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行在“绿色的走廊”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一周以后,就向埃及南方的卢克索飞去。人的视界逐渐扩大了,这时才感到在开罗所见的苍郁繁茂的景色,只不过是荒凉的沙漠里的一个斑点而已。从飞机上看来,整个埃及好像是在黄色的盘子里托着一片巨大的银杏树叶子。这片叶子就是尼罗河和它在入海处的三角洲。它的西边是世界上最干燥炎热的利比亚沙漠,东边是阿拉伯沙漠,直到红海海岸。沿尼罗河的地形是很奇怪的。从开罗向南,两侧都是平坦的沙漠,远处有沙石的山脉,但愈往南,两边的山愈向河流逼拢,直到阿斯旺,两边的山已经直逼河岸,这就形成一个修筑水坝的自然的峡口。尼罗河,人们通常称它作沙漠中的绿带,或绿色的走廊。我们曾沿着这条走廊从埃及最南部的阿斯旺到北部的开罗。从这次旅行中,我们真正感觉到从沙漠手中夺取土地在埃及有多么大的意义,而这场斗争又是多么  相似文献   

2.
摩天大楼、奢华酒店、娱乐设施、大片园林,埃及政府想要打造的是"另外一个迪拜"。世界名城开罗,作为埃及首都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埃及的中心,还是北非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它以5000年的古老历史与横跨尼罗河的雄伟气势,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和文化圣地。但是,它作为埃及首都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在3月13日的埃及经济发展大会上,埃及住房和城市化部长马德布利宣布,为了缓解首都开罗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埃及的农业     
埃及全国土地面积将近1,000,000平方公里,但是绝大部分是沙漠。只有沿着尼罗河一线和下游三角洲一带,可以依靠尼罗河的灌溉,从事耕种。耕地的面积一共是3,200平方公里,只占全国面积的3.1%。其中三角洲占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二。尼罗河从苏丹流进埃及,沿着一条峡谷,一直向北,直到开罗北面。峡谷到此为止,尼罗河就一分为二,伸向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流入地中海,在下游形成一个扇形的三角洲。从苏丹、埃及边界到开罗附近为止,这条河谷长约1,200公里,最宽处约24公里,最窄处约1公里左右。从三角洲顶点到地中海的距离,约为160公里。作扇形展开的三角洲的最宽处,约为240公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尼罗河谷的奥秘,了解上埃及的工农业情况,记者曾驱车从首都开罗出发,自北而南,奔驰于尼罗河两岸的公路,直达埃及的边城阿斯旺,历时十天,往返二千多公里。沿途访问了米尼亚省、阿西尤特省和基纳省的纳贾哈马迪市,目睹埃及人民为发展河谷经济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河谷风光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埃及还有这样一句俗话:“了解尼罗河是了解埃及的钥匙”。这些都说明尼罗河对埃及是何等的重要。埃及还流行着许多诗歌民谣,热情地赞颂尼罗河的慷慨和无私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明古国提到埃及,人们会立即想起奔流不息的尼罗河和雄伟的金字塔。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是世界古老文明的摇篮之一。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埃及素以“金字塔之国”闻名于世。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4,300万。位于两洲交界处的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埃及境内96%的土地是一望无垠的荒漠,只有尼罗河象一条绿色的缎带纵贯南北,给埃及带来了生命。在开罗以北,尼罗河分成许多支流,以扇形展开,形成平坦肥沃的三角洲。这里四季常青,风景旖旎,是有名的“粮仓”。埃及99%的人口集居在这里。在尼罗河畔,古代埃及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早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6.
埃及     
埃及在5000年前即建立帝国,文明古国。7世纪时被阿拉伯人占领,成为阿拉伯国家。埃及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 只有宽约16千米的尼罗河河谷及开罗以下的三角洲是绿洲,绿洲面积仅占埃及的 1/30,却居住了90%的人口。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也伴随着埃及文明史的兴衰、变迁,成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7.
正海水和沙漠共存,利马的雾气,柔和了所有尖锐的边缘,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始终模糊不清。利马(Lima),天空总有种抹不掉的灰色,让我想起了帝都的雾霾。印加人崇拜太阳神,但太阳神却遗忘了他们的首都。灰云细雾令人窒息,这个城市,我不知道呆久了会不会陷入季节性抑郁。1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也是雨季,然而太平洋沿岸的利马竟是一座出了名的"无雨之城",与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开罗一起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少的两个首  相似文献   

8.
亚历山大是埃及的历史名城,位于尼罗河河口以西,北临地中海,现在人口约250万。它是埃及最大的海港和仅次于首都开罗的第二大城市。从海路抵达亚历山大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东港湾那座黄灰色的石头堡垒。熟悉埃及历史的人还会想起许多世纪以前,这里曾耸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法罗斯灯塔。还在远古的时候,勤劳智慧的埃及人民在地中海沿岸的这一地区建造过一些信号塔,因为这里的港湾是当时从突尼斯到亚历山大唯一能够停泊的地方。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年)征服埃及之后,在尼罗河三角洲兴建了亚历山大城。后来,亚历山大城曾一度成为埃及的首都和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伦敦方尖塔     
伦敦泰晤士河畔有一座方尖塔,它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一段惊险的经历。这座花岗岩方尖塔的故乡是埃及。三千五百年前,埃及的建筑师们跑遍全国找到一块完整巨大的花岗岩,制成了这座一百八十六吨的尖顶石塔,后来由成千上万的奴隶搬到尼罗河边,用木筏运至开罗,立在太阳神庙里。公元前十二年罗马帝国侵入埃及,把这座石塔作为战利品树立在亚历山大海岸。一千五百多年后,该塔被海水淹没。十九世纪,英国人发现了它,并决定把它搬到英国去。一位工程师为此设计了一个巨大的两面封口的钢圆筒,  相似文献   

10.
尼罗河平原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古埃及人认为,人生如日出,人死如日落。因此,埃及法老的陵墓——一座座无比雄伟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西岸。称为大金  相似文献   

11.
在埃及首都开罗,有一座数百年历史的墓地——著名的大学生墓。它是安葬埃及伊斯兰最高学府爱资哈尔大学毕业生的地方。墓地初建时位于开罗市郊,但随着城市日益扩大,墓地变成了市区的一部分。这片墓地与世界各国的墓地不同。远望墓地,见到的是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平房,还隐约地看到有人走动,俨然象一个居民区。可是走到跟前,才清楚地看到门框上写着“某某人之墓”的字样。从室内墓碑的数目可以看出每间屋子里安葬  相似文献   

12.
不仅是尼罗河的赠礼我们到伊斯梅里亚去,原意是去看苏伊士运河的。清晨,我们从开罗出发,汽车径直向东,穿行在埃及东部沙漠的公路上。在中国,大河两岸一般都是沃野千里,阡陌纵横,因此我没想到,为了看看这条举世闻名的运河,汽车竟一直在浩瀚的沙漠里奔波。三小时过去了,忽然景色一变(在埃及经常有这种突如其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331年1月20日,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地中海边的山岗上,一位身披枣红色战袍、骑着白马的年轻将领,手指前方不远的拉库台渔村,对手下官兵说:就在这里,建造一座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此人是谁?他就是占领埃及的赫赫有名的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据传亚历山大城就是遵照他的命令建立的。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1999,(7)
大多数踏上通往开罗郊区莫卡滩的蜿蜒小道的游客都不会想到他们正在进入一个从时空上与这座城市完全隔绝的世界。莫卡滩完全被这座首都城市所遗弃,这里连最基本的服务设施都没有,居民大部分是拣破烂的人,是几个"垃圾村"之一。环境保护协会重要成员之一莱拉·伊斯坎达尔在谈到她多年前第一次访问这里的经历时说,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世界末日已经到来的景象:大片燃烧着的垃圾,火光冲天,孩子们脸上疾病刻下痛苦的痕迹,一片绝对贫困的情景。从那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  相似文献   

15.
假如有人对你说:某个现代建筑不但包含了天文学和数学公式及定理,而且用工程学术语表达了对上下六千年人类发展历程的预言,那你会怎么想呢?也许你会认为这根本就是个奇迹,但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奇迹。金字塔位于开罗西边,尼罗河  相似文献   

16.
到埃及旅行是不能不去瞻仰一下世界七奇之一的金字塔的。从开罗西行約十哩,在沙漠的边緣上出現了三座巍峨的金字塔,它們威严地站立在沙漠上,好像守衛着开罗的三个巨人。我們在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庫夫金字塔的脚下,抬头望塔頂,犹如仰望那高山的奇峰,不禁对古埃及的劳动人民肃然起敬。从北面的一个石灰石的拱門入口,我们走进了庫夫金字塔。我們匍匐着穿过甬道,爬进洞穴,在那深邃的石屋里滞留片刻。这里空曠曠地什么也没有。歧奥普斯国王和他的王后的尸体据說早巳被起义的群众撕得粉碎了。  相似文献   

17.
三月的埃及阿斯旺,阳光和煦;乌古利基亚岛上春光明媚。来自许多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工作者、政治家,云集在新近搬迁上岛的伊兹思古庙前,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音乐会,欢庆拯救努比亚古迹工程胜利完工。什么是努比亚古迹?为什么要拯救努比亚古迹?原来埃及人民为把巨量的尼罗河水积蓄起来,用以灌溉和扩大耕地面积,先后在阿斯旺地区修建了两座水坝。于是,阿斯旺以南,尼罗河水位上升,将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凡到埃及的旅游者,除拜谒吉萨金字塔群和观赏尼罗河风光外,都会去新辟的仿古旅游地一—埃及“法老村”参观访问。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拉加布博士法老村”坐落在开罗市区尼罗河中的雅各布岛上。这是一个荒凉的尚未开发的小岛,埃及著名学者拉加布博士在这里辟了15万平方米的地盘建起这个仿古旅游点,它完全是按照史书记载的古埃及风格建造的。目前,岛上居住着约300名从事旅游工作的现代埃及人,他们熟谙古埃及历史,身着法老时代的衣饰,手持仿造的古埃及时期的劳动工具,男人从事农耕、放牧、吊水、制陶,女人则从事收  相似文献   

19.
吴晓芳  殷罡  丁隆 《世界知识》2012,(15):16-20
诞生于小城的伊斯兰主义力量开罗东北部城市伊斯梅里亚,曾经是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总部所在地,大批英国士兵驻守在此,当地的本土宗教和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这令一名当地的教师万分愤懑,他曾气愤地写到:"伊斯梅里亚的路牌上,竟然清真寺这个词都是用法语写的!"1928年,这名自幼接受伊斯兰教育的教师在这座城市里创立了穆斯林兄弟会,他就是哈桑.班纳,致力于反抗英国对埃及的占领、推翻国王建立哈里发国家。穆兄会最初的成员只有六人,全部是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工人。  相似文献   

20.
朱林 《世界博览》2013,(10):73-75
不可一世、无所不能的拉姆西斯二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一手创造的强盛帝国几千年后沦到这般落魄。埃及是我多年来神往的目的地,这次有机会去探寻尼罗河畔吉老而神秘的文明,特别激动和兴奋,以至于在飞机上久久不能入睡。经过夜航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抵达开罗时天刚蒙蒙亮,怀着热切的心情,我们顾不上旅途的劳累,驱车直奔开罗西南的吉萨高地,大约一个多小时后,经过一个转弯路口,就豁然看见三座规模宏大金字塔静静地矗立在金黄色的沙漠里,在金色朝阳的照映下,构成了一幅雄壮的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