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文化下乡活动自从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迄今已经开展十多年了,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基层文化下乡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就回族农村地区而言,文化下乡较少考虑回族民众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进而使得文化下乡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与本地区的回族民俗习惯存在一定的矛盾,并极大地影响了文化下乡活动在民族地区丰富农村文化的基本目的实现和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和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回族是城市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少数民族。对苏州回族居民语言选择和文化认同的调查表明,回族居民根据城市生活的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他们对回族别同用语的使用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有淡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张丽 《科技咨询导报》2008,(18):132-133
以美国历史上人种之间冲突,女权运动等为鉴,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民族之间文化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建晓  单春艳 《科技信息》2013,(25):175-175
全球化(globalization)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了世界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随之也引起人们对于另一现象的关注,即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当前,各界对文化全球化现象和定义也各执一词。本文试图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解释和剖析何为文化全球化,并明确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该如何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下的回族作家回族化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族作家创作的回族化和非回族化是回族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的两种现象。回族作家的回族化创作是回族文学的基本倾向和理想境界,重视对回族文化中的深层精神资源的挖掘和对他文化的吸取和互融,是回族作家立足自我文化下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文化作为回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回族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方式特点、语言模式、宗教特征、包容性特征及经济行为观念都对回族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伊斯兰文化对回族教育的影响关系到新时期条件下回族教育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并且拥有崇尚中国文化的传统,他们散居全国各地,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回族和汉族之间密切交流与交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通过观察回族文化的特点,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回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却又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是中华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相似文献   

8.
处在边缘化位置的少数民族文学,由于迥异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使它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单纯对新疆新时期以来回族小说的创作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和阐释这一边缘地域回族文学和文化,并依此透视处于边缘状态的文化观念:通过民族文化认同层面去研究、解读新疆新时期以来回族小说的创作,可以窥见在新疆这一特殊地域,一种与传统主流文化有异的、别样的回族民族文化和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向度和强度体现,蕴含着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活力,显示着人与社会精神品格。文化自信的生成由多种力量聚合而成,其中文化的制度性认同构成文化自信的内在约束力,实践性认同是文化自信的依靠力量,而话语性认同则是文化自信的凸显窗口,只有积极地推进制度建设、共有社会实践与语言的表达和交往等文化实践,才能形成自信的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使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0.
从天文与历算、医药学、建筑技术、兵器制造、地理学、农业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回族对祖国科学文化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景艳 《科技信息》2010,(24):396-396
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多民族居住的地域里,移民者与本地居民必然产生文化碰撞和融合,关注移民情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新疆移民者为例,从移民情感角度出发,浅谈文化认同的表现及其对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天文与历算、医药学、建筑技术、兵器制造、地理学、农业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回族对祖国科学文化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银川市区位条件、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回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城市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可行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措施,即制定旅游规划,突出特色,选择适宜的开发方式,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发,与周边其他景区加强合作及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14.
回族形成于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蒙元时代,它的先民从中亚、西亚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思想文化,为草原文化的缔造、弘扬,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不可忽视的驱动力之一,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宁夏同心县为例,分析了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重点从回族的自然观、生育文化、饮食习俗、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五个方面,探讨了回族民族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这些因素在人文因子中具有基础作用.研究认为回族的自然观、婚育观念、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回族文化具有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特点,回族文化作为一种因子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还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很早的时间起,各个民族在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与交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互动机制。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民族服饰往往以直观的方式参与并反映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历史上有三次突出的民族服饰的流变:一次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次是唐代的开放唐装;还有一次是清代的旗装。民族服饰在彰显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同时,还是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外在符号。  相似文献   

17.
张承志散文中的回族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散文创作中,张承志对回族文化做出了自己的思考:认同回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特征是保持着与汉文化不同的宗教心理,同时也批判了回族文化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从乌市回族民俗文化的衣食住三个方面来看,乌市回族民俗文化的现状及民俗文化与民族关系之间相互影响,回族民俗文化的变迁同回与维、汉和谐民族关系之间互为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开启了中亚之旅之后,倡导的一种创新合作新模式。它既是我国现行的一项国家战略,同时又是新疆近一个时期工作的一个侧重点,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自古以来就位居丝绸之路交通枢纽和要道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如何解析这一重大社会命题,并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以及全新的政策先导优势,参与实施这一重大社会工程建设,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的重要任务和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 ,不能仅从狭义上单纯理解为“知识” ,而应从社会价值观的高度来理解。文化的基本内核是价值观。对待中国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 ,应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弘扬民族文化不仅造就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基 ,而且也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多元文化的认同 ,应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不同群落文化 ,倡导“和合文化” ,只有建立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的新型文化结构 ,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