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发展定律》之第一定律是在拙著《同一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惠威尔、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夏皮尔、劳丹及国内科学哲学界时贤的科学发展理论提炼出来的。它的定义是: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绝对难度越来越大,相对难度越来越小,成果水平越来越高,成果时距越来越短。公式为(式中,Q为科技成果,p为成果水平,s为成果时距,n为绝对难度,m为相对难度,k为科技发展系数且k>0),图线为单调增曲线,其拟真图呈阶梯形。科学技术发展第一定律有两个支柱,一为“科学活动说”,一为绝对难度和相对难度。什么是难度,什么是绝对难度,什么又是相对难度呢?难度难度在传统科学发展经典中是一个盲区,没有现成的定义,但它普遍存在于人的实践和感性体验中。我以为科学技术发展研究缺乏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至今没有将“难度”抽象为一个学术术语,使它一直自发地阻碍着人的科学技术活动。所谓难度,就是客体阻碍主体认识和实践的阻力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面对的与其说是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毋宁说是阻碍主体认识和实践的难度。因此,科学研究和技术操作的任务,虽然从最终意义上是为了认识客体的规律和改变客体的现有形态,但最切近的任务则是克服笼罩在它上面的难度。难度排除一层,人对客体就认识一层,技术操作就顺利一层;难度排除得越彻底,人对客体的认识就越准确,越深刻,技术操作就越顺利。难度一词仅针对活动和行为,对于“物”是谈不上难度的。科学技术的难度实际是科学发现的难度和技术发明的难度。绝对难度和相对难度两个概念是科学技术发展第一定律中两个最关键的概念。没有这两个概念,这个定律就不可能发现,也不可能证明。因此,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第一定律,必须对绝对难度和相对难度两个概念充分了解。绝对难度所谓绝对难度,就是客体自身所包含、显示和面对主体、阻碍主体认识和实践的阻力程度。由于客体是客观存在,它的规律、机制构成它自身的秘密。这种秘密是外在于人的,因此,绝对难度是一种客观的标量,没有主体主观因素的计入,自发地发挥着作用。绝对难度可以被理解为康德的“自在之物”。比较科学技术绝对难度的大小,虽然可以从主体所输入的辛勤程度去体验,但最简单和最明显的则可以从其成果的常规性比较中获得。比如,风筝与飞机,十以内的整数运算与解方程式,稍有常识的人就会脱口而出:前者的绝对难度小,后者的绝对难度大。科学研究的实质虽然可以说是克服客体的绝对难度,发现客体的规律,但是,客体的绝对难度和规律是逐渐暴露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受客体矛盾暴露程度的制约,因此,人的认识只能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越来越面对着客体最深刻、最本质的东西。这就是绝对难度越来越大的最主要原因。相对难度相对难度是一个极富革命性的概念,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是一个时刻活动着的因人而异的变量。相对难度用康德哲学的术语,可以叫做为我之物或者叫做“有我之物”。仍然用经验来说明。前述,风筝与飞机,谁都不怀疑制造飞机的难度大于制造风筝的难度。这种难度由于是绝对的,我们才称它为绝对难度,但是,这种比较未免有些抽象,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问:从事飞机制造业的工人制造一架飞机的难度比起第一个发明风筝的人所面对的难度,哪个更大些?一个中学生解一道方程式的难度与一个两岁孩子算一道十以内整数运算的难度,哪个更大些?像这一类问题的答案,任何一个稍有常识的人仍然会脱口而出:前者的难度小,后者的难度大。为什么绝对难度大的反而难度小了,绝对难度小的反而难度大了?这说明,难度也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绝对难度大的,对具体主体,难度可能变小;绝对难度小的,对具体主体,难度可能变大。于是,我们就可以发现出相对难度的定义来:所谓相对难度,就是主体对客体绝对难度的感受度。相对难度虽然从形式上表现为主体的主观感受,实则是主客观的统一。它将客体的绝对难度纳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领域,让主体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直接面对着客体的绝对难度,使之弱化,失去绝对性,成为相对与绝对的统一。这样,在相对难度中,不像在绝对难度中只有客观的规定,它实际内含了客观和主观两个规定,体现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严格说来,绝对难度对任何主体都是一样的,但是相对难度就不同了。它因具体的主体而变化。比如说飞机,它的绝对难度是由它的机制、规律和结构决定的。对于它的陌生者,其相对难度之大,等于绝对难度。但对于在飞机制造方面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这个绝对难度就被弱化成了相对难度,而且,能力越大,相对难度越小;能力越小,相对难度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其绝对难度与相对难度是同一个难度即“什么都不知道”。只有在对某客体具有一定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之间,才能比较相对难度的大小。比如:制造飞机对飞机工程师的相对难度就比对一线工人的相对难度小些,中学生解高等数学的相对难度就比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大得多。笔者在《同一论》中曾说,尽管托利拆里关于流体的研究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但在相对难度上还不及仅仅认识了“水往低处流”的大禹伟大,因为托利拆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研究的,而大禹们则干着前无古人的事情,何况大禹生活在人类低智商时期。后来者较之前代先民,认识能力显然要大。这就是相对难度越来越小的原因。我们常发现人们对仅仅算出1+1=2的两三岁孩子惊讶不已,视为神童,但很少有人对算出二次方程的中学生表示惊讶。这都说明“衡量科技成果的难度和伟大,一方面依科技成果自身所达到的高度为依据,即以客体为参照系数;但另一方面,还要从主体方面,即从人的思维和智力所达到的高度为依据”。(《同一论》197页)。科学技术活动实际是一种将绝对难度弱化为相对难度的过程。在人类科学技术和其他学术、艺术实践史上,为什么一直推崇创新人物,就是因为这些人把当时时代绝对难度最大,对同时代人而言相对难度也最大的难题克服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成果或其他成果。  相似文献   

2.
《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是在《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于1963年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实施虽然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但是这个规划是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和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助合同等曲折后中国科研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规划方向明确,目标、任务合理,切实可行,执行措施有力,对指导我国科技事业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经过60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广大科技人员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勇敢地挑起重担,努力开展规划规定的研究工作。从总体来看,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执行的初期,进展顺利,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966年6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冲击使规划的执行基本陷入停顿,但《十年科学规划》的一些指导思想和为实现《十年科学规划》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其发生作用的时间并不局限在执行规划的那三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十年科学规划》一直影响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是作为卢嘉锡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科学思想卷》写的导言,包括作研究科学思想史的起因、科学思想史的内涵、中国传统科学的思维模式和该书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一部史学巨著,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技术内容。该文从科学思想的角度探讨评述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中国古代人天关系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以及司马迁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上的独到的见解和发挥,并对《史记》中记载的一些科学技术史实进行了研究,指出它们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本文揭示了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循环互促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运动学的分析,指出了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直接,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枢纽,揭示了技术的生产力水平的度量模型。确立了技术造反原理和技术交易定律。  相似文献   

7.
我们大学现时的哲学课本身就不太哲。这是当前中国教育和学术中存在的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里突出的一个。哲学教材缺乏必要的难度和应有的深奥,或简言之,没有问题意识。教材里几乎未见到“难”或“深”的问题。“费心思虑、绞尽脑汁或令人不得不长考”,那好像只是学数理化或电脑软件设计等专业学生的事。哲学而缺乏难度深奥,那还叫哲学吗?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感慨地写道:“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你捧读中国古典哲学,无论是《周易》还是《老子》、《孙子》;当你披阅古希腊罗马哲学,无论是爱利亚学派还是麦加拉学派,你仍然感到其中有难度有深度。而这,正是其至今仍具魅力的奥秘之一。《老子》八十一章,第一章就说:道,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且不谈老子的‘道’究竟为何,但他关于道之玄妙及善为道者微妙玄通的看法,毕竟是点出了哲学真谛或至少有合理之处。爱利亚的芝诺难道不知道阿基里斯可以追上乌龟吗?他是知道的。但是他通过思辨,仍然提出了著名的四个‘芝诺悖论’。在那个人类哲学童年时代,他通过艰难地哲学思索,提出了这些至今仍令不少人感到其难的困惑,尽管他当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郭和平:《无难度无深奥的哲学无魅力》,载《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但我们的哲学课成了知识课,讲知识背知识考知识,  相似文献   

8.
论恩格斯科学问题的哲学解答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知识背景下,科学主体对某个科学问题在从科学层面、用科学方法不能进行“科学解答”时,而应当从哲学层面、有哲学思维方法进行“哲学解答”,即在特定条件下对科学问题进行的哲学解答,这是蕴涵在恩格斯哲学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思想。恩格斯这一科学问题解答的思想,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功能,因此,其现实意义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分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和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的对比,发现海峡两岸名词大多数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名词在两岸的定名不一致。本择取若干条名词加以分析、比较,提出推荐用名,蔽帚自珍,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本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吴彤教授所著《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一书最近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以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为主题的科学哲学反思性著作,是清华大学科学哲学团队多年来悉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一种与传统科学哲学非常不同的路向。  相似文献   

11.
本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吴彤教授所著《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一书最近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以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为主题的科学哲学反思性著作,是清华大学科学哲学团队多年来悉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一种与传统科学哲学非常不同的路向。  相似文献   

12.
本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吴彤教授所著《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一书最近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以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为主题的科学哲学反思性著作,是清华大学科学哲学团队多年来悉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一种与传统科学哲学非常不同的路向。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的科学启蒙中,至少与《新青年》一样重要的《科学》杂志,从1915年创刊到1950年第一次停刊的35年中出版了32卷,369期,347册,千多名作者的近万篇文章,约3千多万文字。这3千多万文字包括了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应用、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社会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形象。因此,它所做的工作就是从科学的社会应用层面或器物层面(船坚炮利等技术产品)、科学的理论知识层面或解释层面(科学事实、定律、理论等)、科学的价值层面或精神层面(科学观念、精神、原则、方法等)以及科学的体制层面或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研究机构、科学传播机构、科学学会等学术组织及其存在和运作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四个层面去帮助中国人理解科学是什么的启蒙工作、普及工作。这是一种超越洋务运动在器物层面启蒙、维新运动在知识层面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代表的激进派在价值层面启蒙的全方位的科学启蒙。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果说,《自然辩证法通讯》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的定位,以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栏目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历史学在中国发展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5.
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1、4、7、10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限制地发展技术,把安全放在次要地位,是危险的选择,也是失败的选择。必须把安全从技术的附庸变成独立的科学门类,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研究和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安全哲学的研究,应突出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原则。反思某些科学主义观点的失误,建立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有时代特征的安全自然观、安全价值观、安全科学观。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7):123-125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越来越居于现代社会系统的核心部分,并已成为人们集中关注的关键问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科教兴国远大目标的实现以及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生产及其社会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既包含着公众与科学家的互动,也包含着公众与政策决策者之间的互动。《科普理论要义——从科技哲学的角度看》一书,对我国当代科学普及的内容、特点、社会功能以及发展趋势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作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科技名词委编纂《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是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领域取得的一个新成果、拓展的一条新路径。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经在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审定公布了140多种科技名词,出版了30多种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书,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名词体系。为此,广大专家学者付出了巨大的智慧与辛勤的劳作,这些成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26(2):F0003-F0003
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1、4、7、10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6年分七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539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八批新词128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