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陨石消融模拟实验与消融型宇宙尘的判别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87,32(4):281-281
当前我国对宇宙尘的研究正在蓬勃兴起,在各海域的海底沉积物、地层、南极冰层中收集到大量微球粒,一般仅根据形貌,结构和少量探针分析结果把所收集的微球粒统称为地外起源的宇宙尘。据作者对1173颗微球粒的研究证明,绝大部分微球粒属工业污染物(如电  相似文献   

2.
李增慧 《科学通报》1991,36(8):617-617
自1987年开始对前寒武纪宇宙尘开展了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本文仅报道蓟县常州沟组铁质宇宙尘及其落地年龄成果。  相似文献   

3.
硅质和铁质小球的中子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淑兰 《科学通报》1985,30(10):772-772
宇宙尘的研究能够为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天体的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所以一直是宇宙化学和天文地质学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为了鉴别宇宙尘的真伪及其来源,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测定它们的化学组成。然而,由于宇宙尘的重量一般只有几微克到上百微克,粒径大体上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因此,普通的  相似文献   

4.
彭汉昌 《科学通报》1988,33(13):1010-1010
我们已对北太平洋6—13°N,166—178°W面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了深海宇宙尘调查研究,并根据该区平均沉积速率和数十个采样站位沉积物中宇宙尘实际含量测定了地球表面宇宙尘年降落量。结果表明,各个站位的测定值比较相近,都在每年降落百吨级至千吨级尘埃粒子的范畴(粒径大于60μm),同前人使用同种研究方法的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5.
王尔康 《科学通报》1995,40(3):243-243
自苏州A型花岗岩中发现宇宙尘后一个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即宇宙尘是否仅赋存于一种类型的花岗岩中还是可以赋存于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中.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笔者对苏州西部Ⅰ型花岗岩进行了野外考察与室内工作,发现其中也赋存有微球粒.研究表明这些微球粒亦为消融型宇宙尘.  相似文献   

6.
傅成义 《科学通报》1992,37(1):57-57
近年来,相继报道了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发现以及其表面结构的成因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不仅为探索太阳系及其它星际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还对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且在花岗岩岩石学的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傅成义 《科学通报》1988,33(12):925-925
在研究辽西杨家杖子钼矿田不同时代花岗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磁性铁质小球,经过较为系统的研究,证认该类物质为地外物质——宇宙尘(发现经过见1986年12月26日《中国地质报》)。 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发现,对于研究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陆壳的起源与发展都将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永亨 《科学通报》1988,33(10):768-768
近年来,关于宇宙尘的收集和研究已成为非常热门的课题,有关报道与日剧增。许多作者对铁陨石进行了剥蚀和消融模拟实验,建立了一系列鉴别铁陨石消融型宇宙尘的标准判据。其中一个有力的判据是,来自宇宙物质的剥蚀碎屑存在有在高温低氧分压下形成的亚稳态氧化铁——方铁矿。作者在研究新疆铁陨石表面多样品的微量元素分布规律过程中,发现铁陨石表面凹坑处分布着许多方铁矿瘤体,呈黑色和熔融残余状,表面有许多小气孔,经X  相似文献   

9.
冰期是大陆移动引起的,还是地球摆动引起的,还是宇宙尘的云雾引起的呢?  相似文献   

10.
王尔康 《科学通报》1994,39(12):1102-1102
宇宙尘中富含尖晶石族矿物,在深海沉积物与极冰的球粒陨石质微球粒中均早已被发现.它们是地外物质在进入大气后由于加热消融作用所形成.由于尖晶石矿物是常见的地球矿物,长期以来不将它作为地外物质的判别依据,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Jehanno对南阿尔卑斯侏罗纪基岩底部和Margolis对地外微球粒中的尖晶石做过一些工作.但K-T界线中的微球粒内的尖晶石,由于它可能是巨大天文事件的产物,却有许多学者做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安附近马兰黄土中的宇宙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济湘 《科学通报》1995,40(1):58-58
中国西北部半干旱-干旱区内的第四纪黄土地层是由风(风易)尘沉积构成,沉积过程基本连续,以后亦未经受明显的地质改造,所以,黄土层序应是保存这一时期的地外陨落物的理想场所之一.基于此,作者选择晚更新世沉积的马兰黄土层(L_1),研究其中保存的宇宙尘及丰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粒径小于10 μm的宇宙尘含有较地表沉积物高的稀有气体同位素3He/4He比值和3He浓度, 地表物质平均3He/4He比值不足0.1 RA (RA即 air ratio, 是大气中3He/4He比值, RA = 1.4×10-6), 而宇宙尘的3He/4He比值却大于100RA. 因此, 沉积物中宇宙尘的加入可以从3He/4He比值反映出来. 本文以典型的洛川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 对磁性地层B/M和M/G界线附近的样品进行了氦同位素测试, 以探索黄土堆积的宇宙尘纪录. 对8个样品的原岩样、提取的磁性矿物和石英颗粒分别进行了测试, 发现磁性矿物的3He/4He比值较陆壳的值高出了一个数量级, 3He和4He含量也均明显偏高, 特别是磁性矿物的3He浓度比石英颗粒高出了2~3个数量级, 比全岩部分高出了1~2个数量级. 这些结果表明, 洛川黄土中磁性矿物的高比率3He/4He可能是由于宇宙尘的注入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信息     
·Nature Vol.320.No.6062 1.日本进入深海采铀 2.美国亚特伦达疾病控制中心研究二恶英令人满意 3.日本北海道降雨杂有农药 4.美国射电天文学望远镜攫住宇宙尘 5.苏联河流改道问题引起科学院的争论 6.机遇能小于零吗?物理学问题的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评论所产生的负或然率不可能显示其真实性,但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14.
东灵山土壤层中黑色磁性球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民 《科学通报》1992,37(12):1113-1113
东灵山是北京西山最高峰,山顶有厚0.5 m±、在温凉较湿润气候条件下由母岩风化分解及风成堆积形成的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基岩为侏罗纪安山岩。在其东侧鞍部(地面标高2080m),人工挖掘一剖面,于地下0.10—0.15m深处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发现大量黑色磁性球粒(以下简称球粒)。应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从中选出的部分球粒进行了研究,证明其中可能有微玻璃陨石和彗星消融型宇宙尘。  相似文献   

15.
内蒙温都尔庙群和白乃庙群的宇宙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增慧 《科学通报》1986,31(4):290-290
1977年,在温都尔庙群和白乃庙群某些(天然)人工重砂中,强磁部分发现一种粒径200微米左右、不透明、闪闪发光的小“钢球”,通过研究认为是宇宙尘。 一、采样点地质概况 温都尔庙群和白乃庙群分别出露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和四子王旗,属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北缘,前者经历了高压低温(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后者变质程度达绿片岩-角闪岩相。白乃庙群被13.9或17.0亿年的岩体侵入,同时又被上志留统不整合覆盖,时代划归中  相似文献   

16.
深海宇宙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彭汉昌 《科学通报》1981,26(11):682-682
1978—1979年,我国海洋调查船“向阳红09”号在参加首次全球大气试验活动中,从中太平洋西部海域(10°S—5°N,160°—173°E)数千米深的洋底采回了表层及柱状沉积样品。当我们在对样品进行矿物分析时,发现其中含有许多铁质、硅酸盐质和硅酸盐玻璃质球粒(图1)。经初步分析认为,它们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宇宙尘。现就主要的分析结果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虽然热衷于从降落到地面的陨石中获取星际尘粒,可许多人还梦想从另一个来源——从彗星上获得宇宙尘。由于彗星几乎不会降落到地球上(对地球来说是幸运的)所以收集足够的彗星物质就意味着要离开地球——拦截一颗彗星,而后把样品带回地球。欧洲空间机构(ESA)已经制定计划,由罗塞塔使命——21世纪初期,欧洲空间机构的“基石”使命之一——实施此项任务。罗塞塔将要寻找到一颗驶向地  相似文献   

18.
英国天文学家伊恩·加特利最近在美国物理学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宣称,他们用夏威夷岛冒纳开亚山(拔海4205米)的红外望远镜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呈环状分布有氧化硅宇宙尘,中心附近温度这几百度 K,等温度线像“公牛的眼睛”那样环绕在银河系中心的四周。美国国家天文台的罗伯特·布朗在同一次会议上出示了一张银河系中心的照片,表明“公牛的眼睛”是一个范围极小、亮度极高的区域,其四周的气体呈螺旋状构造,直径约三光年。这些气体的速度达350公里/秒,从中心向外逸出的速率大约是一  相似文献   

19.
徐桂英 《科学之友》2008,(12):43-44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根据有关文献。从桥梁结构的可靠性研究引入、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结构可靠性理论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20.
纳米结构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军  林西平  都有为  蒋建中 《自然杂志》1999,21(6):315-317,318
本文综述了纳米结构材料的发展,介绍了纳米结构材料研究的晕新进展,同时还讨论了有关纳米结构材料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制备技术、晶界结构、晶粒的相稳定性、纳米合金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