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口腔加工方法对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以青稞馒头和小麦馒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5种模拟口腔加工方法(切块、切块加涡旋、切块加研磨、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切块加研磨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以体内口腔加工为对照,以期优化馒头类产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方法。结果表明:体外模拟口腔加工后的食团粒径(155~350μm)和含水量(62%~64%)均高于体内口腔咀嚼(110~300μm、57%~59%);而模拟口腔加工的食团硬度(0.73~3.77N)低于体内口腔咀嚼(2.44~4.39N)。与未添加人工唾液组相比,添加人工唾液后得到的模拟口腔加工食团在物理特性和消化特性方面均更接近于体内口腔咀嚼。所有的体外方法中,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方法最能够模拟体内咀嚼,可作为馒头类制品体外模拟淀粉消化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机械破坏的方式和水平以及固体颗粒与唾液混合的方式都会影响团块的形成,进而影响馒头的消化动力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馒头类制品在消化后期的最终水解率与粒径呈显著负相关(r=-0.93494,P<0.05)。考量各指标,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体外模拟口腔处理方式最适合馒头类制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  相似文献   

2.
以淀粉水解率为指标,分析白芸豆α-淀粉酶抑制剂对淀粉水解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对白芸豆α-淀粉酶抑制剂对不同方便粥血糖生成指数(GI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米粥中白芸豆α-淀粉酶抑制剂添加量由0%升到5.0%,大米粥的淀粉水解率不断下降,且其GI值由86.63降至32.03;进而将白芸豆α-淀粉酶抑制剂按3.0%的添加量添加到方便粥(燕麦粥、青稞粥和莲子粥)中,方便粥的GI值均降低至55以下,属于低GI食品范畴.  相似文献   

3.
采用湿热处理(HM-T)、湿热复合普鲁兰酶处理(HM-E-T)、湿热复合微波处理(HM-M-T)、湿热复合柠檬酸处理(HM-C-T)4种方法,研究不同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N-T) 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后苦荞全粉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HM-E-T效果最显著,HM-C-T次之;差示热量扫描仪检测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后苦荞全粉黏度均显著降低且相变峰消失;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HM-T淀粉仍为A型结晶,HM-E-T淀粉由A型淀粉转变为A+B+V的多晶型,而HM-M-T和HM-C-T淀粉失去了原有晶形结构,淀粉相对结晶度从23.0%(N-T)下降至20.9%(HM-T)、18.4%(HM-E-T)、12.6%(HM-M-T)和10.6%(HM-C-T);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苦荞全粉微观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蛋白质和淀粉发生一定程度复合。体外消化结果显示,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从9.69%(N-T)分别增加到11.49%(HM-T)、14.12%(HM-E-T)、11.97%(HM-M-T)、13.01%(HM-C-T);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即57.85(N-T)>56.03(HM-T)>55.65(HM-M-T)>55.18(HM-C-T)>50.22(HM-E-T),特别是HM-E-T后的苦荞全粉eGI值降低效果最明显。复合湿热处理比湿热处理更能有效降低餐后谷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其中HM-E-T后的苦荞全粉可作为低GI食品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4.
以青稞粉为原料,采用挤压改性方法加工青稞预糊化粉,研究改性前后青稞粉的品质变化,不同配比青稞预糊化粉的粉质特性及改性操作条件对青稞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为青稞面条产品的研发提供实践基础。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青稞内部形成细致多孔的海绵体,大分子营养物质被降解,淀粉稳定性增强;面条蒸煮损失率与淀粉的糊化程度间具有相关性。在适宜加工条件下制备的青稞预糊化粉,可以制作出青稞含量达60%,煮熟增重率为77.0%,蒸煮损失率为12.0%的青稞面条产品。  相似文献   

5.
用南瓜粉取代部分小麦粉,提高挂面中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等营养组分的含量并评价南瓜粉挂面的蒸煮特性、质构、色度以及感官品质. 随着南瓜粉取代量的增加,挂面的最佳蒸煮时间、干物质损失率与面汤浊度都随之增加,干物质吸水率降低,蒸煮后的挂面硬度增加、黏度和拉伸力降低;亮度逐渐降低,黄蓝值变化显著- R 2=0 97- , 红绿值肉眼并不能明显觉察到;当南瓜粉取代量为4%时,挂面的色泽、适口性、食味接受度较好,面汤较澄清,呈现淡淡的南瓜味,南瓜粉挂面 ω -膳食纤维-比纯小麦粉加工产品提高约0 8%, β-胡萝卜素达到0 321 mg/100 g.  相似文献   

6.
在筛选出制备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冲调粉原料的基础上,对低GI冲调粉配方进行设计,然后考察了不同加工工艺及参数对冲调粉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xpected glycemic index,eGI)和溶解度指数(drying-matter solubility index,DSI)的影响,确定了低GI冲调粉的优化加工工艺及参数,并对制得的冲调粉进行了人体餐后血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燕麦、鹰嘴豆、花芸豆在经过蒸煮、挤压或滚筒干燥加工后eGI值均较低。以燕麦、鹰嘴豆、花芸豆为原料,配比为16.43∶76.35∶7.22,采用挤压工艺(机筒升温程序60℃-80℃-100℃-120℃,水分添加量25%,螺杆转速100r/min)可制得高DSI、低eGI的冲调粉(DSI和eGI分别为16.45%和57.41)。该冲调粉经人体餐后血糖响应研究测得GI为52.13(以葡萄糖GI为100),属于低GI食品。  相似文献   

7.
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油酸和米淀粉为原料,基于一级动力学的体外消化模型,对淀粉、淀粉+EGCG(EGCG占20%)、淀粉+油酸(油酸占20%)、淀粉+EGCG+油酸(EGCG、油酸各占20%) 4种样品的体外消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淀粉消化速率及程度,通过对EGCG与淀粉、油酸的结合能力以及热力学性能的测定,探究三元共混物相互作用与淀粉消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化120 min后,米淀粉+EGCG+油酸样品中淀粉消化速率及程度最低(0. 041 min~(-1),42. 5%),与米淀粉对照样相比,其消化速率降低了50%,消化程度降低了32%.蒸煮条件下,EGCG、油酸可能分别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米淀粉结合,产生协同抑制米淀粉消化速率及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高抗性淀粉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M344和抗性淀粉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武春3号重组自交得到F2∶3家系,对F2∶3家系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膨胀势进行了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分析了小麦抗性淀粉与其它淀粉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18,P≤0.01),通径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小麦抗性淀粉含量存在正向影响,直接通径系数达0.169;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151,P≤0.05),但与膨胀势间呈不显著负相关(r=-0.57)。小麦抗性淀粉含量(Y)与总淀粉含量(X1)、直链淀粉含量(X2)及膨胀势(X3)间的回归方程为Y=0.289+0.007X1+0.037X2-0.033X3,该方程可解释抗性淀粉7%的表型变异,说明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最密切,其次为总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4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利用Brabender黏度仪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淀粉糊性质与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糊化及糊化后4℃条件下保藏24h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与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峰值黏度、消减值、DSC糊化温度影响显著;在in-vitro消化模型中,4种玉米淀粉经两种方式处理后产生的消化产物总量以及消化速度均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而降低;4℃条件下保藏24h处理后,凝沉淀粉消化产物总量与消化速度均低于糊化淀粉,且降低程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以碱度(R=w(CaO)/w(SiO_2),w为质量分数)控制混合料CaO的添加量的铁矿粉液相流动性检测方法(R值法)在评价SiO_2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矿粉时结论与烧结生产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出以混合料铁钙的物质的量比(n(Fe_2O_3)/n(CaO))控制CaO添加量的铁矿粉液相流动性检测方法(N值法)。分别以化学纯试剂和铁矿粉为原料,对比研究了R值法和N值法对液相流动性指数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基于2种检测结果进行优化配矿—烧结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值法测得液相流动性指数与铁矿粉中SiO_2质量分数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掩盖了铁矿粉真实的液相流动特性;N值法可以显著减小SiO_2含量对铁矿粉液相流动性指数的影响。基于N值法的优化配矿—烧结产质量指标与R值法相比,成品率、利用系数、转鼓强度分别提高4.62%,0.11 t/(m~2·h)和1.91%,固体燃耗降低1.96 kg/t。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添加不同品种和类型的马铃薯全粉鲜湿面条加工适用性,系统研究了3个马铃薯主栽培品种制作的生全粉、熟全粉以及市售马铃薯雪花粉的品质特性。以小麦面粉鲜湿面条为对照,从流变学特性、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添加马铃薯粉原料对鲜湿面条产品品质的影响。对比3种不同类型的马铃薯全粉,发现糊化度、碘蓝值较低的生全粉细胞完整率相对较好,由其制作的面团筋力较强,制作的鲜湿面条无断条,烹调损失率较低,感官评分较高,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着性、咀嚼性各项质构评价指标较大,黏性相对较小,其品质更接近于小麦粉鲜湿面条,因此认为,生全粉更适宜制作马铃薯鲜湿面条。对比3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全粉,发现夏菠蒂这一品种更适合作为马铃薯鲜湿面条产品的原料。对比马铃薯全粉类型和马铃薯品种这两个影响因素,虽然添加不同类型的全粉对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更为显著,但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大;研究不同品种加工鲜湿面条的适用性,对改良马铃薯鲜湿面条品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玉米粉、改性玉米粉和小麦粉所制得面条的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粉面条硬度、弹力均与小麦粉面条接近,其咀嚼度达到小麦粉面条的86%以上,改性玉米粉面条拉伸力达到小麦粉面条的50%,根据破碎特性分析得出改性玉米粉面条的韧性达到小麦粉面条的70%.改性玉米粉面条的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均低于小麦粉面条,但与玉米粉相比,改性玉米粉所制得的面条品质特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苦荞麦挂面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苦荞粉、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预糊化处理,谷朊粉、碳酸钠、魔芋精粉添加量对苦荞麦挂面质量都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预糊化处理是提高苦荞麦挂面苦荞粉含量的前提条件,谷朊粉、碳酸钠、魔芋精粉添加量分别为3%、0.4%、1.2%。  相似文献   

14.
以营养调和面粉为研究对象,添加菠菜粉、芹菜粉和胡萝卜粉,制成蔬菜营养调和面条专用粉,研制出满足人们营养需求的蔬菜调和面条.通过对面条的感官特性和面条的熟断条率及吸水率的测定,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的蔬菜调和面粉的配方.结果表明,面粉中添加菠菜粉7%,芹菜粉6%,胡萝卜粉10%,制成的面条感官品质好,营养丰富,耐煮爽口、有咬劲.  相似文献   

15.
抗性淀粉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的新型膳食纤维,且兼具类似于淀粉的优良加工特征,适合于开发品种多样的高膳食纤维功能性食品。抗性淀粉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食品行业的热点,介绍了抗性淀粉的分类,及其在糖代谢、脂代谢、体重控制,作为益生元和防治直肠癌方面的生物学功效;分析了抗性淀粉在面包糕点、油炸食品、面条、益生菌类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品种马铃薯加工鲜湿面条的适宜性,从流变学特性、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等方面分析了13个马铃薯主栽培品种全粉原料对鲜湿面条产品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马铃薯全粉糊化特性与鲜湿面条品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马铃薯品种中布尔班克全粉在糊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膨胀度、耐剪切能力、热稳定性、硬度、凝胶强度、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由其制作的面团筋力最强,且鲜湿面条产品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等指标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认为,13个主栽培品种中布尔班克适宜加工为马铃薯鲜湿面条。相关性分析表明,马铃薯全粉的峰值黏度与鲜湿面条品质显著相关,可以作为筛选加工鲜湿面条的马铃薯品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为马铃薯鲜湿面条品质评价和加工鲜湿面条的马铃薯专用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Piperno DR  Weiss E  Holst I  Nadel D 《Nature》2004,430(7000):670-673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and wheat (Triticum monococcum L. and Triticum turgidum L.) were among the principal 'founder crops' of southwest Asian agriculture. Two issues that were central to the cultural transition from foraging to food production are poorly understood. They are the dates at which human groups began to routinely exploit wild varieties of wheat and barley, and when foragers first utilized technologies to pound and grind the hard, fibrous seeds of these and other plants to turn them into easily digestible foodstuffs. Here we report the earliest direct evidence for human processing of grass seeds, including barley and possibly wheat, in the form of starch grains recovered from a ground stone artefact from the Upper Palaeolithic site of Ohalo II in Israel. Associated evidence for an oven-like hearth was also found at this site, suggesting that dough made from grain flour was baked. Our data indicate that routine processing of a selected group of wild cereals, combined with effective methods of cooking ground seeds, were practiced at least 12,000 years before their domestication in southwest Asia.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压延的压力对小麦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压延法生产面条过程中,对面团施加1~5MPa的不同压力,采用质构剖面分析法测试面条的品质,分析小麦面条品质与压延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压力为1~2MPa时,压力对小麦面条的品质影响较大,小麦面条的硬度、黏性、弹性、咀嚼性、胶着性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内聚性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小;压力大于2MPa时,压力对小麦面条的品质影响较小。研究可以为提高压延法生产面条的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