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1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的特点长江中游流域面积68×104km2,水资源分区包括长江中游干流区、汉江水系区、洞庭湖水系区与鄱阳湖水系区,水资源的特点是降水与径流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长江中游区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而平均年径流深663....  相似文献   

2.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中问题较少的线路,是比较成熟的首选项目,却还有不少弊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分析和建议。但仍然还有优化的可能,可以使弊病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做到库区不用移民,下游也不用引江补汉,还能多调水。一、深入认识自然的规律和特点1.京、津、华北地区缺水的规律和特点华北平原年降水在600mm左右,如果年际和年内都分配均匀,就不存在干旱问题。但自古以来的“三年两旱”,是因为1~4月春耕期的总降水量不到40mm,冬小麦无法返青夏粮无法出苗,所以大部分年份都需要春灌;尚有1…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3年第3期发表沈珠江院士的文章《地下水库耦合系统的组构及作用》 ,研讨了 :地下水库及其储水的优越性 ;开发地下水库需要配套工程 ,组构天然地下水库的耦合系统 ,地下水库耦合作用的重要性 ;南水北调中线提供地下调蓄的良好条件和场所。这些对海河流域也是很重要的。目前海河流域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很低 ,海河流域东部浅层地下水已干枯 ,深层地下水也将用完 ,海水入浸。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建议 :海河流域各河流过去蓄泄兼顾、以泄为主 ,应改为以蓄为主 ,常年洪水蓄在洼地和平原水库 ,补灌地下水 …  相似文献   

4.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须加高丹江口大坝,兴建1200多km的大型运河渠,将侵占耕地4万多km^2,移迁相应数量的人口。由此提出分散兴建上游山区的大中型水库代替丹江口水库增容,抽水提升代替库水位增高,开拓来水疆域提高供水保证率,充分利用老河川与已建引黄工程,减小运河渠规模,化解所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的优化思路,供策划与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通水到北京,该工程在规划与设计中已经做了大量科学技术工作,同时工程实施后无论对调水区还是受水区,都将面临更多的来自管理运行方面的新问题与挑战.本文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一些值得分析和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措施对调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线一期受水区农业生产、城市节水、地下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的作用与影响;受水区和调水区资源、经济与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调控方法与手段.目的是抛砖引玉,开展工程实施后面临来自管理方面需求的基础问题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通水到北京,该工程在规划与设计中已经做了大量科学技术工作,同时工程实施后无论对调水区还是受水区,都将面临更多的来自管理运行方面的新问题与挑战.本文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一些值得分析和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措施对调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线一期受水区农业生产、城市节水、地下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的作用与影响;受水区和调水区资源、经济与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调控方法与手段.目的是抛砖引玉,开展工程实施后面临来自管理方面需求的基础问题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敏感区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植被、坡度、水域、土壤侵蚀、人类活动等生态敏感因子,根据生态敏感区的内涵,将该区划分为3种类型:强敏感区、敏感区和弱敏感区.在分析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各生态敏感区提出了开发和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地区平均年径流深663.3mm,为全国平均年径流深值的2.3倍「';人均拥有水资源约2SOOm',比全国人均占有水平高12%;此外,从上游入境的客水量与中游区内的产水量相当,也可以开发利用.长江中游地区清江、洞庭湖、汉江与邵阳湖水系可开发水能资源约2O72XIc'kw['j,占全流域的11%,水能资源的开发区位优于上游地区.充沛的水资源是一项有利于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要素,应对水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建立水业群体,形成区域优势产业,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1水业群体的主要部分售水业.由于北方地…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汉江是万里长江最长的支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大于黄河,其上游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区,数年后贮存于丹江口水库的汉江水将流入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华北水资源缺乏地区的城市与农村,实现跨流域调水的宏伟蓝图.南水北调是实现我国北方广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1],是涉及地域广、施工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巨型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我国领导人和专家学者明确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较缺乏的国家之一,受季风气候影…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21世纪初动工兴建的一项跨流域调水的特大工程.主要是解决北方地区工农业缺水、城镇供水。汉江丹江口水库为中线工程水源地。通过分析水源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较科学、合理的对策:借鉴三峡移民的成功经验,走“内安”“外迁”并举的开发式安置移民之路;设立水源保护区.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综合治理和建设重点;增强法制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能力的提高;实施工程全面合作,统一协调工程的规划、开发、实施、管理。兼顾各地利益。实现“多赢”;国家适当的扶持,确保水源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同时考虑鄂、豫两省汉江唐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 的中心,但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航运、水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湖北省在21世纪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实施后对周围环境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前期研究中,必需搞好环境的分析与预测,其中主要有:调水对供水区环境的影响评价、水文情势变化对汉江中下游环境的影响、以及淹没和移民等问题对丹江口库区环境的影响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对汉江中游襄樊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灌溉、城市发展、工业生产、航运、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分析和评价了中线工程对汉江中游襄樊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进行生态环境安全规划、管理;兴建崔家营、新集水利枢纽工程;加强水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持续性、安全性和高效益性,使南水北凋中线工程调水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促进襄樊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湿地保护及综合利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因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体生态系统之间而具有高生产力和生物与生态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又因处于过渡地带而极遇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极为脆弱。长江中游湿地由于人类对其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我们应采取一系列保护及综合利用该区湿地资源的措施,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并达到取得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工程天津市2段采用现浇箱涵,施工期较长,为保证施工期内正常作业,需做好施工降排水工作。论述了天津市2段降排水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量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量进行分析计算,提供各供水区供水量的概率分布函数及其参数,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工程供水效益的风险分析提供了基础。同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在适当考虑水源区水资源利用情况以及供水区当地各种水源合理调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多变量AR(1)随机模型,对中线工程水源区的可调水量及各供水区的缺水量进行联合模拟研究,并由模拟的长序列进行供需意义上的供水量风险计算。结果表明,各供水区供水量的概率分布,可近似采用正态分布函数描述;计算资料条件下,中线工程供需意义上的供水量风险值约为20%。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寻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补偿研究存在的问题,寻找建立水源区补偿机制的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结果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建设预期的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依靠中央财政转移,缺乏市场运营机制和多渠道融资途径.结论 国家应将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纳入西部大开发的统筹规划,借鉴国内外补偿经验,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