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语是表达概念的,在现代术语学中,必须研究术语所表达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逻辑学和本体论的角度来看,科技术语都构成概念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属一种关系”或“整体一部分关系”,术语研究中的概念和概念系统,与科技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从语言学角度看科技术语之间的关系》(见本刊1990年第2期)一文中,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科技术语之间的关系,本文拟从逻辑学和本体论的角度,对术语研究中的概念和概念系统作一初步的分析。一、概念概念(concept)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思维方式。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属性,任何事物都有许多属性,其中有的属性是这类事物中每个分子都必须具有的、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特有的属性,有的属性则只是其中部分分子所具有的偶有属性。概念只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不反映事物的偶有属性,因此,概念具有抽象性,它是去掉了事物的偶有属性之后形成的抽象表现。例如,“自行车”这个概念,如果将现存的全部自行车中非本质的偶有属性去掉,如外表油漆的颜色、新旧的程度、厂家的牌号,那么,就可以发现所有的自行车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的特有属性:(1)在性质上,它们是机器,是能够做功的由相互铰接在一起的部件形成的组装物。(2)在形式上,所有的自行车都包括两个能够在地面上转动的轮子,一对脚踏板和一组齿轮链条传动机构,车上留有骑车人的坐位。(3)在功能上,这一类机器可以充当交通工具,骑着它一个人可以走得比步行快几倍。这就是“自行车”这一名称所代表的概念的抽象表现。概念是知识的基本单位,是人们一定阶段认识的总结,是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任何科学研究的成果,都要以概念的形式固定下来,数学中的正数、负数、微分、积分,化学中的化合、分解,物理学中的力、加速度,都是人们对具体事物认识的概括。在科学史上,许多新概念的提出,都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的进程。概念又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思维活动中进行判断、推理,都是以概念为基本单位来进行的。离开了概念,任何判断和推理都不能进行。所有的科学概念都是通过名称来表示的,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名称则是科学概念的外部语言形式。概念和名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全人类性的,而名称则因语种的不同而不同,具有民族性。例如,汉语的名称“标准星”,英语的名称“standard star”,都是表示在测光、光谱分类等天体物理观测中用作基准的恒星,概念相同,而在不同的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名称来表示。从理论上说,在同一种语言中,一个名称与一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单参照性的。因而,对于任何一个术语来说,一个名称应该与一个并且只与一个概念相对应。如图所示:但是,在实际上,尽管在同一种语言中,一个概念往往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名称,这就产生了术语的同义现象。同义现象会导致术语使用的混乱。我们在术语工作中,应该尽量减少术语的同义现象,这是术语标准化的任务之一。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intension)和外延(extension)。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到概念中来的事物的特有属性,也就是构成这个概念的所有属性的总和。例如,汽车的内涵是下列属性的总和:(1)“车”;(2)“由发动机驱动”;(3)“有驾驶机构”。运货汽车的内涵,除了包括上述3个属性之外,还应包括第4个属性:“用于运输货物”。油槽汽车的内涵,除了包括前面4个属性之外,还应包括第5个属性:“用于运输石油或汽油”。概念的外延是反映到概念中来的事物的数量范围。对“数量范围”可作两种理解:第一、数量范围是指分别地加以考虑的该概念所包括的各个个体的总和。这些个体应该具有同样的抽象程度。例如,“大象”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印度象、非洲象,“北欧国家”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这种外延叫做同类外延。第二、数量范围是指分别地加以考虑的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例如,“齿轮”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构成该齿轮的各个嵌齿的总和,哪怕这些嵌齿中有被磨损的或损坏的;“化学元素系统”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氢、氧、硫、铀、铹等;“汽车”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车体、制动器、方向盘、车灯等。这种外延叫做成分外延。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可用下图说明:车这个概念的外延车这个概念的内涵从图中可看出,概念的外延越大,所包括的事物越多,则概念的内涵就越小,所包含的属性就越少;概念的外延越小,所包含的事物越少,则该概念的内涵就越丰富,所包含的属性就越多。这种关系叫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人们可以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三、概念的组合由简单概念可以组合成复合概念。从术语学的角度来看,概念组合(combination of concepts)的方式主要有四种:(1)限定(determination):由一个概念来限制另一个概念,叫限定。限定可以丰富被限定概念的内涵,增加被限定概念中属性的数目。这样,通过限定形成的新概念将成为被限定概念的下位概念,被限定概念是属,而新概念是该属的种。为了避免在限定时出现混乱,我们必须注意在概念体系中各个概念所处的层次。通过限定形成的复合概念,在自然语言中往往表现为由代表原概念的两个词构成的词组。例如,英语中“machine tool”(机床)这个复合概念是由machine(机器)和tool(工具)这两个概念复合而成的,这时,表示这两个概念的两个词machine和tool,都在词组machine tool中保存下来了:machine+tool→machine tool但有时复合概念在自然语言中仅表现为一个词,在这个词中,仅有一个代表原概念的语言成分被表示出来。例如,在德语中,Drehbank(旋床)这个复合概念,是由Werkzeugmaschine(机床)和drehen(旋转)两个概念复合而成的,这时,表示这两个概念的两个词中,只有drehen在单词Drehbank中被保存下来,这时,Drehbank是一个合成词:Werkzeugmaschine+drehen→Drehbank又如在英语中,spanner(扳钳)这个复合概念,是由tool(工具)和to span(以指量距)两个概念复合而成的,这时,表示这两个概念的两个词中,只有span在单词spanner中被保存下来,这时,spanner是一个单纯词,由词根span加后缀-er构成,按正词法规则,拼写为spanner:tool+to span→spanner有时,复合概念在自然语言中表现为一个新的单词,而在这个新单词中,不含有表示原概念的任何语言成分。例如,英语中tandem(双人自行车)这个复合概念,是由bicycle(自行车)和propelled by two persons(由两个人来骑)两个概念复合而成的,但在表示这两个概念的两个语言成分中,没有任何一个语言成分在单词tandem中被保存下来,tandem是在构词上同bicycle和propelled by two persons完全无关的一个词。(2)合取(conjunction):有两个概念平行地按“逻辑加”的方式合成,叫做合取。合取后形成的复合概念的内涵,就是原来两个概念的内涵的总合。例如,英语的smoke(烟)和fog(雾)两个概念,通过合取而形成复合概念smog(烟雾):smoke+fog→smog德语的Schnee(雪)和Regen(雨)两个概念,通过合取而形成复合概念Schneeregen(雨夹雪)。德语的Mahmaschine(割草机)和Dreschmaschine(脱粒机)两个概念,通过合取而形成复合概念Mahdrescher(联合收割机)。(3)析取(disjunction):由两个概念平行地按“逻辑或”的方式合成,叫做析取。析取后形成的复合概念的外延,就是原来两个概念的外延的总和。用析取方式形成的复合概念是原来两个概念的上位概念的或类概念。例如,英语中的boy(男孩)和girl(女孩)这两个概念,通过析取而形成复合概念child(小孩),这时,child或者是boy,或者是girl,它的外延等于boy的外延与girl的外延之总和。(4)联取(integration):由若干个不同的单独概念联合成一个新概念,而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不能简单地等于原来诸概念的内涵总和或外延总和。例如,英语的Austro-hungary(奥匈帝国)这个复合概念,是由Austria(奥地利)与Hungary(匈牙利)这两个不同的单独概念通过联取而成的。它的外延或内涵,都不简单地等于Austria与Hungary的内涵之总和或外延之总和。概念组合的研究对于术语学有三个方面的价值:(1)通过概念组合的分析,可以阐明构成复合概念的各个单独概念在语义上的关系。如英语的spacecraft(宇宙飞船)这个复合概念,是由space(宇宙、空间)和craft(飞行器)这两个概念通过限定而形成的。由此我们可以阐明space和craft在语义上的限定关系。(2)构成复合概念的各单独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构成概念系统时起着重要的作用。(3)构成复合概念的各单独概念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必定)会影响到术语的结构。四、概念的属性构成概念的任何一种特征,叫做概念的属性(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概念的属性可以是简单的(如“红色”),也可以是复杂的(如“马列主义”)。概念的属性可以分为下面几种:(1)内在属性:这种属性只涉及事物的本身,而不涉及此一事物与它一事物的关系。例如,形状、大小、材料、颜色等。(2)外在属性:这种属性涉及此一事物与它一事物的关系。最常见的外在属性是来源属性和目标属性。指出一个事物来自什么地方,通过什么人或者采用什么手段显示其存在或得到使用的外在属性,叫做来源属性(characteristics of origin)。例如,某一事物的发现者、发明者、描述者、制造者、供应者、生产地、生产方式。指出一个事物用于什么目的的外在属性,叫做目标属性(characteristics of purpose)。例如,某一事物的使用方式、应用领域、装配地点。(3)等价属性:构成概念的属性可以彼此替换而不改变其内涵,这些可以互换的属性,叫做等价属性。等价属性的互换不是由于逻辑学上的等价而引起的,而是由于本体论上的联系而引起的。例如,在“等边[等角]三角形”这个概念中,“等边”和“等角”这两个等价属性,不是由于逻辑学上的原因,而是由于在三角形中,“等边”和“等角”这两个属性的联系而引起的。在“凸[会聚]透镜”这个概念中,“凸”和“会聚”这两个等价属性,也不是由于逻辑学上的原因,而是由于在本体论上,对于一个透镜来说,“凸”和“会聚”这两个属性是等价的。研究概念属性的意义在于:(1)便于确定概念的内涵。(2)概念属性的改变,常常会引起概念内涵的改变,从而导致新概念的产生,这样,人们的认识也就深化了。例如,“原子”这个概念,过去它的属性主要有:“不可分性”、“物质的最小单位”等,而现在它的属性却改变为“可以裂变”、“可分性”等。“原子”这个概念的属性的改变,说明人们对于“原子”的认识更加深化了。(3)便于划清不同概念的界限。(4)便于描写概念的定义。(5)便于构造概念体系。(6)在构成术语时,如果利用与概念属性有关的词语,可以从字面上阐明术语的普通含义。例如,“远程导弹”这个术语中的“远”、“程”、“导”、“弹”等与概念属性有关的词语,有助于理解这个术语的字面含义。(7)便于确定在不同语言之间术语的等价关系。(8)便于确定在同一语言中,用不同词语表示的同义术语。五、概念系统通过逻辑关系或本体论关系联系起来的概念的集合,叫做概念系统(system of concepts)。在概念系统中,各个概念之间可以发生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或者至少发生纵向或横向中的一种联系。一个概念系统可以同一座建筑物相比拟,其中,概念好比是砖,而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灰浆。在一个概念系统中,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建立在诸概念相似性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逻辑关系可以形成“属一种关系系统”。在一个概念系统中,概念之间的本体论关系是建立在代表概念的各个个体在空间上或时间上邻接性(即空间上的接触或时间上的连续)的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本体论关系的概念系统是表示“整体一部分”关系的系统以及表示发生、发展的系统(例如,动物的谱系表、语言的谱系表、产品的谱系表,等等)。此外,在一个概念系统中,概念之间还存在着其它的关系,如因果关系、工具关系、继承关系,等等。概念系统可用图形来表示。概念表示为点,而这些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一个分类表来表示概念系统,那么,可以采用多层次的数字标记来表示概念在系统中的位置。例如,1-3-7-6表示该概念处于概念系统中的第一个层次的第一位、第二个层次的第三位、第三个层次的第七位、第四个层次的第六位等结点所连接而成的路径的末端。表示概念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明确性:使用概念系统的人大多数不是专家,因此,概念系统应该尽量明确清楚、启人耳目。第二、可理解性:人类的智力在一定时间内仅能理解有限数目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概念系统一定应该是对用户友好的、可理解的。概念系统过于复杂会使系统失去解释力,使用户感到茫然。第三、透明性:概念系统中各种关系的类型和分类标准应该是透明的,它应该使用户对于术语系统设计人的思想一目了然。模糊的信息将会导致误解,并使系统的价值受到怀疑。第四、可扩充性:概念系统应该是灵活的,如果后来出现新概念,概念系统应该有能力把这些新概念纳入其中,而不对系统作大的修改。当然,如果在某一学科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那就得对概念系统作大的修改甚至全盘推翻。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保持概念系统的稳定性,并使其能灵活地进行扩充。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概念系统的规模不应设计得过大,最好能先设计一些小的概念系统,然后,再设法把这些小的概念系统联系起来。概念系统的研究是术语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第一、概念系统可以揭示某一专业领域内各个概念之间的结构关系,这就为系统地研究该专业的术语提供了条件。第二、概念系统有助于详尽无遗地研究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术语所表达的全部概念,帮助研究者发现所收的术语有无重大遗漏。第三、透彻地理解了概念系统中各个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有助于构成新的术语。第四、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概念系统是否协调一致,有助于发现这些语言中相应的术语是否等价。第五、根据概念系统编纂而成的词典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在术语系统中使用这种词典,便于进行联机检索;如果把它们打印出来,也便于阅读和使用。第六、概念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术语的含义,这对于术语工作者的培训和术语教学也是有助益的。六、概念系统的图示法为了形象地表示概念系统中概念的逻辑关系,可以采用图示的方法(graphic representation)。主要的图示法有:(1)树形图表示法:按概念抽象的不同程度,将概念在树形图中加以排列。如图所示:例如,关于“运载工具”的各种概念,可用树形图表示如下又如,关于“印刷术”的各种概念,可用树形图表示如下:(2)扇区表示法:把一个圆按层次分为不同的扇区,在扇区中注上抽象程度不同的概念。如图所示:以上面的“印刷术”概念系统为例,各个扇形中的标记所指的概念如下(3)矩形区表示法:把一个矩形按层次分为不同的小矩形区,在各个小矩形区中注明抽象程度不同的概念。如图所示:各矩形区中的标记所指的概念与上例相同。七、概念的逻辑关系根据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可以把概念的逻辑关系(logical relation)分为以下几种:(1)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同一关系。例如,“机器翻译”和“自动翻译”这两个概念之间,便具有同一关系,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外延,都表示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语言翻译。(2)属种关系:两个概念,如果其中的一个概念把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它自己的外延中,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例如,“交通工具”和“汽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在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之中,外延较大的、包含另一个概念全部外延的那个概念,叫做属概念。上例中的“交通工具”就是属概念。被属概念所包含的、外延较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上例中的“汽车”就是种概念。对于一个具体的概念来说,它可以是某个概念的属概念,又可以是另一个概念的种概念。例如,“汽车”这个概念,对于“轿车”来说,它是属概念;而对于“交通工具”来说,它又是种概念。可见,属概念与种概念是相对而言的。概念之间在逻辑上的属种关系不同于在本体论上的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具有种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中,种概念的内涵一定会包含属概念的内涵,但是,在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并不具有整体特有的属性。例如,“交通工具”和“汽车”具有属种关系,“汽车”一定具有“交通工具”的特有属性,我们可以说:“汽车是交通工具”。可是,“汽车”与“方向盘”之间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方向盘”并不具有“汽车”的特有属性,我们不能说:“方向盘是汽车”。(3)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相同,而另一部分不相同,这两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就是交叉关系。例如,“共产党员”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交叉关系,有一部分共产党员是教授,而有一部分共产党员不是教授,有一部分教授是共产党员,而有一部分教授不是共产党员。具有同一关系、属性关系、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因此,这三种关系是可以相容的。(4)全异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相同,它们在逻辑上的关系就是全异关系。例如“小麦”和“玉米”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它们就具有全异关系。全异关系又可以分为并列的全异关系和非并列的全异关系两种。如果两个概念有全异关系,并且还有共同的邻近属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并列的全异关系。例如“钢铁工人”和“纺织工人”具有全异关系,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的邻近属概念——“工人”,这种全异关系就是并列的全异关系。如果两个概念有全异关系,但是没有一个共同的邻近属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非并列的全异关系。例如,“茶杯”和“苹果”具有全异关系,但是,“茶杯”的邻近属概念是“杯子”,“苹果”的邻近属概念是“水果”,它们没有一个共同的邻近属概念,这种全异关系是非并列的全异关系。(5)否定关系:一个概念的否定属性构成了另一个概念的属性,那么,这两个概念在逻辑上就具有否定关系。例如,“加压”和“减压”这两个概念就具有否定关系。对于一个概念系统来说,在上述各种关系中,以同一关系和属种关系最为重要。根据概念的逻辑关系,我们把概念按一定的序列特征加以排列,就可以形成逻辑纵向序列和逻辑横向序列,并由此构成概念系统图。例如,我们可以有如下的概念系统图:如果只根据一种序列特征来排列概念,则可形成单维序列。例如:从图中可看出,我们首先按推动方式的不同,把发动机分为“燃汽发动机”、“电力发动机”和“风力发动机”三种,再根据燃料的类型,进一步把“燃汽发动机”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但是,在实际的术语工作中,在一个层次上,概念往往同时有多个序列特征,这时,就可以形成多维序列。例如:这时,在同一层次上,至少使用了三种序列特征:管子的材料、管子的功能、管子中流动的物质。如果我们按这三种序列特征对上面的概念系统加以重新排列,则可把这个多维序列改变为三个单维序列,其中的概念关系比之于上图就更清楚了:可见,在构造一个概念系统时,如何安排概念的各种序列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八、概念的本体论关系根据代表概念的各个个体之间在空间上或在时间上的邻接性,可把概念的本体论关系(ontological relation)分为以下几种:(1)空间上的整体一部分关系:由于把整体划分为部分的标准不同,由同一整体划分成的各个部分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说来,我们应该遵循一种自然的标准,但这种标准常常因人因事而异。例如,汽车与其各个部分的整体一部分关系可表示如下:第二种划分比第一种划分粗,究竟粗到什么程度,细到什么程度,要由具体情况来决定。(2)时间上的连续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语言的发展过程,等等。例如,印欧语在时间上的连续关系可以表示如下:与概念的逻辑关系不同,上述关系不是根据概念本身的相似性,而是根据概念所代表的个体在实际上的关系而建立的。因此,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概念的本体论关系。在术语工作中,常常把概念系统的逻辑关系和本体论关系混合起来使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些非常复杂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2.
对专业领域知识结构的分析是术语学认知维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术语学理论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一部分.一个基本知识单位可以表示为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组合,或者是概念、概念属性与属性值的组合,这种结构化的认知方法让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被获取、表示与利用的形式化实体,也为高效知识传播途径构建、多语种术语知识库构建和专业领域知识化...  相似文献   

3.
弗莱克学术形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莱克是介于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型人物。他提出了核心概念:“思维集体”“思维模式”。借助于这两个核心概念,他取消了事实在科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并描述了一幅科学事实起源和发展的动态图景,本文将对弗莱克的学术形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理想的认识论”与“日常的认识论”这两个概念以表示中西认识论之间的区别,前者的主旨是表象的,绝对的,分析的,符合的,后者的主旨则是生活的,相对的,整体的,协同的。本文最后认为,就其本质而言,这种两种认识论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以一种互生和互动的方式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load这个术语所表示的概念对应的中文在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领域一直有两个名称:"载荷"和"荷载"。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名称指的是同一概念,即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但不同的学科叫法不一(如在全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认识论与日常的认识论——中西认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理想的认识论”与“日常的认识论”这两个概念以表示中西认识论之间的区别。前者的主旨是表象的、绝对的、分析的、符合的;后者的主旨则是生活的、相对的、整体的、协同的。本文最后认为,就其本质而言,这两种认识论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以一种互生和互动的方式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姑苏城图》收集在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地图精选》一书之中。该文作者经考证认为:《姑苏城图》的制作年代应在1909—1911年之间。全文从6个方面分析了《姑苏城图》所表示的清末时期苏州的城市景现:(1)表示了22个高墩,这是长期为人忽视的一种景现;(2)揭示了寺现祠庙的分布规律;(3)表示了省、府、县3级官署的分布;(4)传递了当时最新的信息──教会在苏州的种种设施;(5)反映了子城后身三废基的真实面貌;(6)绘出了5座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此外,《姑苏城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写生方法,而且地名详细,生动地呈现了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本图的缺点是未能反映本世纪初已较为发达的阊、胥二门之外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8.
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续四)(ISO DIS7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称  谓7-1 称谓类型称谓的作用是对定义的一种综合概括。称谓是以语言或非语言形式构成的概念表达式。限于本标准的目的,称谓分为:———指称类概念的术语;———指称个体概念的专名;———既指称类概念,又指称个体概念的符号。应当注意,并非一切符号都是称谓。7-2 术语7-2-1 术语与概念的关系术语由一个或多个词所组成。在专门语言中,术语表示类概念。简单术语仅含一个词根。包括两个或多个词根的术语称为复合术语。术语必须被专业人员接受和使用。用以指称某个概念的新创术语是新词语的一种类型,被称为新术语…  相似文献   

9.
感受性概念的提出,在意识与心理内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两个心灵哲学的思想实验,有力地证明了作为经验主观特性的感受性的存在。感受性在心理内容表征中具有四个关键性作用:心理内容的分类、提取、计算和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桥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心理表征的速度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是最重要的术语理论问题之一。俄罗斯术语学派把概念结构及相应的语言结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察术语系统的系统性,使术语获得理据性,并通过术语的语言形式展现术语所命名概念的特征以及该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众所周知,以E.维斯特为代表的奥地利术语学派重视概念研究,认为概念系统是术语系统的基础。在这一点上,俄罗斯术语学派与奥地利学派观点相同。但俄派把概念和术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研究概念的同时,从语言学角度考察术语,在许多问题的解决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术语词汇中的系统性问题。一、 系统性 (системность) 是术语最重要的属性俄罗斯术语学家通常把“术语”界定为称谓、表示人类某一知识或活动领域理论中的概念的词或词组。从来源看,术语是自然语言的词汇单位——词或词组;从功能上看,术语称谓、表示概念,而且是某一知识或活动领域理论中的概念。如术语масса(质量)在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理论中表示不同概念,具有不同内涵,是两个同音异义术语,而不是多义术语。许多研究术语问题的教材、专著把系统性看作“术语存在的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术语只有作为术语系统的成分才能得以存在……”[1]。甚至有人指出:“单独存在的术语是虚构的,它只能存在于术语系统之中,即和与之具有一定关系的其他术语共存”[2],而“术语系统”(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а)是准确称谓、表示人类某一知识、活动领域理论中的概念的术语的总和。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术语所要表示的是某一知识、活动领域中服务于某一确定理论的概念。我们知道,一个学科中可能并存若干种理论,相应地也就有若干个概念系统与之对应。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科中可能并存着若干个术语系统。脱离开术语系统去审定、统一和创造术语就会无的放矢。正因如此,俄罗斯的许多术语学家认为术语工作的首要原则之一是:“不应单独地脱离开术语所属的术语系统来评价、统一术语……系统性是术语不可分割的属性。所有术语毫无例外地具有系统性特点[3]。” 坚持这一原则,有助于解决术语词汇中诸如多义、同音异义现象等语义问题。通常情况下,同一语言形式在同一学科、同一术语系统中表示不同概念时,为多义术语,如范畴多义术语: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 (分类 — 分类结果);同一语言形式表示不同学科的概念时,为跨学科、跨领域的同音异义术语:речь (言语<语言学> ;舌,舌头<解剖学>);但同一语言形式表示同一学科领域、不同理论中的概念时,则为学科领域内部、跨系统的同音异义术语,如上面提到的物理学术语“质量”。二、 完善概念系统是实现术语系统之系统性的前提术语系统之系统性(системность терминосистемы)是说把术语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系统性特征。1.俄罗斯术语学派的观点俄术语学派对“术语系统之系统性”的理解存在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出发,把术语之间存在的形态、构词和词汇-语义方面的系统性联系当作术语系统自身的系统性特征,忽略概念和相应的概念系统[4]。第二种观点由俄罗斯术语理论创始人之一Д.С.洛特提出。他认为,实现术语系统之系统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作为构筑术语系统的基础,分类结果应当在发展中研究概念并且具有预见性;②从分类示意图出发划分出的术语应当直接反映概念的充分必要特征;③只有在前两个步骤结束之后才可以选择词和词的组成部分构成术语。被选中的词,一方面应当尽可能直观地反映所表示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共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该概念的自身特点,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同一序列的术语应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构[5]。” 从上述三个条件可以看出,概念的分类结果是创建术语系统的基础。分类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动态地研究概念并具有预见性,能否根据分类结果划分出概念的充分必要特征是实现术语系统之系统性的必备前提。概念分类结束之后,才可以选择合适的语言手段来表示概念。而且,术语应直接反映概念的充分必要特征且尽可能直观地通过术语的形式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很显然,在洛特看来,要实现术语系统的系统性,必须有合理、完善的概念系统和相应的语言形式系统,建立完善的概念系统是实现术语系统之系统性的先决条件。可见,俄罗斯术语学派强调概念、概念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术语、术语系统的决定作用。2.奥地利术语学派的观点以E.维斯特为代表的西欧术语传统认为,概念系统是术语系统的基础,术语系统之系统性受制于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和本体论关系[6]。根据维斯特的理论,最为典型的逻辑关系是纵向的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构成延伸链。如:发动机—燃气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此外,逻辑关系还包括逻辑交叉关系(教授—作家)、横向的逻辑协调关系(燃气发动机—电力发动机—风力发动机)和对角逻辑关系(动物名词—抽象集合名词)。最重要的本体论关系是整体—部分关系。整体—部分关系在很多方面与属种关系类似,也可以构成纵向的属种和种属关系、整体与部分的交叉关系、“横向的”的协调关系和“对角”关系。本体论关系还包括时、空上的相邻关系及“因—果”、“材料—产品”、“工具—功能”等类型关系。显然,本体论关系类型系统具有开放性。概念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划分为上下层级关系和非上下层级关系。层级关系中包含纵向属种、种属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这些关系使概念具有层级性。其他关系(无论是逻辑关系,还是本体论关系)都不是层级关系,无法使概念具有层级性。西欧术语理论认为概念可以不依赖其语言表达形式而存在。如H.费尔伯不止一次指出:“概念不依赖于术语而存在”,“如果语言学中词的内容与其形式被看作一个单位,那么术语学中概念与其表现形式(术语、符号、缩写形式)可以彼此相互分开”[7]。T.Л.坎黛拉基和Г.Г.萨姆布罗娃发表于1969年的《已整理的术语系统之意义系统的模式问题》一文中就曾提出过类似思想:“……整理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1) 阐明日后用于构建术语系统的概念系统;2) 制定术语系统。这一过程中,整理之后的术语系统的质量完完全全地取决于第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即概念系统的质量[8]。” 显然,这里所考虑的只是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而没有考虑概念的表达方式。在她们看来,只要概念系统制定得正确合理,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术语以及术语系统就应该是正确合理的。实际上,这里把术语系统看成了对概念系统的完全重复、等同,但这种观点显然不正确。概念系统和术语系统不存在等同关系,比如概念系统中包括单独概念,而单独概念是用另一种专业词汇单位-名称表示的[9]。另外,一个概念可以有若干个术语与之对应(同义术语),同一个语言符号(术语)因用于广义、狭义而对应不同概念(多义术语)或者表示不同学科的不同概念、同一学科不同理论体系中的不同概念(同音异义术语),因此,一个学科理论中的概念的总和不等于服务于该理论的术语的总和,二者之间不是复现关系。建立完善合理的术语系统只是术语系统获得科学性、系统性的一个先决条件,而不是惟一条件。三、建立完善的语言结构是实现术语系统之系统性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如隆多所说,术语是由能指(即名称——术语的外部语言形式)和所指(即概念)组成的语言符号[10],那么术语系统就不能,也不可能脱离开语言(符号)单位而存在。传统上通常用“系统”表示概念(内容)层面各单位、语言(表达)层面各单位以及这两个层面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不依赖于术语而存在的所谓“概念系统”并不考虑概念的表达方式,因此,有人称之为“术语系统的概念结构”或“术语系统的逻辑-概念结构”,而不是“系统”。与术语系统的概念结构相对应,术语系统各单位(其中包括术语系统特有的语言形式)之间的语言对应关系的总和称为术语系统的语言结构。这样,“术语系统之系统性”就是术语系统所表示的概念结构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术语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规范性质,因此不可能只局限于分析、描写概念结构,还必须考虑到概念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规范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挑选最优化的语言单位来表示、称谓概念。因此,洛特学派在统一、规范术语时,把概念结构与语言结构放在一起来研究术语系统之系统性[5]。可以说,术语系统的系统性程度如何取决于两点:1)术语系统所表示的逻辑-概念结构是否明确并具有一贯性;2)与概念结构对应的语言结构是否明确并具有一贯性。这两个条件对实现术语系统整体上的系统性而言同等重要,缺一不可。1.理据性是联系术语的意义及其形式的纽带俄罗斯术语学派认为:在术语系统之系统性问题上,术语的理据性占第一位且具有双重作用。这是因为“理据性是符号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连接环节”[1]。一方面,理据性通过语言手段揭示术语的意义与其内在形式(字面意义)之间联系的合理化程度,而这对评价术语的性质而言极为重要。另一方面,术语的意义与其内在形式之间的联系是否合理,只有以整个术语系统为背景才能得以正确评判。从整体上理解术语系统的理据性对分析、统一术语非常重要,而术语系统整体上的理据程度与术语系统性直接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洛特在创立俄术语理论之初并没有使用“理据”、“理据性”这样的术语,但他非常重视术语的理据性问题。比如,洛特认为:“术语元素应直接反映的概念的充分必要特征来自于以分类示意图为基础给概念所下的定义。构筑术语的艺术在于要尽可能直观地、同时又相当简明(紧凑)地反映这些充要特征”[5]。洛特的这段话中包含着3层意思:1)为概念下定义的基础是概念的分类结果;2) 在概念的定义中给出概念的充分必要特征;3)术语要直观、简明地反映概念的充分必要特征。可见,洛特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同时又把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术语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因此,有人认为较之奥地利学派,俄派在“术语系统之系统性”问题上向前迈出一步,追求术语系统的完美性。但是必须指出一点,只有极少数理想化的完美术语才能在其语言形式中表达概念的充分必要特征,许多术语的语言形式中只包含概念的某一区分特征,有些术语的表达层面对认识术语所表示的概念没有帮助,而有些甚至有误导倾向。洛特根据术语的真正意义与其字面意义是否相符,区分出三种类型术语:“正确定位术语”,即具有正确理据的术语;“中性术语”,即没有理据或理据无法判断的术语;“错误定位术语”,即具有错误理据、其字面意义与真正意义相矛盾的术语。2.术语的理据程度取决于术语的构成方式任何一个发达的俄语术语系统中,无理据术语只占少数,而且多为外来音译术语。绝大部分术语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据性。根据有理据术语的构成方式,可以划分出:1)语义方式构成的术语,如:поле(电场、磁场、力场<物理学>,采区<矿物>,字段<计算机>,域<数学>—场地、田野);2)形态方式构成的术语,如:золочение(镀金<冶金>);3)句法方式构成的术语,如:релаксация напряжений (应力松弛<物理学>);4)综合上述两种或三种方式构成的术语:роза ветра(风向图<气向学>),позвоночный столб(脊柱<解剖学>)等。(1)语义方式构成的术语术语的语义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1)隐喻型,如:колено(膝、膝盖—弯管、曲柄<技术>)(外形相似);2)借代型,如:добыча(开采—开采量)(过程—过程结果),лицо(脸—人、人员)(人体部位—担任某一职务、职位的人);3)缩小语义型,如:стрижка(剪,剪短—剪毛<技术>)。通过语义方式构成的术语在意义上与其生产词(源词)保持着一定联系。发生隐喻引申时,术语与其源词表示的概念只有一个或几个特征相似,其余的区分特征各不相同,而相似特征正是实现称谓引申的基础。发生借代引申时,情况与隐喻引申相同,只不过实现称谓引申的基础是一个或几个相近、相邻的特征。通过缩小语义构成术语时,专业概念和通用概念的所有主要区分特征均相同,但专业概念还具有某些通用概念不具备的其他主要特征。从理据程度来看,通过缩小语义构成的术语,其理据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与源词相比,术语概念的外延缩小,内涵变得更加丰富,除了具备日常词所表示的概念的所有特征之外,术语表示的概念又从学科、理论体系的概念结构中获得其他专门特征。而以隐喻和借代方式构成的术语,其理据性较弱,因为术语与源词在意义上的联系弱。(2)形态方式构成的术语Т.Л.坎黛拉基曾以形态方式构成的技术过程称谓为材料,描写、分析了术语和术语意义之间具有规律性的语言关系,提出术语的必备属理据性和补充理据性,前者与最邻近属概念相符,后者与种差相符。谈到最邻近属概念的作用时,她认为,表示最邻近属概念的词和未来要构成的术语必须在词类和某些词汇—语法类别上一致。而通过种差分析理据性时,坎氏划分出直接理据性和间接理据性。前者指:术语的词干与该术语定义中表示种差的词具有直接联系,如:术语жирование(涂油、滑润)的种差特征表述中包含名词жир(脂肪、油脂),术语известкование(加石灰、涂石灰)的种差特征表述中包含名词известь(石灰)等等。间接理据性则是指:术语的词干不直接、而是通过其他词类的同根词与种差特征联系[11]。坎黛拉基的分析表明,术语结构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总是具有任意性的。术语与其意义的有规律的联系体现在术语的理据性中,即术语的字面意义与真正意义的对应关系中。(3)句法方式构成的术语一些研究术语语义问题的论著,通过比较术语的内部形式和概念内涵的对应关系来考察术语的理据程度。如果提供理据的术语元素,其语义投入越充分、准确,术语所获得的理据性也就越强。但这不等于说,如果术语元素的语义全部进入术语的语义,术语就会获得最大理据性。因为最大理据性的实现取决于诸如术语的句法结构、术语的语词长度、术语的范畴语义等等因素。术语的内在形式和术语意义要相符、术语理据要高度准确,这不仅是对术语提出的理想化要求,有时也是构筑术语系统应遵循的一条相当硬性的规定。比如,当词组—术语中的术语元素自身是术语,且与词组—术语同属一个概念系统时,术语元素的语义应当完全进入词组—术语的语义中,如:излучение(辐射),поток излучения(辐射通量),плотность потока излучения(辐射通量的密度)。把术语元素的语义直接加入到整个术语的语义中是记录术语与其构成成分(同样为术语)之间语义关系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如果术语的组成部分自身也是术语,词组-术语就应当最大限度地从术语元素中获取理据,最终以进入其组成的所有单个术语为理据。综上所述,理据性是确保术语系统获得语言系统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术语元素自身不是术语,那么使术语获得理据性是术语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但如果术语元素自身就是术语,那么词组—术语必须具有理据性,这是构筑术语系统应遵循的一条硬性规定。研究术语词汇中的系统性问题,还应关注术语的同义和多义现象。虽然术语的同义或多义现象对建立术语系统的概念结构没有影响,但对术语系统的语言结构而言却至关重要。甚至在概念结构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术语系统也可能由于同一概念具有多种变体表达形式、术语自身具有不同程度的多义性而大相径庭。四、小结统一、规范术语时,必须将术语置于其所属的系统中,从全局角度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术语系统而言,系统性体现为概念结构与语言结构的协调搭配程度。作为术语系统基础的概念结构复杂多样,术语系统的类型各不相同、其系统性程度也有差异。如何协调各方面因素,充分揭示术语系统的系统性本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①这里的“名称”(隆多的术语)是指语言词汇单位的语音外壳,与继术语之后划分出来的又一专业词汇单位——“名称”是同音异义术语。②术语元素是受制于术语所表达的概念特征的术语表义部分。Канделаки Т Л.Об одном типе слдоваря медународных Терминолементов.НДВⅢ.Φилол.науки.1967(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