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微探索     
<正>上期探索:如何测定古树的树龄探索主题:提出一种古树年龄的测定方法探索方法:实地拍照、查阅资料等方法相结合,形成简短的配图调查报告上期,有一位读者在寻访古树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知道古树的确切年龄呢?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树木的年龄可不像人类的年龄,最多就在百年左右,可有的树木却是能活上千年的!而且光从外表上看,我们很难判断一棵树木的确切年龄。对此,本刊为大家选载几个读者介绍的几种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We探索》     
<正>上期探索:花的区别探索主题:花儿的名称(品种)、大小、颜色等探索方法:实地拍照、查阅资料等方法相结合,形成简短的配图调查报告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在外出踏青的时候别忘记进行科学探索!每一种花儿看起来都不一样,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区别?本期就来看看这几位读者的发现吧。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上有延续了数千万年的原始森林,这并不奇怪,但能够屹立几千年的长寿树则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千年古树在地球气候大起大落的变化中幸存了下来,它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甚至在人类工业发展的浓烟毒雾中坚持到了今天。以下是如今世界上还活着的最长寿的十大树木。1美国加州4841岁的狐尾松"玛士撒拉"这棵古老的狐尾松已经活了4841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非克隆植物(不具有克隆性的植物为非克隆植物)。它生长在美国加州怀特山脉的国家森林里。为了保护这株古树,它的确切位置并没  相似文献   

4.
We探索     
<正>探索主题:树种(树名)、现状(照片)、树龄、历史、保护情况等。探索方法:实地拍照、查阅资料等方法相结合,形成简短的配图调查报告。3月1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啦!植树节的日期是根据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期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纪念这位热爱环保的革命家。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展以植树造林为内容的各种活动,播种绿色,收获希望。今天你种树了吗?如果无法亲手栽种一棵爱心树,你也可以因地制宜,寻访一下身边的古树。上一期我们的主题刊出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热情反馈,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古树入选了本期的"最佳阵容"吧!  相似文献   

5.
编读交友     
本刊在上期发布“征求改版意见启事”,在很短时间内就收到了大量读者的来信和《读者调查表》,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广大读者的厚爱令我们十分感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对来信中反映的意见进行了统计,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为什么要改全彩?”二是:“改全彩后定价是多少?”关于这两个问题,我们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6.
微探索     
<正>上期探索:花开在此季盛开玫瑰香探索主题: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玫瑰早已超越了植物学的领域,成为了一个内涵繁复的文化符号。关于玫瑰,你有什么想说的?探索方法:实地拍照、查阅资料等方法相结合,形成简短的配图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7.
编读交友     
无论是想当宇航员的杨文虎,还是把英语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的朱青梅,这些读者都是《大自然探索》最坚定的支持者。当然,他们只是广大热爱《大自然探索》读者中的极少数几位。难怪我们的编审在审阅完这期“编读交友”后,说了一句话:“遮期的‘情人’比较多!”是的,我们相信做《大自然探索》的“有情人”,将会是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更正     
《大自然探索》2004,(6):1-1
无论是想当宇航员的杨文虎,还是把英语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的朱青梅,这些读者都是《大自然探索》最坚定的支持者。当然,他们只是广大热爱《大自然探索》读者中的极少数几位。难怪我们的编审在审阅完这期“编读交友”后,说了一句话:“遮期的‘情人’比较多!”是的,我们相信做《大自然探索》的“有情人”,将会是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问与答     
综观大千世界,有着许许多多的奥秘,《大自然探索》杂志一直致力于探索自然奥秘的所在。许多读者在阅读本刊后会给我们来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我们从本期开始就读者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请科学家进行解答,同时也欢迎有更多的读者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气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健身、祛病、益寿方法,在中国已广泛流传两千多年,是祖国医学中一份极宝贵的遗产。根据气功治病的作用,可将气功归为两种:一种是自身练习气功;另一种是由气功师发放“外气”给接受者。临床及实验均证实,这两种方法在保健治病方面都有确切的效果。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国内就有不少医学工作者开始探索气功在临床上的疗效及  相似文献   

11.
《鸟类》     
鹰是怎样翱翔的?莺和绿鹃有何不同?鸟类足如何联络的?为什么只有部分鸟类迁徙?什么花能够将蜂鸟吸引到花园里来?探索手册之《鸟类》在回答了诸如此类问题的同时,还将有关这个最受欢迎的嗜好的知识和趣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奉献给读者。《鸟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第3、4两期连续刊发的《大自然探索·动感读者俱乐部简章》(以下简称“俱乐部”或“《简章》”),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踊跃报名加入俱乐部,会员队伍迅速扩大;还有不少读者来电来函,希望进一步了解俱乐部的有关详情。为此,俱乐部负责人就读者关心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出如下解答:  相似文献   

13.
Beard  J  葛建一 《世界科学》1989,11(3):24-24
那些想知道森林如何形成的生态学家们都面临一个几乎难以超越的问题:森林形成过程极其缓慢。他们需要回答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不同种类的树木如何竞争有限的土壤、水分和阳光。研究人员特别瞩目的是:当成熟的树木移去后,其阻影下的树苗和小树在有机会发挥全部潜能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然而,与树林打交道并非易事。伐木、火灾和塌方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对一些树来说,温室实验不自然而且受到了限制。现在,美国的一位生态学家发现了一种完全自然状态的实验室——数百公顷经龙卷风劫掠的原始森林。 1985年5月30日,龙卷风在俄亥俄州东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和纽约州地区降落。两股龙卷风拔起了阿勒格尼国家森林的树木。新泽西州拉特格斯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克·彼得森在泰厄内斯塔的锡尼克地区,对部分阿勒格尼森林进行为期四年的研究。泰厄内斯塔也许是美国东部最后一片出产硬质木材的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14.
We探索     
<正>上期探索:会变色的花朵探索主题:这几日,娇艳的芙蓉开花了,这些花的颜色一日变化多次,引来不少小伙伴围观!这是为什么呢?探索方法:实地拍照、查阅资料等方法相结合,形成简短的配图调查报告。每一期的We探索都期待看到大家的欢乐交流、经验分享、睿智反馈以及辛辣点评。小伙伴们加把劲儿呀,下一期的精彩内容可能就是你提供的哟!  相似文献   

15.
太阳系撞击年代学是研究太阳系固态天体表面撞击成坑的时间序列的学科。它是在对地月系、类地行星等太阳系固态天体表面不同地质单元上的撞击坑形态、密度及大小分布的观测和统计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行星表面年龄测定方法。《太阳系拉击年代学》一文介绍这一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段广亭 《科学之友》2006,(10):59-59
在浑厚干旱的黄土高原,一棵经受严寒酷暑近千年的古树至今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还滋生出新枝,可谓一道亮丽、神奇的风景,颇有研究的价值。 图片上的这棵古老的酸枣树生长在甘肃省镇原县临泾乡毛头行政村柳咀自然村。这里是黄土高原的沿山边缘区,地面下不足1m都是红黏土,遇雨泥泞,逢旱干裂,地面生态植物生长缓慢,多有“贫血症”,柳咀村栽植的各种树木基本是一半枯死。  相似文献   

17.
本刊上期刊出的房树人测验,全部是由我们的学生所画的,颇受学生读者的欢迎。房树人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投射测验,用来研究一个人的潜意识,从画中的房子、人物、窗户等安排可以看出当事人潜在的心理冲突以及自己也没有感觉到的情绪。类似的投射测验还有罗夏墨迹测验,通过一张形象不完整的图,让当事人描述自己的想象来分析出其内心的潜意识,以及沙盘游戏,其方法和房树人测验差不多,主要元素也包括房子、人物、动物等。一般人喜欢这类游戏是觉得它好玩,可以探索内心世界,发现自己也不了解的另一面。但如果要体现测验的科学性,帮助当事人正确解读自…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在2.25亿年以前的一段漫长的地质时期内,曾经是广阔的洪泛平原,上面发育了很多河流。在平原南部河流的上游地区,水里有很多鱼类,河边还有鳄鱼,到处是高大、挺拔的松树、杉树之类的树木,还有羊齿植物、苏铁等其他植物。老林中的古树有些倒了并被洪水冲到下游的平原  相似文献   

19.
We探索     
<正>上期探索:探寻草丛里的"四脚怪"探索主题:探索身边的两栖类小动物探索方法 :实地拍照、查阅资料等方法相结合,形成简短的配图调查报告。你有没有在大城市里碰见过一些稀奇古怪的两栖类小动物?和它们不期而遇的你是很欢喜还是被吓坏了?以他们作为"萌宠"的达人们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分享?我们就以此作为本期的探索主题,请大家来共同探讨。欢迎您把和"四脚"小动物偶遇的好玩故事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中我想只提出几个有关经济不发达的问题,而后让读者自己去探讨:现代科学究竟怎样才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不言而喻,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上。工业化的发展,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迅速提高,同时也相应地使世界各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逐步加深。因此,不难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