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有机更新”理论作为指导历史街区与旧城改造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学术界已获得普遍认同与重视。然而,城市历史公共空间也是城市中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空间形式,在其规划设计、改造过程中,“有机更新”理念同样适用。笔者以拉萨宗角禄康公园为例,运用SD法对其规划和改造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城市历史公园规划设计和改造过程中的“有机更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保护历史街区的社会网络,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出现的“重物轻人、重量轻质、重经济轻文化、重个体轻网络”等问题。【方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市北碚区偏岩镇、江津区白沙镇及巫溪县宁厂镇 3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构建核心保护街区的居民户“点”单元与社会关系的“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借助 Ucinet6.0 平台构建社会关系网络拓扑结构。计算由网络密度、 K - 核、切点等 6 项指标所构建的网络结构稳定性、脆弱性与均衡性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结果】偏岩镇的社会网络稳定性值、脆弱值、均衡值分别为 1.008 , 1.27% , 1.5781 ;白沙镇的分别为 0.899 ,0 , 0.3786 ;宁厂镇的分别为 0.6439 , 1.72% , 0.5124 ,整体上偏岩镇的社会网络保护较好。【结论】以社会网络的稳定性、脆弱性、结构均衡性等指标为依据,指导历史街区三区划定、空间格局保护、建筑物分类保护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构建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 并利用云模型可同时兼顾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征, 将其引入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中, 建立了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以地处南方丰水区且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为例, 分析并量化珠三角9个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水平及其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珠三角的水资源可持续状况整体较好, 呈现东部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高于西部城市、近海域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高于远海域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 造成珠三角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资源禀赋, 其次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直观呈现和比较国内外历史街区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采用文献计量法对3 296篇历史街区主题的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知识图谱,从刊文量、发文机构、核心出版物、共现关键词和突现词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1)国内外历史街区研究存在地域性差异,且缺乏跨机构交流合作;(2)历史街区研究学科覆盖范围广,但交叉学科之间联系薄弱;(3)当前历史街区研究热点集中在弹性保护与有机更新、文化遗产、公众参与和城乡一体化4个子领域;(4)未来历史街区的研究前沿将拓展至经济学、管理学和安全科学等交叉学科方向.研究有利于构建与历史街区相关的理论知识库,为分类梳理研究现状和开拓新的研究前沿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扬州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空间格局,文章采用问题分析法和纵横比较法,分析街区特色,针对街区现状,建立合理的保护框架,提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并建议历史文化街区应发掘自身特色,构建合理的保护框架,促进街区的活力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历史街区"主题公园"保护更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是民族传统、自然禀赋和地域文化的富集地区.研究显示,历史街区面对现代与后现代双重发展语境,选择旅游产业主导下的“主题公园”模式作为保护更新策略,缓解了复兴的资金压力,保护和延续了地域文化传统,但也出现了商品化、戏仿化和碎片化等物质表征.究其原因,是“主题公园”式的保护更新模式将历史街区纳入了资本循环的社会再生产逻辑,将作为生活场所的历史街区变成了市场商品.其真正动力来自于资本借助消费过程从传统生产领域跨入日常生活范畴,最终建立了时空结构本身的集体生产与消费模式.因此,三峡库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的核心是维护自然的时空结构,除了保护历史街区的物质形态,还应该保护街区传统日常生活,并以案例说明通过保护社会关系网络达到维护日常生活形态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价与优化街区步行适宜性对提升城市活力、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Maslow’s demand theory)和卡诺模型(Kano model)构建包含五个维度共十五个指标的城市街区步行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多源数据和改进的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熵权赋权法以合肥市为例进行测度;随后结合热点分析识别各维度高、低值的空间聚类情况,并分析产生原因;最后引入街区活力,利用双变量莫兰指数探讨二者的空间匹配关系,进而提出步行适宜性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和卡诺模型可从通畅性、便捷性、安全性、丰富性和舒适性五个维度对步行适宜性展开评价;研究区内的步行适宜性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和自相关性,且与街区活力存在较多不匹配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街区步行适宜性优化策略,可为合肥市未来步行空间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详细评价对指导城市更新规划与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相对于整体评价和专项评价,该类型的评价内容和方法亟待完善﹒本研究以桃江县为例,探讨县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详细评价的方法:1)将评价的对象细分为居住用地、商服用地、工业用地、教育用地和其他用地5种类型;2)构建了规划符合度、建设强度和利用效益相结合的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3)依据评价得分将建设用地分为低效利用、中度利用、集约利用和过度利用4种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详细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于湖南省桃江县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旅游体验质量提升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文、旅、商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旅游体验质量不仅是心理满足的映射,还包含生理上的满足,并依赖于情境.该文基于具身理论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7年-2019年网络文本为数据源,利用内容分析法、IPA分析法和二次拟合模型对"江汉路及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体...  相似文献   

10.
泉州中山路步行街区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泉州市中山路街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形成和演变历史、居民行为方式、街道空间和场所序列,通过分析其基本特征,对小商业街区在我国中小城市旧城保护,以及在其改造中的应用可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保护历史街区的社会网络,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出现的"重物轻人、重量轻质、重经济轻文化、重个体轻网络"等问题。【方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市北碚区偏岩镇、江津区白沙镇及巫溪县宁厂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构建核心保护街区的居民户"点"单元与社会关系的"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借助Ucinet 6.0平台构建社会关系网络拓扑结构。计算由网络密度、K-核、切点等6项指标所构建的网络结构稳定性、脆弱性与均衡性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结果】偏岩镇的社会网络稳定性值、脆弱值、均衡值分别为1.008,1.27%,1.578 1;白沙镇的分别为0.899,0,0.378 6;宁厂镇的分别为0.643 9,1.72%,0.512 4,整体上偏岩镇的社会网络保护较好。【结论】以社会网络的稳定性、脆弱性、结构均衡性等指标为依据,指导历史街区三区划定、空间格局保护、建筑物分类保护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开封市中山路的历史沿革和地域特征,挖掘其文化内涵,探讨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商业街更新设计之中.认为在商业街的更新设计中,应强化历史文化特色,重塑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3.
构建富有文化感、艺术感与生活感的整体性文化空间,提升文化竞争力,是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可持续保护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三坊七巷文化空间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发现其文化空间的构建面临着重构文化空间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冲突、文化附着物的消解、文化空间的“文化空心化”、游客居民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三坊七巷的改造应该本着建构完整文化空间模式的理念,让历史文化积淀在实体空间中,为游人营造“真实”可感的文化感知,从而提升其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支持向量机(SVM)已经成为药物构效关系数据分析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但其存在变量子集选择问题,且大量的冗余变量还可能影响SVM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需要借助变量筛选来实现降维﹒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AUC-SVM)﹒首先,计算出变量的AUC值;其次,利用AUC值和前向选择算法选择最具信息量的变量子集,并剔除数据中无关和冗余的变量;最后,以AUC作为提取变量重要性的标准,通过真实的药物构效关系数据集来评估AUC-SVM性能,并与传统SVM方法相比较﹒实证结果表明,AUC-SVM算法能明显提高分类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拓宽路堤沉降趋势和稳定性的研究很少﹒为了探究拓宽路堤的沉降变化趋势和沉降规律预测,以益阳市梅林路K0+460~K0+600为基础,运用BP神经网络与离散GM(1, 1)模型对拓宽路堤进行沉降预测,并结合已有监测数据,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离散GM(1, 1)模型能对已有数据进行拟合,输出预测值与实际监测结果相近;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相对离散GM(1, 1)模型更加接近实际监测结果,但需要对阈值与权重进行多次调试﹒2种方法沉降预测值均与实际监测值相近,均能有效预测拓宽路堤沉降﹒  相似文献   

16.
基于群体行为视角,以邯郸新世纪商场5楼为例,依托Anylogic平台构建仿真模型,并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对商场布局进行多场景模拟试验﹒研究表明:主力店分散布置优于集中布置;主力店间隔距离与商业活力呈正相关﹒最后,据此对该商场提出优化策略,同时对优化方案作了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17.
湖南锡矿山地区的采矿活动使当地水土锑污染严重﹒基于此,本文采用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方法,结合红壤土基本理化性质,阐明了不同浓度、温度、时间、pH值条件下红壤土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浓度的增加,红壤土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稳﹒2)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红壤土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且吸附过程为发生在均匀表面的单层化学吸附﹒3)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红壤土在高温时吸附效果好,其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反应迅速阶段分别在0~110和0~90min,且二者的吸附效果差异与Sb离子在吸附剂表面电位以及界面扩散有关;其对Sb(Ⅲ)的吸附均能被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拟合;其对Sb(Ⅲ)的吸附既有物理扩散也有化学吸附,对Sb(Ⅴ)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4)pH值增加不利于红壤土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城市化建设中忽略了对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导致承载着宝贵文化资源的历史街区渐渐消亡。在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HUL)的框架下,对广州一德路历史街区进行研究,并通过一系列改造措施,提供一条一德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路径,确保当代干预行动与一德路历史环境中的遗产能够和谐共处,实现一德路历史街区的历史复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种开源数据,基于城市空间识别理论与方法,通过计量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例,探索城市文化街区的识别方法.文化街区具有空间、功能、活力3种特征属性,可以从产业和功能的视角划分为两级类型,它是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街区更新的纽带;依据文化街区的特征属性和城市空间识别方法,首次构建了文化街区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城市文化街区识别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大连市文化街区形成了3种一级类型和6种二级类型:一级类型的文化街区具有"轴向内生"、"环形外拓"和"点状混合"的空间格局特征,二级类型的文化街区发展不均衡,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城市文化街区识别是文化街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大连市空间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2019年TripAdvisor发布的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在线点评数据, 在构建入境游客地方依恋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内容分析法, 探讨不同文化群体对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感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文化群体在街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方面均存在差异; 街区环境的原真性、公共设施和拥挤感知影响不同文化群体的地方依恋, 继而影响文化群体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感知; 文化异质性导致不同文化群体对同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依恋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