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库恩的范式自一提出,就受到众人关注,同时也引来了种种诘难。本文认为,这些诘难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人们对范式的误解。要消除这些误解,就必须看到范式的本质——范式是一种制度性事实,蕴涵了科学共同体赋予的权力,这种权力表现为权威形式。制度性事实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塞尔提出,具有特定的内部逻辑结构X在情境C中看作Y。在新旧范式更替中,范式的内部结构并未改变,而是结构中的变量Y和C的取值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得到科学共同体认可的,新的范式(Y)的地位功能和道义权力是由科学共同体集体赋予的。按照塞尔的观点,这种集体认可保证了制度性事实在认识论上的客观性。而库恩也认为,再没有比科学共同体的决定作为客观性判定的更好标准了。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库恩和塞尔在客观性标准上的探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事实-价值"是否二分,始终是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英国哲学家巴斯卡提出了解释性批判理论,试图对事实与价值之间不对称的因果关系进行合理辩护。他指出,正确的理论不仅能够批判社会上广泛流行的错误观念,而且重塑了新的事实。事实、价值、理论、实践是相互关联的,从事实陈述能够推出价值陈述。  相似文献   

3.
科学定律与反事实条件句——兼论“新归纳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即:(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2)前者能够得到归纳证据的支持而后者却不能。本文将揭示科学定律、偶适概括和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结构。并对枚举归纳法的推理规则给以精确的表述,从而对新归纳之谜给出进一步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有两种关于前向反事实条件句解释的观点,一种认为前向反事实条件句有且只有一种解释,以刘易斯、杰克逊、本内特为代表;另一种则认为前向反事实条件句有两种解释,在不同的解释下可能有不同的真值,以权、邱等人为代表.分析可知,前向反事实条件句本质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奇迹因果解释和纯粹因果解释,它们分别是不同语境范畴的缺省解释:奇...  相似文献   

5.
最小网络理论是一种解释反事实条件句的语义理论,方法是借助于贝叶斯网络和结构方程构造一个因果模型来解释反事实条件句.按照最小网络理论,原子语句的真值是由其他原子语句决定的,这可以刻画因果关系的依赖性,同时对语境中的特定反事实条件句做出了更清晰和准确的预测.作为可能世界进路的替代理论,最小网络理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针对...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事实的解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这个命题确认了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辩证统一:“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它发展了科学事实的“理论渗透说”,并能对人们理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奥斯汀在具体的"声称"与事实问题上的论述是非常有见地的,然而,他在"为真"问题上所持的符合论却不能令人信服;相反,尽管斯特劳森在具体问题的论述中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但是他的言语行为理论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刘易斯的因果性反事实条件分析是新休谟主义进路的典型代表,它试图通过引入"反事实条件"的模态范畴来弥补传统律则性理论的不足。然而,这一分析进路又产生了诸如可能世界的相似性、反事实条件依赖的时间箭头等新问题;本奈特、豪斯曼和霍维奇等人揭示了刘易斯的理论在这些问题上的根本困难。而这些困难的最终解决依赖于彻底抛弃休谟主义的因果性研究进路,转向因果实在论和实验的、操作的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9.
自然主义者认为心理事物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还原为物理事物或属性.将心理内容、意义、意向性还原到物理被称为语义内容的自然化.德雷斯基试图以信息内容作为语义内容的自然化的起点,但其理论在自然化上有着循环的嫌疑.罗伊、科恩和明斯基分别提出了两种与之不同的信息内容的反事实理论,并认为该理论有着自然化优势.通过分析信息内容的反事实...  相似文献   

10.
事实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按照常识观点,事实就是实际发生或存在的事物及其关系,就是客观存在。人们进一步认为,事实都是可以观察到的,因而它们是真实的。这样一种见解,只在日常极其有限的范围和场合才有效。在科学中,由于把这种未经仔细思考的观点带进来,往往造成了混乱。我们的看法与上述见解不同。事实大体上可以分为观察事实和理论事实,而且这种区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塞尔学说,建构"两山"制度的关键是通过言语行为能力建构制度性事实体系来重视原始事实,然后又用原始事实的存在保障了制度性事实的建构与发展。奥尔曼的内在关系辩证法能够克服塞尔制度性实在理论框架的断裂、静态化和极简化的缺陷,使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一种关系整体,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身本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产业化",即把教育产出商品化,它是市场经济对教育领域的一种影响的表现,那么,是不是真的在中国也要搞"教育产业化"呢?本文试图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事实的关系:从哈金的实验观点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观察渗透理论的论题是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共同特点,也是导致历史主义中的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最重要根源。哈金的实验观蕴涵着个新的关于理论与事实的关系,笔者从哈金的论点出发,试图发展出一套新的观察理论,并得出如下结论:观察不是被理论和范式所决定,而只是受它们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事实有它自主的力量,跨范式的观察和理解都是可能的,历史主义者夸大了范式的完整性和自我完备性。  相似文献   

14.
普特南重新审视了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历史和现实。他剖析了二分法赖以存在的经验主义背景,阐明浓厚伦理概念中的价值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价值与事实的交织,揭示出价值在科学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价值中立的幻想对于科学的实际后果。  相似文献   

15.
德莱斯基在《意识经验》一文中认为,要探究意识经验的本质和意识自身,就要区分事物性意识和事实性意识,正如我们关于外在的知觉可以分为知觉经验和知觉信念。只有区分了这两种不同的意识,我们才能进一步探究是什么使得经验能够被认知主体意识到。德莱斯基通过考察事物性意识和事实性意识之间的关系,最终论证说我们关于外在事物(或事实)的经验和意识自身能够被我们意识到,不是由于我们对于事物本身的意识,而是这种经验或意识自身作为某种表征在我们的意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文章试图对他的这一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倾向”在当代哲学讨论中,特别是形而上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倾向的形而上学有必要得到严肃对待。不过,倾向的形而上学问题一直富于争议,本文尝试用关于倾向、性质以及倾向性质的三个问题,展示倾向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基本图景:倾向与非倾向是对世界的真实区分吗?这种区分是针对性质的吗?倾向性质是实在的吗?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示了形而上学领域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之争。其中,作为一种彻底的和统一的反休谟主义进路,倾向本质主义对以上三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回答;而且,从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两方面的理由来看,倾向的本质主义进路是最值得辩护的。  相似文献   

17.
ABCD……这26个字母,既称"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两个名称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拉丁字母",什么时候用"罗马字母",有什么规律?本文从这套字母的发展史谈起,通过考察两个名称在中国及英语国家的使用情况,得出"罗马字母"应该取代"拉丁字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解释否定,是真理理论中的一个难题。对工作于实在论背景下的真理理论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本体论中容纳否定事实。罗素以及近来代表性的使真者理论者都不能在坚持实在论的同时令人满意地解释否定。然而,通过适当地收缩实在论立场,转而采取视角主义的实在论,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时,我们可以用不相容关系来解释否定,并能回应罗素对不相容论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刘易斯开拓了从事件之间的反事实条件依赖关系来定义因果性的研究进路。然而,该进路面临着可能世界相似性标准存在理论困境、因果性定义不恰当等问题。朱亚迪·珀尔将因果性的反事实条件分析运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因果推理,提出了因果模型理论,该理论在应对“回溯性”和“共伴性”及多元联结问题上具有相对于刘易斯理论的独特优势。但因果模型理论在刻画假设性思考之选择机制上存在不足。借鉴交互信念可计算理论等新成果,可为因果模型论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科学地研究意识"成为当前意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口号.特别是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意识的研究似乎也越来越深入.塞尔把针对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区分成如下两条进路:建构块进路和统一场进路.这一区分目前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本文打算分别考察这两条进路的研究状况,比较各自的研究优势与不足,具体展示其在探索意识的神经相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心灵哲学的相关思考,简要论述意识经验在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框架下仍然得不到合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