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广西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发现,分布于广西森林溪流中淡水鱼类有92种,分别隶属于5目、16科、63属。鲤形目占64.1%,鲇形目占11.96%,鲈形目占20.65%,合鳃目占1.01%,Jiang形目占2.72%。其中鲤科鱼类占总种数的46.7%。可划分为热带平原、江河平原、中印山区、上第三纪、北方平原5个区系复合体。在不同的海拔高度鱼类分布不同,具有明显的山区特征,广西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形成与广西自然环境的历史演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河南商城观音山鱼类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发现,分布于河南商城观音山地区的淡水鱼类有18种,分别隶属于4目6科17属。鲤形目占77.8%,鲈形目占5.6%,鲇形目占11.1%,合鳃目占5.6%,其中鲤科鱼类占总种数的72.2%,可划分为热带平原、江河平原、中印山区、上第三纪4个区系复合体。  相似文献   

3.
海南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南岛森林溪流中采集到43种淡水鱼,分隶于5目15科38属。分布区系属东洋区、华南亚区的海南岛分区,分属五个区系复合体。其中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有25种,占51.6%,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10种,占23.2%,这与该区域形成适于鱼类栖存生态环境的地史原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南岭自然保护区有3目7科23属28种淡水鱼。鲤形目占82.1%,鲇形目占14.3%,鲈形目占3.6%;其中以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南岭淡水鱼类可以划分为热带平原、江河平原、上第三纪、中印山区4个区系复合体,大多集中分布在海拔400-800m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韩江淡水鱼类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江为广东省第二次大河,拥有102种淡水鱼类。隶属于16科,71属,其中鲤科计56种,鳅科计7种,平鳍鳅科计8种,即鲤开目鱼类在总体上占有最优的势地位。在鱼类区系的组成来看,韩江鱼类与榕江鱼类,九砻江鱼类十分相似,这与它们其有相似的地理状况的河道,以及冰河期间有过联系有关。这些河系的鱼类在早第三纪开始形成。由南亚与东亚地区的淡水鱼类综合而成:一此属如小条鳅属、沙鳅属、异Lie属、白甲鱼亚属从南亚进  相似文献   

6.
世界鲟形目主要种类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鲟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一的目。鲟鱼类广泛分布在北半球,中国鲟鱼类计2科3属8种,俄罗斯鲟鱼类计1科3属14种;欧洲(含俄罗斯欧洲部分)鲟鱼类计1科2属9种;北美鲟类计2科3属9种。鲟鱼类系世界名贵经济鱼类,有着重要的渔业意义。  相似文献   

7.
粤西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查发现,粤西森林溪流淡水鱼类有53种,隶属4目13科37属。鲤形目占66.1%,鲇形目占13.2%,鲈形目占18.9%,合鳃目占1.9%,其中鲤科鱼类占总种类的47.2%;可划分为热带平原、江河平原、上第三纪、北方平原、中印山区5个区系复合体。其区系组成具有5个特点,与区域地质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信阳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河南省信阳鱼类共有8目15科52属75种,鲤形目鱼类最多,共54种,占总数的72%,其中鲤科为51种;鲇形目为8种,占总数的10.7%;鲈形目有7种,占总数的9.3%;其余各目共6种,占总数的8%,信阳鱼类可划分为江河平原复合体、古代第三纪复合体、印度平原复合体、中印山区复合体、南方热带复合体、北方山区复合体和海水区系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涠洲岛淡水鱼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欣  高霆炜  莫竹承  陈骁 《广西科学》2017,24(5):504-508
【目的】全面了解涠洲岛淡水鱼类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选择了10个调查位点,利用电鱼器和流刺网对涠洲岛的淡水湿地进行4个季度的全面采样。【结果】共计采到鱼类标本1 722尾、鱼种10种。除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 bicus和食蚊鱼Gam busia affinis两种外来物种外,其他的8种本土鱼类分别隶属于4目7科8属。种类和数量在不同区域和季节的差异明显。【结论】涠洲岛淡水鱼类存在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较低,物种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采自舟山群岛的淡水鱼类标本为依据,试从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物学特性入手,就舟山的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作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分析比较,认为舟山的淡水鱼类区系与华东区江淮亚区相似,而与华南区浙闽亚区相比有本质上的差别,由此将舟山群岛划入江淮亚区。同时,还简述了多种土著谈水鱼类适应海岛特殊地理环境的生物学特性,认为舟山的淡水鱼类区系在江淮亚区中具有相对的独特性,故拟订舟山为江淮亚区的一个独立分区——舟山群岛分区。  相似文献   

11.
百花水库水体汞现状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花水库是贵州有机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的纳污水库,盛产鱼,是贵阳市食用鲜鱼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根据在库内采样测试的结果,结合地理、水文等因素,对百花水库水体汞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百花水库发展鱼业养殖,提供了鱼汞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邛海鱼类多样性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50-2000年邛海鱼类种类的变化和产量变化,分析了邛海鱼类多样性危机的起凼,提出发展邛海渔业经济的同时保护邛海鱼类多样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调蓄枢纽南四湖进行考察发现,到2006年为止,南四湖仅存鱼类32种.简要分析了1987年至2006年南四湖鱼类的衰退状况及其形成驱动力.根据调水状态下,南四湖水环境将会发生的变化,系统探讨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鱼类资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二期工程鱼类物种的多样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调水期对鱼类的影响较大,而鱼类年产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种群比例差距会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是鱼类的优势种群不会发生变化.为了尽快使鱼类资源增殖,从而达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还提出了提高保护鱼类资源意识、严格控制捕鱼程度、建立渔业环境和资源长期监测系统等措施,供南水北调决策和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三峡水库消落期不同出库流量与洞庭湖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加权可利用面积之间的关系,选取水深和流速作为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生境适宜性曲线,基于物理栖息地模型定量评估鱼类产卵生境适宜性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量化鱼类产卵所需的适宜生态流量。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期增加出库流量对洞庭湖的水位及流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对东洞庭湖的影响明显,对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影响较小;随着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的增加,湖区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不同湖区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变化趋势及对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的响应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东洞庭湖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南洞庭湖加权可利用面积总体增长幅度不大,呈现双峰曲线,西洞庭湖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适宜生态流量范围为18 500~24 500 m3/s,最适宜生态流量为22 500 m3/s。  相似文献   

15.
菜子湖鱼类区系变动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对菜子湖鱼类多样性和渔业方式进行了调查,采集到鱼类8目18科68种,包括3种新记录.历史记录的13种洄游性鱼类本次仅见2种野生群,湖区野生洄游性鱼类经济绝灭.养殖鱼类产量占渔业总产的91.4%,成为渔业主体.杂食性鱼类物种丰富但产量甚微,相反人工放流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产量达鱼类总产的68.6%,为绝对优势种.湖区鱼类区系组成的特征变化与江湖阻隔和渔业养殖模式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江湖关系变动及渔业养殖当为菜子湖鱼类区系变动的关键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湖泊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水质呈弱碱性,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15%的湖泊属于贫营养型,54%的湖泊属于中营养型,30%的湖泊属于富营养型。湖泊水源较充足,水位变幅小,湖流不明显,风浪小,适用鱼类生长的水温期长。但目前利用水平较低,作者在分析和评价湖水质量和水情后,提出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河段共有鱼类52种,隶属4目6科30属,其中,青海黄河段有鱼类21种,隶属2目3科12属.甘肃黄河段有鱼类39种,录属4目6科23属.宁夏黄河段有鱼类28种,隶属3目4科22属.黄河上游有国家重点保护鱼类,Ⅱ级2种,国家红色物种名录,濒危(EN)等级4种,易危(VU)等级8种.黄河上游由西向东鳅科鱼类呈递减趋势而鲤科鱼类则呈上升趋势.从黄河上游鱼类的生物学习性归纳了它们基本归属的生态类型:鱼类栖息环境、鱼类食物类型、鱼类洄游及繁殖习性.同时,又依据河流梯级电站开发的实际情况,从生态学的观点阐述了电站建设对鱼类栖息环境、食物类型、繁殖时间、繁殖习性以及洄游等特性的负面影响,指出大坝建设阻隔河流、淹没产卵场、破坏环境以及大量引入外来养殖鱼类,是造成黄河上游鱼类物种多样性严重丧失的主要原因.应从区域着眼认识生态环境特点制定黄河上游保护战略原则;适度减轻开发力度,让河流自然流长增加;着力开展珍稀保护鱼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有针对性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7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发现鱼类71种,隶属于5目16科51属。7个保护区的鱼类以老第三纪原始鱼类类群后裔及南亚暖水性鱼类为主。本文比较了7个保护区鱼类的起源、分布和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9.
记录了广西木伦等6个保护区的鱼类72种,并应用弦距离系数比较了6保护区内水系的联系程度。6保护区的鱼类区系以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后裔种类为主,此外,还有东亚特有江河平原鱼类,南亚暖水性类群鱼类。云跺高原东部种类也有分布,除木伦保护区鱼类属东洋区南亚亚区的云贵高原鱼类外,其余的保护区属南东亚亚区华南小区。  相似文献   

20.
Frank KT  Petrie B  Fisher JA  Leggett WC 《Nature》2011,477(7362):86-89
Overfishing of large-bodied benthic fishes and their subsequent population collapses on the Scotian Shelf of Canada's east coast and elsewhere resulted in restructuring of entire food webs now dominated by planktivorous, forage fish species and macroinvertebrates. Despite the imposition of strict management measures in force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 Scotian Shelf ecosystem has not reverted back to its former structure. Here we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transient nature of this ecosystem and its current return path towards benthic fish species domination. The prolonged duration of the altered food web, and its current recovery, was and is being governed by the oscillatory, runaway consumption dynamics of the forage fish complex. These erupting forage species, which reached biomass levels 900% greater than those prevalent during the pre-collapse years of large benthic predators, are now in decline, having outstripped their zooplankton food supply. This dampening, and the associated reduction in the intensity of pred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lagged increases in species abundances at both lower and higher trophic levels, first witnessed in zooplankton and then in large-bodied predators, all consistent with a return towards the earlier ecosystem structure. We conclude that the reversibility of perturbed ecosystems can occur and that this bodes well for other collapsed fish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