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黑石岭隧道为张石二期化稍营至蔚县(张保界)段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隧道分左、右线,左线全长3720米,右13.线25全米长,净38高707米.8米,属,建于筑全界线限控高制度工5程米。。建隧筑道界进限口:围净岩宽主要为残坡积碎石土和强风化白云岩。强风化白云岩为粉晶结构,层状构造,表层风化变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呈碎石状。洞口岩体和隧道围岩稳定性差。隧  相似文献   

2.
隧道洞口通常岩性比较差,并且地面横坡陡,洞口的岩层多是第四纪土层或者为强风化的岩体,这种岩性很容易受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利用地表预加固措施能够提高隧道围岩的自稳性以及围岩的力学性能等。本文对隧道洞口的岩性进行阐述,探讨地表预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解放路隧道穿越沪杭铁路段,共长41.6m.本段隧道位于直线上,坡率为-0.359%的纵坡.隧道由两座小间距(隔墙厚仅75cm)隧道组成,为双向四车道,采用暗挖法施工.解放路隧道中线对应沪杭铁路里程为K200+942.5,隧道中线与既有线路成80°角度斜交,隧道施工影响行车范围为48m.隧道所穿越地层为砂质粉土夹砂层,地下水位埋深较低且极其丰富,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涌水、涌砂、坍塌等事故.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沙溪特大桥左幅桥起点桩号为K156+855,右幅桥起点桩号为K156+840,终点桩号为K157+470,桥长左幅为615m,右幅为630m;桥面纵坡为1.036%,横坡为2%,桥梁平面位于直线段;第一、三联为连续T梁,第二联为单箱单窒变截面T型连续刚构.桥面两侧为钢筋砼防撞栏,全长2490m,第一、三联护栏高为1.17m,第二联护栏高为1.15m.护栏顶宽17cm,底宽40cm.  相似文献   

5.
<正>一、概述沙溪特大桥左幅桥起点桩号为K156+855,右幅桥起点桩号为K156+840,终点桩号为K157+470,桥长左幅为615m,右幅为630m;桥面纵坡为1.036%,横坡为2%,桥梁平面位于直线段;第一、三联为连续T梁,第二联为单箱单室变截面T型连续刚构。桥面两侧为钢筋砼防撞栏,全长2490m,第一、三联护栏高为  相似文献   

6.
以昆禄二级公路大普吉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该通车隧道,给出地质雷达在无损检测应用中的工作方法,主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的工作原理,包括测线布置、采集参数设定、现场检测和后期资料处理解释。因该隧道通车出现病害,通车前未使用地质雷达探测,而地质雷达具有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的特点,所以通车后选择运用21-002188便携式探地雷达对该隧道围岩进行扫描分析探测。通过雷达测线剖面了解隧道围岩的含水分布、富水区和围岩松散与破碎等不良地质病害隐患,并通过几幅典型雷达图像分析了不同异常情况在雷达图像上的反映。为解决大普吉隧道安全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7.
SOKOYA铁矿属未采矿山,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含水层和基岩风化裂隙。本文通过对区内主要含水层的综合研究分析,探讨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并通过抽水试验得到的水文地质参数,初步预测矿坑涌水量,为矿坑水疏排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台州市域铁路S1线羊头山隧道为车辆段驶离后进入市区的首座隧道,根据地质岩土力学情况,设计为单洞双线转双洞双线掘进。为了掌握施工中围岩稳定程度与支护受力、变形的力学信息,判断设计、施工的安全性,实际作业过程中采用预埋监测点的方式监测围岩位移。根据羊头山地质力学特征以及隧道围岩等级进行数值建模和实际监控量测,定量分析围岩变形和隧道稳定性,通过综合分析模拟和实际观测矿山法隧道的围岩位移情况,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化信息,分析、评估和预测出围岩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9.
溶土洞的存在改变了隧道施工围岩支护系统的受力变形特征,不同空间分布的溶洞对隧道施工的力学行为影响不同。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可知,溶土洞位于基层的炭质石灰岩中,主要位于隧道底部,部分位于隧道之间。而本工程溶洞基本上与隧道底部相距较远,土洞与隧道底部相距较近。为此,本文就溶土洞的大小和距离隧道底部距离变化对盾构隧道受力、变形及围岩受力、变形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富水软弱围岩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浆液扩散规律以及地层加固、防渗止水原理。【方法】以莞惠城际GZH-4标暗挖隧道穿越人工湖底全风化岩层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取样及数值计算分析,对全断面帷幕注浆隧道的掌子面变形、岩层取芯率、地层水平收敛及地表沉降等进行探讨,深入分析隧道帷幕注浆浆液扩散规律及地层加固、防渗止水原理。【结果】结果表明:注浆浆脉构成的浆脉骨架可与周围岩体相黏接形成结石体,能有效提高岩体强度及地层抗渗透性能;高压注浆导致掌子面易于鼓胀或开裂,精准控制注浆初始条件和超前预测,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隧道的全断面帷幕注浆可增强岩体自承载能力,能有效抑制隧道的水平净空收敛变形;全断面帷幕注浆对富水软弱地层隧道开挖时的地表沉降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研究成果揭示了富水软弱围岩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的变形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可为类似地质环境下岩体注浆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本文将海底断裂破碎带中的隧道复合衬砌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定义隧道围岩为多孔连续介质、海底隧道衬砌结构为弹性混凝土材料,考虑粘弹性人工边界、围岩与岩体孔隙水之间的流-固耦合作用,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模拟分析了在地震的作用下,多孔介质渗流场与地震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对于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衬砌结构材料的抗剪强度是隧道结构安全的控制性因素,初衬结构边界位置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动力响应更大。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解放路隧道穿越沪杭铁路段,共长41.6m。本段隧道位于直线上,坡率为-0.359%的纵坡。隧道由两座小间距(隔墙厚仅75cm)隧道组成,为双向四车道,采用暗挖法施工。解放路隧道中线对应沪杭铁路里程为K200 942.5,隧道中线与既有线路成80°角度斜交,隧道施工影响行车范围为48m。隧道所穿越地层为砂质粉土夹砂层,地下水位埋深较低且极其丰富,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涌水、涌砂、坍塌等事故。一、铁路加固施工方案结合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行车干扰大,工期紧等特点,在保证营业线正常高密度安全行车条件下,采用D24定型便梁对既有线进行加固实现隧…  相似文献   

13.
赵炜 《河南科技》2006,(11):60-61
一、工程概况 新建龙蟠路隧道位于南京火车站前龙蟠路隧道上,隧道全长572.08m,隧道结构净宽10m,最小净高4.73m,隧洞纵坡为0.2%,引道最大纵坡4.75%,最大挖深约8m.隧道设计标准为单向双车道,荷载标准为城一A级,设计车速为50km/h,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地铁Ⅰ号线盾构双线隧道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管片衬砌内径为5500mm,外径6200mm,每节管片长度为1.2m,管片厚度350mm.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素填土、淤泥质填土、亚砂土夹亚粘土、粉砂夹亚砂土、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地下潜水位埋深2.1~2.6m,地下水主要接受玄武湖水和临近污水管道的补给.  相似文献   

14.
郑西跨南水北调总干渠特大桥佗于郑州西郊,全长32497.59m.线路设计标准为: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基础设施350km/h.轨道结构形式采用CRTS Ⅱ型板式无碴轨道.地质资料揭爪.桥址区内地层按其成因和时代分类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Q4<2ed>)、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的黏性土、粉土、砂类土层及圆砾土.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利用黏弹性理论,对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载荷释放与围岩-支护结构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首先,利用线性黏弹性理论,导出了圆形隧道施工中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中应力和位移解析表达式.然后,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导出了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相互作用力和释放荷载分担系数.结果表明,若将流体模型模拟围岩,二次衬砌要承担所有围岩压力,若用固体模型模拟围岩,二次衬砌只要承担部分围岩压力.最后,将围岩视为Poyting-Thomson三参数固体,二次衬砌视为弹性体,对载荷释放与围岩-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不同荷载分担比下二次衬砌的变形与受力,为隧道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设计为两座单线的隧道,其围岩主要为V级围岩,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通过采用弹塑性理论及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实际工程铁路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过程进行三台阶开挖下的三维仿真模拟分析,并对软岩隧道的初期支护施工的优化提供了改进方案.对比模拟数据与各断面实际量测数据,均在15天左右趋于稳定,结果证明该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所得结果对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研究深埋千枚岩隧道变形规律及合理预留变形量,以银百高速安康至岚皋段3座典型千枚岩隧道群为工程依托,采用精密水准仪和收敛计对隧道全程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并结合实测数据建立相应的变形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千枚岩隧道围岩变形总体较大且离散性高,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分别可达95.3 cm和90.1 cm,不同风化程度的千枚岩变形稳定时间为30~120 d;千枚岩隧道变形时程曲线采用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优度均在0.93以上且预测变形值与实测稳定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5%;深埋千枚岩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时,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以及断层破碎带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依次为20~30 cm、30~45 cm、40~60 cm和55~80 cm。  相似文献   

18.
强夯法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它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的粉土以及粘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地基.夯锤重10吨~25吨,最重达200吨,落距一般8米~20米.在夯击过程中,对于非饱和土,由于巨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使土体的孔隙减小,土体变得密实,地面产生沉降,夯坑深度可达几十厘米;  相似文献   

19.
浅埋隧道施工中围岩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某隧道为背景,对浅埋偏压公路隧道在CRD法开挖条件下进行施工力学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监控.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的变化情况,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场并不对称,深埋侧的变化程度大于浅埋侧;在每一个开挖步骤前后,围岩应力变化较大;钢弦式传感器能够记录围岩应力释放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某悬索桥隧道锚围岩岩体质量较差,均为软岩,围岩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剪切流变特性是设计最为关心的问题.对此,采用中剪伺服仪对岩石-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胶结面剪切流变试验,得出了隧道锚胶结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时程曲线.通过对胶结面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岩石的长期剪切强度参数,与岩石常规快速剪切试验的抗剪强度相比较,长期抗剪强度有所降低.本文采用剪切流变试验曲线,对岩石-混凝土胶结面剪切流变模型进行了反演分析,得到了胶结面黏弹-塑性剪切流变模型的材料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胶结面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