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铝铬渣和转炉用后镁碳砖细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固相烧结反应合成MgAl2O4材料.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X'Pert plus软件对材料中主晶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烧成温度为1 400℃,镁碳砖与铝铬渣摩尔比为5∶1时,生成的镁铝尖晶石晶粒发育完整清晰,排列致密,外貌呈典型的八面体形貌.镁铝尖晶石质量百分数达到92%.  相似文献   

2.
以轻烧镁砂、工业氧化铝和α-Al2O3为原料,采用一步烧成法合成镁铝尖晶石,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特别是MgO/Al2O3的值,原料粒度,烧成温度和成型压力,可烧结制得尖晶石含量较高的致密镁铝尖晶石,体积密度可达3.30g/cm3以上.  相似文献   

3.
工艺因素对合成镁铝尖晶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轻烧镁砂、工业氧化铝和α-Al2O3为原料,采用一步烧成法合成镁铝尖晶石,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特别是MgO/Al2O3的值,原料粒度,烧成温度和成型压力,可烧结制得尖晶石含量较高的致密镁铝尖晶石,体积密度可达3.30g/cm^3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电熔氧化镁、电熔镁铝尖晶石和电熔含钛尖晶石为原料,分别在镁质材料中添加15%电熔镁铝尖晶石和电熔含钛尖晶石,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尖晶石的加入对镁质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O质材料中分别加入15%的镁铝尖晶石和含钛尖晶石后,试样的烧结性能和抗渣渗透性提高,而试样的冷态抗折强度和抗渣侵蚀性能变差。且在镁质材料中加入含钛尖晶石后材料的各项性能高于加入镬铝尖晶石后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稀土氧化物Nd2O3对反应烧结镁铝尖晶石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d2O3能促进镁铝尖晶石结晶化,有利于促进镁铝尖晶石烧结致密化及晶粒生长发育.试样中添加3%(质量分数)的Nd2O3,经1 650 ℃烧结能制备出相对密度为92%、晶粒发育良好的镁铝尖晶石.  相似文献   

6.
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轻烧镁粉和轻烧白云石粉为原料,合成镁钙砂并制砖;利用高温显微和岩相分析,将材料抗水化性与抗渣性结合起来,研究了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的侵蚀。结果表明: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对碱性渣有很好的抵抗性;少量添加剂既可提高抗水化性又不降低抗渣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合成致密刚玉-莫来石-锌铝尖晶石复相材料的工艺条件.通过XRD和SEM分析了煅烧温度与生成物相的关系,采用二步煅烧工艺研究了轻烧温度及轻烧时间对刚玉-莫来石-锌铝尖晶石复相材料的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ZnO、SiO2、Al(OH)3为原料,1300℃时,系统中能够生成刚玉、莫来石、锌铝尖晶石.在轻烧温度为1300℃时,最佳的保温时间为3h,此时显气孔率达到最小,体积密度相应最大.进一步提高轻烧温度到1400℃时,有利于刚玉-莫来石-锌铝尖晶石复相材料的烧结,在此轻烧温度下,最佳的保温度为2h,此时试样的显气孔率达到最大,体积密度相应最小.  相似文献   

8.
以菱镁石、轻烧氧化镁和工业氧化铝细粉为原料,采用半干压法成型,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处理,研究材料组成对镁铝尖晶石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铝尖晶石的尖晶石化反应滞后于富镁尖晶石,两类尖晶石化反应完成温度相差约100℃;富铝尖晶石的尖晶石化反应分两步进行,即在形成理论尖晶石的基础上再固溶氧化铝,最终形成富铝尖晶石;富铝尖晶石烧结程度较富镁尖晶石的低,形成较小的晶粒和气孔。  相似文献   

9.
低温合成镁铝尖晶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铝厂污泥和碱式碳酸镁为主原料合成镁铝尖晶石,探讨了低温阶段(从800~1500℃)镁铝尖晶石的形成过程,采用XRD和SEM表征不同温度样品的晶相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800℃时即可观察到镁铝尖晶石的特征峰,但谱峰不完整,强度不高,且明显宽化,表明晶体尚处于成核期,含量较少;至1400℃镁铝尖晶石谱峰已完整尖锐,继续升高温度,衍射峰强度增加,表明晶相含量增加.SEM观察结果与XRD分析一致,1500℃镁铝尖晶石晶粒发育完整清晰,外形呈典型的八面体形貌,晶粒排列致密.  相似文献   

10.
以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板状刚玉及镁铬砂为耐火原料,在750℃×3h条件下分别对其进行抗K_2CO_3侵蚀试验,分析其抗K_2CO_3侵蚀性能。结果表明,经过K_2CO_3侵蚀后,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均能保持原料内部原有的形貌,侵蚀程度较小,其中六铝酸钙原料几乎无侵蚀,所引起的体积膨胀较小;而板状刚玉、镁铬砂与K_2CO_3反应后分别生成低密度化合物K_6Al_2O_6和K_2CrO_4,反应程度大,所引起的体积膨胀较大;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抗K_2CO_3侵蚀性能优于板状刚玉、镁铬砂。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轻烧氧化镁和锆英石为原料,采用湿法共磨工艺,合成了镁锆质熟料.并以此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镁锆铬质浇注料.实验证明,镁锆铬质浇注料的抗渣侵蚀能力、抗渣渗透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轻烧氧化镁和锆英石为原料,采用湿法共磨工艺,合成了镁锆质熟料。井以此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镁锆铬质浇注料。实验证明,镁锆铬质浇注料的抗渣侵蚀能力、抗渣渗透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活性a-Al2O3微粉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活性a-Al2O3微粉能促进烧结,通过与水泥、尖晶石及渣反应,改善基质结构,使浇注料强度和抗渣渗透能力提高。活性a-Al2O3微粉加入量为6%时,浇注料抗渣侵蚀性能最好。但微粉的加入,会降低浇注料爆裂温度。  相似文献   

14.
镁铝尖品名作为一种无铬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倾倒法电填能生产出质量好的尖晶石原料.尖晶石的化学组成对制品的抗渣侵蚀性和抗法渗透性有较大影响.根据使用条件正确选用不同化学组成的尖晶石原料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以电熔镁砂、铁粉、氧化铁粉和α-Al2O3粉为原料,制备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研究了烧结温度和铁加入量对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有利于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性能的提高,1500℃烧成的试样最致密,综合性能较好,增大铁加入量不利于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性能的提高.与直接结合镁铬砖相比,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的常温耐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热震稳定性较好,挂窑皮性和抗侵蚀性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16.
六铝酸钙(CA6)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高温陶瓷备受关注。然而,CA6独特的磁铅石结构容易导致晶粒各向异性生长形成板片状,不利于CA6烧结致密化,当用作钢包内衬耐火材料时易因气孔率高导致其耐熔渣侵蚀和渗透能力下降。因此,提高CA6的烧结致密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第二相的加入是提高材料致密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受此启发,本文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在CA6中加入不同量的AlON来提高CA6的致密度进而提升其抗渣性能。其中,以Al2O3、CaCO3和Al的混合物为原料的一步法制备过程中容易形成AlON团簇,最终导致CA6/AlON复合材料孔隙率偏高。采用两步法时,先分别制备CA6和AlON,然后将两者混匀并再次进行烧结,可形成CA6和AlON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进一步通过实验优化,两步法中AlON的最佳添加量被确定为10wt%。在此条件下,CA6/AlON复合材料的显气孔率(20%)相较于纯CA6(29%)得到了明显改善。最后,以纯CA6为对照组的试验表明,采用两步法制备的CA6/AlON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抗熔渣腐蚀性能。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AlON的加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CA6/AlON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并且会降低复合材料在熔渣中的润湿性;(2)AlON会被熔渣释放的O2?离子氧化生成Al2O3,Al2O3与Ca2+和O2?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致密连续的CA2层,可有效抑制熔渣的进一步渗透和腐蚀,从而提高CA6/AlON复合材料的抗渣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优质电熔镁砂、烧结镁铝尖晶石为主要原料,采用纸浆废液作为结合剂研究镁质复合滑板材料.为了提高材料的热震稳定性,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电熔镁砂、镁铝尖晶石和α-Al 2O 3细粉.原料经过混炼、成型、干燥后在1 760 ℃的高温隧道窑中烧成.通过对试样进行性能检测与分析得出结论:对于镁质复合材料,尖晶石以预合成形式或以再生形式加入在基质中,随着加入量增加,材料的热震稳定性都提高,常温耐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大.  相似文献   

18.
芬顿反应作为一种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可以通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等活性物种无选择性地将水中的有机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完全矿化去除。传统的芬顿反应过程会产生大量铁泥等固体废弃物沉淀,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深入论述了芬顿反应过程中铁泥的产生原理,主要是由于Fe2+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之后,自身被氧化成Fe3+而失去催化活性并从反应体系中沉淀作为固体废弃物排出。为使芬顿体系维持持续高效的催化性能,减少铁泥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大量的研究采用向芬顿反应体系中引入富电子材料来促进Fe3+向Fe2+的转化,包括零价铁、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羟胺、醌氢醌类、有机酸类和硼等。这些富电子材料在芬顿反应过程中能够为Fe3+还原提供电子,促进Fe3+/Fe2+循环,提高芬顿反应效率,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本文...  相似文献   

19.
用感应炉浸渍试验法研究低碳镁碳砖和普通镁碳砖对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钢包渣的抗侵蚀能力.采用SEM和EDS分析方法研究侵蚀后试样的显微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普通镁碳砖脱碳层厚度是低碳镁碳砖脱碳层厚度的2.4倍,碳氧化后其组织结构疏松,并且生成大量低熔点CMS和CaSiO3.这些低熔点化合物形成连续相渗透于MgO颗粒周围,分解镁砂,使骨料破坏,加速MgO-C砖的损毁.而低碳镁碳砖碳氧化后形成微细化气孔,此微孔中生成的高熔点化合物MA容易过饱和而沉淀,因此增加了固-固直接结合程度,使脱碳层的组织结构较为致密,提高了材料的抗渣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氨氮(NH+4-N)污染地下水内在生态恢复机制, 利用生态安全型天然矿物材料火山渣负载地下水中土著氮细菌进行NH+4-N污染地下水净化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火山渣负载土著氮细菌生物量约为2.12×107 个/g; 负载材料在去除地下水中NH+4-N时,可有效去除水化学因子,NH+4-N去除率为83.39%~98.84%,水化学因子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Fe2+,HCO-3,Ca2+,Mn2+,CO2-3,SO2-4,S2-,Mg2+,其中Fe2+,Mn2+,S2-,SO2-4一定程度上促进NH+4-N净化; CO2-3,HCO-3,Ca2+,Mg2+抑制NH+4-N净化; 负载材料的微观结构在净化后表面变平滑, 细小突起被覆盖. 研究结果为氮污染地下水内在生态调控修复技术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