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的防灾减灾理念下,内涝风险评估通常只考虑基础设施的抵御能力和气象、地形等自然条件.随着系统韧性理论的发展,政府和市民的防控意识、应急处理和灾后恢复等方面均需要纳入到风险评估和对策之中.该文提出了一套用于评估城市应对内涝灾害的综合能力的指标体系,包含13个方面共41个基础指标,并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了韧性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城市体育竞争力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最终确立城市体育竞争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资料剖析等手段,在北京发展成为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提出了加快实现从奥运城市向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发展的转型;实施驱动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发展;构建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发展促进市民生活幸福提升总体满意度指标.为更好地推动北京从奥运城市到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的筛选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结合DPSIR模型,从经济水平、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城市现状以及政府控制等方面给出了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面对数量众多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兼顾指标的"重要性"、"相关性"和"区分度"等多个因素的指标筛选方法.主要运用德尔菲方法、改进的熵值法及Person相关系数法对核心指标进行筛选,并进一步通过指标信息贡献率这一度量标准反映指标构建的合理性.最后,以辽宁省8个主要城市为例,验证了指标筛选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市民素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素质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要建设好现代化的城市就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市民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生态意识和审美意识 ,等等 ;而人的全面发展和市民素质的综合提高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制度是保证 ,环境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  相似文献   

6.
市民素质是城市精神的基础,要塑造西安城市精神,必须从提高市民的都市意识着手。剖析西安市市民都市意识缺乏的现象及原因,指出提高市民的都市意识的对策主要有:加强教育、宣传和引导,培养市民都市意识;创造良好环境,优化市民素质;发挥社区作用,提升市民素质;依法长效管理,强化市民都市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杭州市自2000年实施"一号工程"建设"天堂硅谷"以来,先后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并制订了《杭州市"科技强市"规划》即"十一五"科技规划,以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包头市区域生态环境的实际,从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对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生态环境水平整体较高且环境质量整体向优,城市的污染物控制力度水平较高,生态效益成为生态环境评价的短板要素.据此提出加强对包头市的工业固体废物的控制管理,从而加快推进"绿色包头"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近年国内低碳城市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做出梳理,按照评价指标等级系统不同对当前主要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类和评述,分析当前国内在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改进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YAAHP7.5软件求得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用2013年陕南各城市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指标数据得到陕南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排名情况,结果表明,汉中市发展水平最高,安康市第二,商洛市第三.最后对陕南城市的低碳经济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新沂市域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该市城镇化发展滞后、水平较低,但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提出新时期的城镇化发展方针:重点发展市区,突出中心镇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质量,并构想了以市区为中心、职能协调、布局合理的三级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水平综合测评与城镇用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一套城镇化水平综合测算的指标体系,把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人口城镇化水平、景观城镇化水平、经济城镇化水平、社会城镇化水平,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到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对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与城镇用地总规模、人均用地量、城镇用地效益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伴随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用地总规模不断扩大,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量有减少趋势,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一定提高,据此对小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传统统计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全国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市统计数据,以城镇化率为测度指标,县级尺度为研究单元,对1990—2010年湖北省城镇化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城镇化格局的现状特征为:城镇化发展空间不均衡,城镇化中低发展水平地区占主体;主要城镇沿江沿路分布特征明显;一城独大的金字塔型城镇体系仍然较为突出.(2)近20年来,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逐步呈现空间聚集格局,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在缩小;武汉城市圈作为区域城镇化"热点区"扩散作用不断增强、辐射范围逐渐扩大;但鄂西南、鄂东北作为区域城镇化的"冷点区"基本没有改变;城镇规模体系日趋合理,特大、大城市聚集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1982~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藏东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呈稳定的“西北密集、东南稀疏”态势,人口与主要城镇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岸河谷和高等级道路两侧;城镇人口重心常年处于巴宜区内,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重心均自东南向西北方即向巴宜区移动汇集;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渐趋形成“一核、两高、多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同等级城镇职能缺位、城镇用地扩展受阻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特色城镇为依托的3级城镇化发展体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将有效推动林芝市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及可获得性原则,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40个县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悬殊,空间分异格局特征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沿海高于内陆、沿交通线地带城镇化发展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后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影响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与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历程 ,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城镇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分析了陕西人口城镇化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 ,采用多种定量方法 ,对陕西城镇化人口进行了预测。最后 ,就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主导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等方面 ,提出了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人口数据,引入Getis-Ord Gi*指数,构建用地扩张-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CI,对经济区31个县域进行时空协调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及人口城镇化水平表现出同步增长趋势,2者呈显著正相关; 县域间土地城镇化进程空间差异较大,表现出南快北慢的总体趋势,人口城镇化进程差异相对较小; 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G值均呈高值集聚、低值分散的特征,南昌市为高值中心;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整体协调,但县域间协调性系数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和空间差异性,CI值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态势,昌九、浙赣线所组成的“┸”字型地带周围县域CI值较高,滨湖区及边缘区县域则较低.  相似文献   

18.
加快西部旅游区城市化进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开发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城市因是旅游开发的主要客源地、目的地和依托基地而成为区域旅游系统的核心。通过充分调研分析,认为加快西部旅游区城市化进程,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西部地区城市化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旅游开发。提出了必须从调整城市发展方针、适度加快大城市建设、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调整城市发展人口政策、加强城市形象建设以及加强东西部城市合作等方面着眼,加快西部地区、尤其是旅游区城市化进程,以此为先导,推进西部旅游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笔者从人VI、经济、社会生活、空间四个方面构建了福州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体系,应用熵值法对1995—2009年间福州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采用城市资源压力指数对福州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9年间福州市城市化水平持续增高;在城市化水平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城市资源压力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二者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其中“经济城市化”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相关性尤为显著.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探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资源压力的影响,从而为福州市未来城市化发展朝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推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构建包含人口、经济、城市建设、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化综合指标测度体系,运用均方差法和位序规模法则评价2000~2009年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水平及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化演进过程的主导因素正由以人口、经济、城市建设为主的经济力转变为以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为代表的居民对生活水平提高需求的社会力;省内城市化区域差异明显,形成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的两大高水平城市化区域,且各影响因子贡献率相当,鲁西南地区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化的贡献率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但这种不均衡性呈逐年缩小趋势;在空间结构上,各城市城市化水平差距正逐渐缩小,城市系统均衡性逐渐增强,首位城市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