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词语解释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词语解释与词语结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准确地进行词语释义对学习语言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划清“四个界限”、弄清“一个关系”、认准“一个对象”。  相似文献   

2.
“的”是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本文对“的”的字形、本义及若干古义与假借用法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白”是个象形字;“的”的本义应是“靶心;”作为助词的“的、地、得”应合而为一,以方便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惯用型“--ィニしさかっこ”“-- ィニっねこ”“ィニともぁっこ”的用法入手,以“ィニっねこ”的用法为基准,用具体用例进行分析比较,弄清了各自的用法特点,指出了惯用型“--ィニしさかっこ”一般表述个人的个别的事项;“-- ィニっねこ”表述前后具备动态的渐移性的变化,并含有粗略的比例关系;“ィニともぁっこ”叙述的是非个人的规模大的问题严重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源泉 ,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 ,科学的发声方法离不开正确的呼吸运用。每一位学习声乐的音乐爱好者 ,必须要对歌唱的呼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声乐实践 ,才能在声乐学习中取得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技馆短期专题展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亮 《科技馆》2004,(3):5-12
科技馆最重要的功能是展览教育,它主要通过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三种形式来体现。在科技馆事业发展中,这三种形式的展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词缀"确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词缀时,“类化”提供参考;对“定位”中的“例外”的认识;“虚化”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尺度从严比从宽好。  相似文献   

7.
“两课”教学质量评估是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分析“两课”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涵义和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质量评估改革的具体思路,对提高高职院校“两课”教学质量作用甚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十一五"我国电子政务几个战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五”期间,我们努力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抓紧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此关键时刻,有必要回到电子政务道路原点上,对一些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讨论。电子政务总体设计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因为电子政务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融合了政府行政体制的不断变革。在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中,最棘手但又不能回避的是对一些战略问题的回答,例如:电子政务是什么?电子政务干什么?电子政务怎么干?如何评价电子政务做的好坏?本文尝试着对这些问题做些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9.
“去”是近代汉语中较为活跃且运用广泛的一个事态助词,文章分别从“去”的“往”义的产生、“去”的保留和使用与“去”的语法意义和功能等三个方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数学"与"数学实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为一谈,它们与"数学建模"又是一对不同的概念,"演绎数学"与"实验数学"是随着实验数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依数学研究方式不同形成的分类,它们之间不可能有严格的区分,更不可能互为对立.  相似文献   

11.
化学种型中某元素原子的氧化数是个确定值,它与物质的组成、结构有关,其值不大于该元素的最高化台价。用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等效的,但若采用后者需要谨慎。氧化数是个待完善的化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说"通杀"     
"通杀"是一个新兴词语,正在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影响着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对"通杀"一词的意义、用法作了剖析,对新词语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语言的规范问题谈了有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英语后缀"ish"构词的规律及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后缀“ish”这一构词现象在英语语言中相当普遍,用法也很灵活。通常带有后缀的ish单词,有规律可循,ish词缀结构所表示的含义既丰富又细致。  相似文献   

14.
《易经》是一部运用象征方法来阐释宇宙和人生经典的经书。它的卦爻符号系统既是一种有着象征意义的逻辑符号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在当今世界还散发着它神秘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朱厄特是美国文学史上擅长描写新英格兰地方色彩的作家。《白苍鹭》是她的一篇短篇小说佳作。在该小说中,作者为叙述中出现的部分人和物取了普通的名字,并且巧妙地通过特定的语境赋予了它们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而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起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文学语言的生成过程是由意的酝酿,象的构思,言的书写三个阶段构成的,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因“应物”而立“意”,为尽“意”而立“象”,为尽“象”而立“言” 的传达,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立意”,立象,立言的三方面进行审美的发现和审美的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意指功能的由“言”,“象”,“意”三层次构成的文学文本的产生,因此,文本结构不是自我封闭的,它是文学语言生成过程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学语言读解过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刘重德先生的翻译原则———信、达、切的角度对《新编大学英语》中《AGoodHearttoLeanOn》的两种中译文加以比较和评论 ,并指出北大版的译文优于浙大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