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一系列组织化学方法,较全面地揭示了黑线仓鼠睾丸组织曲细精管中各期生精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及其与生精能力的关系,提出了糖原细胞分裂同步化程度和精子的PAS反应强弱程度可分别作为衡量睾丸组织生精能力和精子受精能力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甲肿过程中小鼠睾丸肥大细胞(MC)的数量、分布及组织化学性质的改变.结果表明,随甲肿时间的延长,小鼠睾丸曲细精管管径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管壁厚度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睾丸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明显的脱颗粒现象.睾丸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睾丸被膜下、曲细精管基膜周围、睾丸间质小血管周围、间质内、附睾管周围及管壁上皮细胞之间,其红染、红蓝混染颗粒逐渐减少,蓝染颗粒逐渐增多,且临界电解质浓度(CEC)值逐渐减小.结果提示,甲肿过程中小鼠睾丸和附睾肥大细胞增多可直接或间接影响雄性生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深入研究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并睾丸组织损伤.方法:从近几年求治的不育症患者中筛选出能够肯定在5~10岁间曾患过腮腺炎并伴有睾丸炎症状,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无精症和少精症患者30例进行了睾丸穿刺活检,同时筛选另外30例非腮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研究组.结果:幼儿时期曾患病毒性腮腺炎的30例患者中绝大部分表现为曲细精管变性、未成熟睾丸、混合性病变和睾丸体积偏小.结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可造成睾丸组织的器质性病变,也是导致成年后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刺五加对小鼠睾丸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种健康成年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给药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腹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和等量生理盐水30天。取睾丸做常规石蜡切片,组织学观察;并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睾丸曲细精管直径。结果显示:刺五加使睾丸重量增加了21.7%,曲细精管直径增加了20.5%,并且光镜下生精细胞的层数及精子的数量有所增加。推测刺五加可能有促进精子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将生后1~57d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17组昆明种正常小鼠睾丸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表明:小鼠生后初期睾丸曲细精管中只有支持细胞和原始生精细胞;至生后8d时出现B型精原细胞;15d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23d时出现次级精母细胞及少量圆形精子细胞,此后圆形精子细胞逐渐增多;30d时圆形精子细胞发生变态;36d时大量精子开始稳定出现于曲细精管管腔中,并延续至此后各期。这意味着小鼠生精细胞在出生后经过一个相对连续的发育分化过程,至生后约36d发育成熟。这为细化小鼠睾丸组织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提供了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对大鼠睾丸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在大鼠膀胱内接种uu(10^5 ccU/mL),在大鼠的睾丸组织中培养出uu,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uu,并用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结果模型组检测出Uu阳性8只,检测阳性率为66.7%,正常组均未检测出Uu;模型组睾丸重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正常组睾丸曲细精管正常,生精细胞排列有序,管腔中常可见到精子,模型组光镜可见曲细精管变性,生精细胞减少,部分区域问质呈渗出、水肿。结论提示Uu感染可干扰精子发生,是造成男性不育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文通过形态解剖和组织切片手段,对1988年不同季节的黑线仓鼠睾丸的形态、显微结构及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黑线仓鼠丸重量和曲细精管直径在不同季节有规律性变化的趋势,且二者存在密切的关系,显微结构及组织化学也具有季节性特点,由此可预测黑线仓鼠在不同季节繁殖能力的兴衰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了解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大鼠睾丸组织形态结构与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关系,为预防大负荷运动对生殖机能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n=8)、60min运动组(CE,n=10)、120min运动组(LE,n=10)。运动组分别进行60min、120min不同负荷的游泳运动,每周运动6天,共10周。10周后测定大鼠体重、睾丸系数、睾周脂重;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T、IL-6、TNF-α水平;观察睾丸组织形态结构及检测精子畸形率。结果:1)与C组相比CE组大鼠体重、睾丸系数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与C组相比LE组大鼠血清T、体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睾丸系数具有显著性差异;与CE组相比LE组大鼠血清T具有显著性变化。2)C组睾丸生精小管发育基本正常,生精细胞排列极为紧密,CE组睾丸与C组相比生精小管、生精细胞、精子等的排列则较为松散,LE组较CE组则更甚;对照组细胞大胞浆丰富,CE组较对照组细胞较少,LE组更少。3)与C组相比LE组大鼠精子畸形率具有极显著差异,与CE组相比LE组具有极显著差异。结论:长时间大负荷运动可能引起体内TNF-α、IL-6、T水平变化,使精子畸形率大幅度上升,引起睾丸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使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影响男性生殖机能,但适宜负荷则会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87头1.5-60.5月龄四川水牛及其与摩拉水牛杂交F1公牛睾丸切片,发现四川水牛睾丸曲细精管内,最先形成精子的为14.2月龄;F1为13月龄,四川水牛附睾尾部出现精子是16月龄,F1为15月龄。  相似文献   

10.
人类精子的冷冻保存,精子要经历与冷冻保护剂孵育、降温冷冻、超低温贮存和解冻复温等过程,这过程的化学和物理效应直接作用于精子,精子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本研究应用多种方法探讨人类精子的冷冻生物学特性。精子活动率和活力采用Malker精子计算器测定(n=150),精子膜完整性应用低渗膜肿胀试验(n=60),精子体外存活用培养法观察(n=8),精子ATP含量用LKB荧光测定仪检测(n=55),精子穿透宫颈粘液能力采用Kremer试验评估(n=42),精子受精能力借助去透明带地鼠卵穿透试验检测(n=30)。精子冷冻采用程序控制生物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针睾丸抽吸精子加卵胞浆内单精子显精注射(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中心采用控制性超排卵方案并使用改良的显微操作系统 ,对6例(6个周期)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经细针睾丸抽吸精子加ICSI术治疗。结果 :其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0/76)、(38/60)、(4/6)。结论 :经细针睾丸抽吸精子加ICSI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不育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将具有慢释放丙酸睾丸甾酮(testosterone propinete(TSP))的聚合物,即雄激素药物,植入摘除了双侧辜丸的雄兔背部皮下定期取血,测定其在体内外的释放水平。利用血球计数和组织切片等方法观测植入雄激素药物后兔子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雄激素药物在动物体内能长期、稳定地释放丙酸睾丸酮。实验结果与雄激素药物埋植于雄兔阴囊部位的实验结果作了对照分析。这一工作为雄激素药物多种形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肿瘤磁感应热疗用115kHz中频交变磁场对精子密度、活动率、精子运动系数和睾丸重量的影响,以及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变化,探讨中频交变磁场下生殖系统的生物学现象,采用115kHz中频磁场对Balb/C小鼠进行全身短期连续辐照(7d)和长期连续辐照(28d),辐照强度为12mT,时间为1h/d,分为对照组(0T)和辐照组(12mT),每组8只小鼠。辐照后取小鼠双侧睾丸称重、固定,并取附睾精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期辐照可使睾丸重量增加,长期辐照可使精子密度、活动率增加,短期与长期辐照中频交变磁场对小鼠雄性生殖系统无损伤效应。由此可得,肿瘤磁感应热疗用115kHz中频交变磁场具有促进睾丸组织细胞增殖的作用,且无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睾丸肿瘤组织中mdm—2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mdm-2基因与睾丸肿瘤发生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7例睾丸肿瘤中mdm-2蛋白表达水平,发现有12例为mdm-2蛋白阳性表达,并且与睾丸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睾丸肿瘤恶性程度与mdm-2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mdm-2蛋白表达可能成为睾丸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 Lentiviral vector,LV) 对犬生殖细胞的转染,为基于LV 的精子介导法制备转基因动 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睾丸打点注射法,向比格犬两侧睾丸分别注入滴度为5 × 108、1 × 108、2 × 107 TU /mL 的 慢病毒液组成3 个剂量组,每点注射量为每只犬0. 2 mL。于注射后第2 周开始采集精液,通过精液DNA 的PCR 检 测和精子荧光镜检评估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基因的整合及表达。结果1) 在高剂量组,整 合并表达GFP 基因的精子于第4 周首现并持续至第17 周; 在中、低剂量组于第5 周首现,分别持续到第14 周、12 周。2) GFP 表达的高峰期在注射后第7 周~ 10 周。3) GFP 表达于整个精子,以顶体后区和精子尾颈部表达最强。 4) 注射后第2 周~ 6 周,中剂量组犬采精困难,高低剂量组犬精子畸形率有上升的趋势。5) 在GFP 表达的高峰期, 绿色荧光精子的百分率在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43. 33% 、35. 53% 和4. 55% ,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基于LV 的 精子介导转基因法( 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SMGT) 可成功获得转基因犬精子,转基因阳性率、表达的强度与 持续时间与慢病毒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spermatogenesis in an infertility BALB/c-nu mouse model by reinfusing germline stem cells into seminiferous tubules. Donor germ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male FVB/NJ-GFP trensgenic mice. Seminiferous tubule microinjection was applied to achieve intratubular germ cell transfer. The germ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exposed testes of the infertility mice. We used green fluorescence and DNA analysis of donor cells from GFP transgenic mice as genetic marker. The natural mating and Southern blot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per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sperm function after seminiferous tubule microinjection. The spermatogenesis was morphologically observed from the seminiferous tubules in 41/60 (68.33%) of the injected recipient mice using allogeneic donor cells. In the colonized testes, matured spermatozoa were seen in the lumen of the seminiferous tubules. In this research, BALB/c-nu infertility mouse model, the recipient animal, was used to avoid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of donor cells, and germ cell transplantation was applied to overcome infertility caused by busulfan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technique of ger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of great use. Ger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uld be potentially valuable to oncological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 支持细胞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内皮,作为与生精细胞接触的惟一体细胞,在生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 用。支持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可为精子细胞提供结构支持; 他分泌的各种蛋白质参与精子发生所需物质的转 运; 同时支持细胞表达一些膜蛋白,促进局部免疫豁免形成,为精子发生提供有利的微环境; 再者,支持细胞通过发 挥粘附与吞噬作用,清除精子发生中凋亡的精子细胞。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对支持细胞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输卵管液和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液诱发精子的顶体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输卵管液和上皮细胞培养液对人精子顶体反应的诱发作用。方法:用Ham′sF10作对照组,输卵管液和上皮细胞培养液为实验组,分别与生育力组(n=20)和不育组(n=20)的精子进行共孵育,用精子顶体三色染色法对顶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共孵育3h时与Ham′sF10对照组相比较,两种输卵管液均可显著提高生育力组和不育组的精子顶反应率(P〈0.05),但这两种输卵管液处理的生育力组与不育组之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精子发生是一个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精细调控过程,这一过程是从精原干细胞开始在雄性睾丸的曲细精管中完成的,由哺乳动物雌雄性比例接近1∶1这一现象可以推知:受精时带X基因的精子和带Y基因的精子比率应该是1∶1,但事实上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分化出来的X、Y精子的比例是否也为1∶1并不清楚,因为精子发生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最终形成精子,然而要研究雌雄出生比率就需要先研究精子本身是否严格地按照1∶1形成,因此本实验通过建立快速可靠原位PCR技术平台为进一步研究精子发生的调控过程提供支持。步骤用HSL基因优化荧光原位PCR实验方案,包括蛋白酶K作用时间和浓度,原位PCR前先对精子进行解聚,再用SRY基因对精子进行原位PCR鉴定。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地看到精子头部的荧光信号,头部有绿色荧光信号的精子为带有SRY基因的Y染色体精子(Y精子),实验检测到昆明小鼠精子共493个,有信号的共273个,X∶Y=55.37%,经卡方检验,X精子与Y精子的实验结果趋近于1∶1。结论可利用荧光原位PCR技术在单细胞水平快速鉴定精子"性别",理论上可用于任何细胞的任何基因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