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枯萎病原菌在黄瓜组培苗体内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株F H.6.5 030318 J2接种黄瓜组培苗,研究该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侵染特性,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菌侵染植株是通过菌丝体在植株体内不断扩展,菌丝体可同时朝下与朝上扩展,接种4d菌丝体已到达根部组织,但从茎顶部组织未分离到病原菌;接种7d时菌丝体已到达植株茎杆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2.
筛选假单胞菌株M18防治大棚黄瓜枯萎病害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设计了一种新的高效筛选程序,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促生拮抗双功能假单胞菌株M18.在培养皿中,M18能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以及多种其他枯萎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的生长.M18活菌浸种处理春黄瓜种子以及在大棚定植后根际土壤浇灌的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黄瓜枯萎病的株发病率降低70%~80%,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同时平均下降70%左右,黄瓜产量提高20%以上,每公顷可增加产值0.9万元以上,M18的生物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3.
张达 《遵义科技》2010,38(3):22-26
黄瓜病害主要有黄瓜霜霉病、黄瓜灰霉病、黄瓜黑星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疫病、黄瓜炭疽病、黄瓜菌核病、黄瓜蔓枯病、黄瓜病毒病。  相似文献   

4.
黄瓜水稻轮作,有利于对黄瓜病残体及土壤中存活的病菌彻底清除,可减轻第二年种植黄瓜的病害发生,避免了不能在同一地块连作的弊病。近几年来,经笔者在指导农户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不断总结,该栽培模式日臻完善,推广面积也逐年扩大。通过在我县城郊水东村多年来的大面积示范充分证明,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情况下,种早春黄瓜平均亩产都存5000公斤以上,每公斤按0.8元计算,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黄瓜体内筛选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结果表明,黄瓜体内的细菌数量为2.9-25.6×103cfu· (g·FW)-1,其中,植株不同器官的内生细菌数量不同,以叶中的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花,最少的为果实;从所分离的细菌菌株中筛选到20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选择拮抗效果较好的10株菌株,用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生理生化测定等进行鉴定,发现其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6.
黄瓜DNA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提取黄瓜DNA的新方法以满足制备黄瓜DNA传感器之需要.提取黄瓜DNA的最优条件:细胞提取液为4.0mL,饱和KCl溶液为1.0mL,0.6倍样液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溶液,0.6倍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溶液,0.55倍体积的异丙醇,黄瓜DNA的得率为0.36mg/g.  相似文献   

7.
利用柱层析法及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西芹根物质丙酮浸提液二次层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将西芹鲜根丙酮浸提液经一次层析后得到的最佳抑制流分进行二次分离,并对所得流分分别进行化感作用实验,得出流分1、2、4、5、6、7、9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流分1和流分2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分别为79.31%和79.13%,与ck差异极显著(P<0.01);流分3、8、10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化感促进作用.而将西芹根际土壤丙酮浸提液进行同样处理后,得出流分1、2、3、4、6、7、9、10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流分1和流分3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分别为80.44%和81.28%,与对照ck差异极显著(P<0.01);流分5和流分8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化感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化感抑制或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利用Delphi开发温室黄瓜生长动态模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温室黄瓜生长动态模拟系统的设计思路、模块划分和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以通过实验得到的黄瓜光合作用数学模型及不同生育阶段中干物质分配比例等建模所需的作物参数为基础,运用积分的方法,进行黄瓜干物质增长量和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的逐日模拟.研究表明:用Delphi开发的温室作物模拟模型比较简洁,易于实施;模拟值比实际值略高,误差在4.7%~14.8%之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进一步在模型中加入水肥等因子修正参数,则可以达到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TDZ处理对黄瓜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0、5、2.5、0mg/LThidiazuron溶液在黄瓜开花的当天或前一天对黄瓜子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5mg/LTDZ能减少黄瓜“化瓜”,提高座瓜数35%,提高单瓜重29%,单瓜重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瓜条的粗度的增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新采收的黄瓜常温下贮藏几天开始衰老.因存在顶端优势,养分不断向瓜顶部运输,种子继续发育,使瓜条变形,组织变糠,品质下降.最后无法食用。所以黄瓜在贮藏中的主要问题是后熟变质和腐烂,控制黄瓜的衰老是贮藏中的关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四种农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达77.9%的无公害生物药剂武夷菌素,通过该药剂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和环境中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去顶黄瓜苗子叶与未去顶黄瓜苗子叶的面积、厚度、叶绿素含量POD活性、SOD活性、抗坏血酸含量一系列指标作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去顶黄瓜苗在子叶节处直接开花,与去顶后子叶的营养物质积累和POD活性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海参中的总锗量进行了测定 ,分析结果表明 :海参中总锗含量为 14.16~ 15 .18μg·g-1.回收率为 88.1%~ 94.8% .  相似文献   

14.
梁爱荣 《山西科技》2010,(6):146-147,149
介绍了黄瓜常见的几种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以期对黄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及不同使用次数在绿岛3号黄瓜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80~100 mg/kg的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2次(二叶一芯和三叶一芯),可有效地提高早期产量和总产量,改善品质,植株生长势较好,应用效果最好,适合在绿岛3号黄瓜冬春茬日光温室生产中推广应用。乙烯利浓度过高或使用次数过多会导致植株生长受抑,雌花...  相似文献   

16.
影响黄瓜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朱寿进  宿烽 《山东科学》2014,27(2):47-52
以新津11号、绿宝和金宝218三个品种黄瓜的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利用外源激素IAA和6-BA诱导愈伤组织,研究基因型、外植体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黄瓜在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以及激素的最佳浓度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并且不同的外植体表现了不同的最佳激素水平以及愈伤组织形态,IAA最佳激素水平范围为0.2~0.3 mg/L,6-BA最佳激素水平范围为1.2~3 mg/L。  相似文献   

17.
“津新密刺”等一些黄瓜品种的线粒体中存在主基因组以外的3种环形DNA类质粒pC1、pC2和pC3。改变植株生长的温度、pH或以蔗糖溶液代替无菌水培养黄瓜植株,电泳均能检测到上述3种类质粒。应用ImageMaster VDS系统对各类质粒电泳带的密度进行扫描,通过计算3种类质粒的相对拷贝数及类质粒之间的拷贝数比值,分析不同生长条件对黄瓜类质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种培养条件均对黄瓜线粒体类质粒的拷贝数有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因类质粒而异,pC3与pC1和pC2相比对环境改变更敏感,提示类质粒间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类质粒复制方式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黄瓜线粒体中DNA类质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琼酯糖凝胶电泳、S1酶处理及电镜技术,从黄瓜线粒体中分离并鉴定了三种环形DNA类质粒,依其分子由大到小,分别称之为pC1、pC2和pC3。以类质粒凝胶电泳带的荧光扫描值与DNA类质粒的分子长度之比作为类质粒拷贝数的参照值,对三种类质粒进行荧光扫描分析,结果表明pC3拷贝数明显高于pC1和pC2;pC2的拷贝数略高于pC1。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有效促进黄瓜果皮着色,提高果品品质的最佳烯效唑(S3307)处理浓度,在黄瓜初花期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50,100,150,200,250mg·L^-1的S3307喷施黄瓜果实。结果表明,50mg·L^-1的S3307对黄瓜有良好的着色作用,喷施后,延缓株高、茎粗、单株产量增长,果皮着色效果明显,有机酸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