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张骨牌倒下会引起连锁反应,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地震研究中,科学家们以前曾发现浅层地震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地震波传播的关系,一场浅层地震会在数百公里外引发另一场地震,可能强度更大。如今,美国科学家证实:在距地表数百公里深处发生的地震,也会有类似反应。  相似文献   

2.
人的情感领域是自然界的“奥秘”之一。周围环境的不良作用会对机体产生影响,但是造成许多“文明疾病”的一个基本原因仍然是各种不同的情感波动。这些情感波动是由于神经过度紧张,长期应激作用的结果而产生的。这些情感波动不仅能破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内部器官的活动。 那么什么是应激呢?它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如何呢?应激理论的奠基人加恩斯·塞尔耶对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如下:“对各种影响,如  相似文献   

3.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4,(11):4-13
不久前,一段显示“月球人影”的录像在美欧视频网站上疯传。有人声称,那可能是附近一块大石头的投影:也有人说,那是月面上的—座远古外星^、雕像。阴谋论者大肆鼓噪,说那个“月球人”很像是古代雕像“罗得岛巨像”(公元前226年,这个巨人的“降临”导致了—场超强地震)。但科学家随即指出,这不过是又一个幻想性视错觉案例。  相似文献   

4.
1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三维的地球自转变化可分为两个分量,即(1)一维的自转速率的变化,常以日长的变化来表示;(2)两维的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变化,亦即极移.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地球内部地球物理过程会导致大尺度的物质运动造成“地球物理变化”,这包括固体地球及海洋的潮汐形变、大气波动、水圈的变化、洋流、地震的位错、冰川期后的回弹、地壳和地幔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活动.本文论述的是极移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活动性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自从100多年前极移发现以来就可能已被注意到了.一方面,非均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强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数国,导致30万人丧生。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也未能幸免。但令人大感惊奇的是,海啸后的斯里兰卡居然没有发现任何一具动物的尸体。野生动物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动物也许能感知这场灾难,它们有第六感,了解将要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发生了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随即发生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反应堆不同程度受损,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导致严重核事故,由此引发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核事故是怎么发生的?会产生什么危害?可有办法防护?……记者日前从“核能的安全与利用”为主题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为这些问题寻找到了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7.
每当桃红柳绿、阳光明媚的春季,有的少女就会粉面如“桃花”:脸上遍布红斑,上有米粒大小的丘疹且奇痒难忍;还有人视鲜花如大敌。一见到锦簇的花团便流涕不止、喷嚏不断;更有甚者,有人不慎“误”入花丛便会诱发哮喘,重者会导致休克,甚至可能发生生命危险。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春天也会成为一些人的敌人吗?其实,他们都是过敏症患者。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发现,影响人的情绪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个性修养以及身体内部的病变等都会影响情绪。此外,外界环境的种种变化被人的不同感觉器官所接受,也会在心理上留下不同的痕迹,进而诱发情绪上的种种变化。具体表现有: 音响人长时间处在无声环境中,容易导致心情郁闷、烦躁不安;但如果置身于噪声环境中,也会倍觉紧  相似文献   

9.
从“虚拟人”说起你听见过“虚拟人”的事吗 ?以后看病 ,病人不必再为误诊担忧 ,因为将有“虚拟人”先代替病人“吃”药“挨”刀。“虚拟人”并非真人 ,只是电脑里的人体数据集成。据专家介绍 ,传统医学诊断主要靠医生的学识和经验 ,但医生也有“吃不准”的时候 ,这就会导致误诊。“虚拟人”就是将所有人体信息收集储存在电脑里 ,开处方前 ,医生先将药物影响数据输入电脑 ,电脑里的“虚拟病人”就会显示服药后的生理反应 ,从而协助医生对症下药。在动手术之前 ,也可以在“虚拟人”身上开刀 ,电脑上会显示刀口断层及组织断面 ,为医生制定术前…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11):72-72
“青春痘”又叫痤疮、粉刺、酒刺,是一种多发于面部的慢性皮肤炎症。其实“青春痘”并非青少年的“专利”,其他年纪的人也会得这种病。专家发现,11-25岁的青少年的发病率达到80%以上,25-35岁的青年人的发病率达到15%以上。此病尽管对身体影响不大,但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留下难愈的瘢痕,影响容貌。 “青春痘”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现在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皮脂腺过度分泌,导致皮脂在毛囊内积压(这是青春期的青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类对于地震的短期预报依然束手无策.然而,世界上不少地方的民间经验是看动物是否有异常行为来判断地震是否会发生,一些科学家也在研究动物和地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05,(10):14-16
控制细胞分裂增殖的基因如果产生突变,积累起来就会渐渐导致癌变。大多数癌症就是这种基因突变导致的后果: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吸烟和环境污染。但人们也许还不知道,最大的致癌诱变因素来自我们的饮食:幸运的是。科学家已经对如何“解毒”有了新的认识。可以有效地将这些诱变物质对我们基因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大夫,今天我又拉鲜血了,量还很多,太可怕了”。“大夫,我每次大便后都有肿块掉出来,还得把它给送回去,实在是太痛苦了。”“大夫,我老拉血,是不是得直肠癌了。”“大夫,痔疮会不会变成直肠癌。”这些人的烦恼是很多人的烦恼。他们的担忧也是大多数人的担忧。他们得的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4.
超短光脉冲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印象:飞快的子弹穿过玻璃窗而没有把玻璃碎裂掉,要是一块石子投掷到玻璃窗上,玻璃就会粉身碎骨;手迅速掠过火苗并不感到烫,但当手伸进50℃的热水中,不一会就会感到烫热难受……。这些日常经验说明一个道理:“影响”或“反应”是有时间性的。瞬息间的与慢慢来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下噼啪作响,地上五彩弧光,顷刻间房倒屋塌,废墟一片,刹那时友爱亲朋生离死别,阴阳隔世。幸与不幸从来没有这样面对面地靠近过。不用再说,你也能猜得到:地震了。 俯视地下 “地震”,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震动。地震时,地壳内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位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同时有弹性波形式的能量传播出去,在地面各处引起强烈震动。地壳中产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自然现象,从地球诞生开始,地震就没有停止过。在通常情况下,因其震动的幅度和影响不大,我们不能明显感知,但是,剧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惊魂失魄的人类在屡历地震之灾后发现,与人类同在一个家园的动物中,不乏天才的“地震预报专家”。  相似文献   

17.
绝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会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者“山外青山楼外楼”等著名诗句,但大家对于楼阁建筑却仅有一个朦胧的认识。《说文解字》称:“楼,重屋也。”可见“楼”就是屋上叠屋的意思。早期的称谓中“阁”的定义和“楼”有一定的区别,阁是由栈道上的建筑发展而来的形式,一般要底层架空。到了唐代以后,“楼”和“阁”往往混用,不再有明确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美旅行社推出“地震游”美国环球旅行社推出一种新颖的旅游项目——“地震游”。旅游者交付500美元之后,便可尝到一种地动山摇、强度为里氏8.3级的“大地震”滋味。原来游客下榻的寓所是以轻便的材料建成的,并配有制造“地震效果”的特殊设备,只要控制台一按开关,墙壁顷刻间倒塌、房梁断裂、床铺倾覆,更有令人心悸的地震蓝光,由于“地震游”颇有刺激性,大批游客纷纷前往一试。  相似文献   

19.
蜜草蜜草的茎叶香甜如蜜,据测定,蜜草所含的“蜜草精”成分比蔗糖甜300倍。迁移草迁移草会自动“搬家”,干旱一来,它自动收起地下的根部,卷成小球到处飘游,遇到湿润土地,便重新扎根生长。喜猫草喜猫草的叶为白斑圆形,初夏开白花。它对人无任何影响,但对猫科动物的神经活动有奇效。得此草者,猫群会自动跟随,依依可人,再凶的野猫,也会变得温顺可爱。日本的动物学家正在研究此草能否驯虎,因虎同属猫科类动物。流泪草流泪草会“哭”出泪珠,但泪含甜味,能吸引小虫前来叮爬而被粘住,草叶便慢慢“享受”上了当的猎物。捕蝇草捕蝇草的叶子能分泌香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各种博物馆就是中国文明的缩影。人们借助博物馆,寻找到久远历史文化的踪迹,接受各种知识的熏陶。但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没有正规的地震博物馆,这无疑是个缺憾。但这个缺憾现已不存在,那就是有了“兰州地震博物馆”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