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欧元春 《科技信息》2011,(23):204-205
《人性的污点》作为菲利普.罗思的后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讲述了一个为追求其美国梦而将自己的黑人身份逾越为白种犹太人,最后却为社会所流放,陷入了身份悖论中的悲剧故事。在小说中,罗思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采用多个意象,甚至模仿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表现了身份逾越的悲剧。而隐藏于全文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圣经为原型的流放模式,罗思将流放贯穿到主人公科尔曼的族裔身份、社会身份以及心灵深处,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社会的身份观:身份逾越不可能带来美国梦的实现,注定是个悲剧。本文笔者从流放传统入手,结合罗思的创作特点与其历史语境,分析文本,看罗思贯穿在文本中的身份观。  相似文献   

2.
夏君 《科技信息》2010,(18):150-150
俄狄浦斯情结用以指代儿子弑父娶母的欲望。在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由于母爱的缺失和父权的消亡,俄狄浦斯情结呈现出特有的变化,如寻找母爱的替代品、取代父亲的地位或者将兄弟视为情敌。本文试图分析艾迪四个儿子的俄狄浦斯情结,从而对《我弥留之际》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特殊性加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先秦文学中的饮水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早期神话中的饮水意象常常蕴含着长生不老的愿望,因此饮水贯穿着人们的欢乐和喜悦的情感,而无水饮用则给人带来无限痛楚和伤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其中出现的饮水意象,从先民的实际生活出发,饱含深情,是对母爱和君恩的歌颂。  相似文献   

4.
先秦文学中的饮水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早期神话中的饮水意象常常蕴含着长生不老的愿望,因此饮水贯穿着人们的欢乐和喜悦的情感,而无水饮用则给人带来无限痛楚和伤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其中出现的饮水意象,从先民的实际生活出发,饱含深情,是对母爱和君恩的歌颂。  相似文献   

5.
海子的一生是"成为太阳的一生",他的诗以"幻象"与"流放"作为双翼,在城市与"麦地"之间痛苦的飞翔着,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于是,他选择了飞向太阳,最终拥抱了死亡,以自己的死亡完成了他所说的"一次性诗歌行动",从而完成了自己"向死的飞翔"。  相似文献   

6.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在价值观塑造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在家庭中,母亲和孩子接触最多,对孩子影响最大,是赋予孩子社会性的启蒙老师。在此意义上,母爱和儿童教育问题是关乎民族素质的重大话题。因此,自现代以来,这一主题被文学家们反复书写。遗憾的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虽有人对母爱主题进行了研究,但至今尚无人把母爱和儿童教育问题关联起来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狄拉克的一生说明科学理性主义基本观点贯穿在他的全部科学创造活动中,用他的物理学创新理论达到了科学理性主义的现代哲学高度。而他的“理论结构之美”的真理观又恰恰是他的科学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贯穿着他短暂的一生。郁达夫虽以小说闻名于世,但是“郁达夫散文的艺术成就,实不在他的小说之下”,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蛹动着一个“述叙者”的形象,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是开风式的格调,而最重要的是其散文忧郁隐藏着对祖国凝重的爱。这些独特性,是郁氏散文最为闪亮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张缙彦是明末河南新乡人氏,清初因政治原因被流放到边寒的宁古塔地区。他的作品是流人文学的代表之一,对于考察宁古塔地区宗教和文化等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流人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中原之思"写"北方之景",这在张缙彦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他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在流放期间的作品不同于其他贬谪文学消极、苦闷的情感基调,而表现出纵情天地间的豁达和潇洒,并且含有深刻的道德观和哲理性。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深受圣经影响,他的随笔<我和农民的谈话>正是借用<出埃及记>中上帝与摩西西奈山立约的典故结构而成.随笔中的诸多模糊话语和独特意象均可在<出埃及记>中找到对应,其独特结构又对应于<出埃及记>中"哀求--呼召--应许--立约"的深层精神结构.只是<出埃及记>中威严显赫、慈爱公义的上帝被改写成了软弱无力、受尽嘲弄、最终被流放的行人.卡夫卡以此表明其对现代人宗教情感的思考,他竭力表明的是人类正遭遇着与上帝的可怕疏离.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对母亲有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爱.童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和成年后的命运遭际使他陷入生存困境和精神痛苦.现实中的郁达夫渴望拥有一种温馨的理想的母爱,反映在其作品中,则是他创造了一个母亲意象世界,建构了灵魂的安居工程,从而获得自我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小说世界中的畸形母爱折射出奴隶制影响下黑人社区母爱伦理缺失的悲剧世界。在母爱伦理缺失的世界里,母爱陷入伦理困境并遭遇伦理冲突,演绎着有悖伦理的故事,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然而道德审判并没有缺席,黑人母亲对社会和内心道德审判的接受,表明了莫里森对母爱伦理道德回归伦理情境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试析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母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早年经历对其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幼年丧母,母爱缺失对于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展现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探讨了母爱缺失与其创作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母爱如露水,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们;母爱是明灯,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引导着我们……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怀念母亲》。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季羡林对母亲("生我的母亲"和"我的祖国母亲")的怀念,他6岁就离开了生母,即使回家也只是短暂待几天;后来去德国留学,远离故土,祖国母亲频来入梦。"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相似文献   

17.
“冰山移动的尊严在于它仅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海明威的作品始终贯穿着这一理论。他的语言质朴 ,但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TheKillers》的句型统计 ,用定量分析的手法 ,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 ,从而达到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欣赏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新时期的统战理论始终贯穿着一根红线,这就是爱国主义。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是邓小平统战理论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邓小平统战理论中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以科学的论断和实践,赋予爱国主义新的内涵: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9.
一.俄狄浦斯情结 在精神分析学诞生伊始,俄狄浦斯情结就作为一个理论核心被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所发现,弗洛伊德在与弗利斯等友人的探讨和长时间的自我分析之中,发现了无意识中的根源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即男孩子在性器期产生了强烈的恋母情结,而父亲作为一个阻挠者阻止孩子和母亲在一起,同时以阉割威胁孩子,向孩子宣称母亲属于自己,孩子不能拥有母亲,最终孩子放弃对母亲的爱恋,转而以承认父亲拥有阴茎的方式来认同父亲,最终完成俄狄浦斯阶段。  相似文献   

20.
莫渝的诗凝结着对土地、对家乡的爱,关注现实,贴近人生,他的诗作在海峡两岸传播,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作用;莫渝的诗朦胧而不晦涩,他力图贯穿中西诗歌艺术,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