育理念的文化核心意识、民间舞专业教材建设的舞蹈文化研究、民间舞课程设置中文化理论课的选择与运用以及传承本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教学。各民族地区舞蹈院校要根据本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出发,研究适应本地区的教学模式,最终在"百花齐放"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格局中延伸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8.
民俗舞蹈是指传统民间风俗舞蹈,是因民族意识而形成的现象.社区舞蹈是指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迎合社区生活的文化现象.双方文化的现实差异与如何弥合的问题是“文化嫁接”提出的前提,此前提期许农村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社会群体结构方面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嫁接实施,经由第三方舞蹈院校机构的参与生成,使民俗舞蹈能够进入城市社区以促成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有效建立.鼓子秧歌舞蹈经由专业人士的改造而在社区广为流传,是个成功的嫁接例子.  相似文献   

9.
浅谈舞蹈演员在表演中把握人物情感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曾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感情。随着社会生活的转变,舞蹈以其独有的形式更直接的反应和再现生活。舞蹈演员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和传达过程中既是舞蹈美的创造者,又是舞蹈形象赖以生存显现的物质材料,同时又是让观众获得美感享受的审美对象。可以说,舞蹈演员是舞蹈美在传达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本文试从舞蹈的审美视角,以及舞蹈演员自身的体会,对舞蹈剧目表演中,舞蹈演员在把握人物内心情感放大上的审美艺术特征给予理论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舞蹈教育既是“审美教育”又是“愉情教育”,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能够帮助人们求真崇善尚美,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舞蹈凝聚和浓缩着人类丰富而深邃的内心精神生活,它能使人们在赏析和实践中默然观照另一个“自我”,从而将舞蹈作为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愉悦自我和塑造自我的一种精神动力,塑造出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民族舞蹈与大众体育融合对民族舞蹈传承和民族体育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民族舞蹈和大众体育在时空、动作韵律、功能和价值等四个方面的融合做出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国家、高校和社会在民族舞蹈和大众体育融合具体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民族舞蹈与大众体育融合及其生成路径的研究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两者融合的内涵及其具体实现的方式,这不仅拓展民族舞蹈和大众体育研究范围,为民族舞蹈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也为大众体育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民族民间舞蹈和体育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等专业民族舞蹈教育中面临“四个关系”,即:做艺术家与做人、文化素质与专业技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探索和研究这些存在于舞蹈教育现状中的问题,将有利于更好地发展高等院校民族舞蹈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歌舞是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劳动、婚丧祭祀、恋爱求偶、节日盛会都要用歌舞进行表达,舞蹈元素丰富多彩。作为文山州唯一一所高校,文山学院有责任将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歌舞传承发展下去,通过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开发,使民族舞蹈的原生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以凸显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专业舞蹈学校教育,是从1954年9月6日成立北京舞蹈学校开始。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开始就走向了“早期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教育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适应全国文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全面表演能力的舞蹈演员和教员”。这种单一的办学定位,虽然对培养“高、精、尖”舞蹈人才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需求和人的需求的多样化,也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如此继续发展下去,对学科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会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为此,必须调整其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及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李倩芸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2):148-149,154
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为主要定位,其舞蹈表演专业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各类实用的舞蹈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舞蹈表演的需求,比如商业庆典、学前教育、娱乐节目、社区文化等等。因此高职舞蹈教育需围绕着"能力"这个关键字眼展开,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能力本位从舞蹈课堂教学、舞蹈社团、舞蹈实践能力方面展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6.
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可与其他艺术相媲美的。舞蹈美,美在“舞外之情、情外之意”。只有用心去舞蹈,用心描绘动态美,用心体验意蕴美,用心塑造神韵美,才能真正创造和展现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17.
谢乐燕 《科技咨询导报》2009,(7):232-232,234
任何艺术在本质上都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而这些审美特征往往又是表现该艺术的魅力之所在。舞蹈,被世人誉为“艺术之母”,其审美特征主要包括情感性、动作性和综合性。本文则主要从这三项特征入手,论述在进行舞蹈思维创作过程中所要体现的思想,以使舞蹈这棵艺术奇葩能永远散发她的艺术魅力,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舞蹈教育在高等师范是不可缺少的。要培养德艺兼备的舞蹈人才,是需要下真功夫的,其中最要紧的是根据舞蹈艺术的内涵和特点,按照“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紧紧扣住净化心灵这个核心.从舞蹈意境、情感等四个方面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9.
朱爱芳 《科技资讯》2007,(21):163-163
舞蹈是综合了文学、绘画、和音乐艺术要素而成长起来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我国老一辈著名舞蹈艺术家吴晓邦曾指出:[1“]舞蹈是综合了文学、绘画、和音乐这三种艺术的要素而成长起来的一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综合性艺术。正是这种有机的综合,创造了舞蹈艺术的独立性,并且完整的表现了他的特殊性。”古人云:“言之不足故歌之,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古老而独立的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他综合了文学、绘画、和音乐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金岚 《科技咨询导报》2007,(17):229-229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怎样密切的关系?舞蹈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有哪些功能?本文在普及型舞蹈教育范围内,从什么是教育入手,通过对舞蹈教育具有的美育、体育、智育、德育功能的分析,论证了舞蹈教育是通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