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丘陵山地引种尾巨桉DH3229品系的适应性与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种尾巨桉DH3229品系进行适应性试验表明,尾巨桉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造林当年平均树高就达3.8m~4.5m,4年生平均树高与胸径分别为14.1m和11.08cm,达到福建省一般产区桉树速丰林标准.实践证明,尾巨桉DH3229品系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在福建南部低海拔山区有一定适应能力,可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该品系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刘国卿 《海峡科学》2011,(8):45-46,48
在福建南平进行了耐寒桉树赤桉和邓恩桉的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六年生赤桉与邓恩桉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为11.1 cm、11.2 m与12.2 cm、12.4 m,在试验区表现出较好的适生性,且两种桉树对低温和干旱均表现出一定的忍耐性。  相似文献   

3.
潘伟华 《海峡科学》2005,(11):64-65
本文对红花天料木的造林技术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其造林效果,实践表明,在四旁或房前屋后种植,生长迅速,中幼林年生长量树高达0.9~1.5m,胸径1.6~2.5cm,而在闽南山地肥力一般(Ⅲ类地)的山上造林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年生长量树高达0.6~0.7m,胸径0.6~0.9cm,与原产地海南的中等生长量相当.作为用材林可在闽南山地大力引种栽培,即可上山造林,更是四旁、庭院绿化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4.
大叶榆引种驯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叶榆引种繁育及山地造林试验,提供了一整套大叶榆育苗、苗期管理繁育和山地造林技术.大叶榆嫩枝扦插繁殖最佳组合为300mg·kg -1ABT1#处理2 h,插穗顶部留有一个完整的单片叶,扦插基质为河沙,其扦插平均生根率最高,可达89%;在引种区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6a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分别为5.93m,4.97cm和2.05m.6a生最大的单株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7.86m,7.4cm和2.46m;在引种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6a生没有冻害及病虫鼠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以建阳市引种的邓恩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造林前后土壤肥力变化并与其他林分对比研究福建北部引种邓恩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前后邓恩桉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并未发生显著改变,营造邓恩桉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较大,增加了土壤中大部分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其他3种林分相比,邓恩桉人工林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的质量分数,但对其他几种营养元素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柳桉41个家系生长性状、抗逆性状、形质性状和木材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经多性状综合选择出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山地发展的GB000002等9个优良家系和60个优良单株,其4a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家系平均值为12.43 m,12.32 cm,0.072 17 m3,单株平均值为15.7 m,16.0 cm,0.134 6 m3,且形质性状和木材品质兼优.为闽西北地区推广柳桉造林、无性繁殖和种子园建设等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对赤桉8号、巨桉和尾巨桉(DH32-29)无性系以及柳桉实生林4个品系的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DH32-29)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但抗风性和耐寒性相对较差,在该区海拔400m以上,有受冻和风害的危险;赤桉8号虽然抗风性和耐寒性尚可,但速生性一般,在该区可有选择地应用;巨桉和柳桉,适应性、速生性、抗风性和耐寒性均较强,可做为该区较高海拔山地扩大种植的重点品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造林保存率及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长表现及适应机制。【结果】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纯林中,降香黄檀的平均成活率较高(93%~96%),顶果木的较低(81%~87%);混交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顶果木纯林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73cm和1.87m)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1.26cm和1.33m);混交林中,顶果木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是1.81cm和2.07m,高于纯林;降香黄檀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相应为1.15cm和1.39m,胸径稍低于纯林,而树高稍高于纯林。【结论】顶果木和降香黄檀均能适应石漠化生境,顶果木的生长表现优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在福州郊区丘陵山地通过湿地松引种栽培表明,该树种生长较快,适应性强.通过集约经营32年,其平均树高、胸径及蓄积量分别可以达到33.9%、54.9%与203.4%;而一般造林的湿地松(对照)林分仅为12.1m、18.4cm、189.6m3/hm2相比,前者比后者林分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三项指标分别增长幅度为33.9%、54.9%与203.4%,是福州市郊县较大面积引种湿地松培育大径材成功的实例,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龙泉市八都镇丘陵山地引种邓恩桉造林3a后不同坡位的生长情况,通过调查分析表明,邓恩桉能够在八都镇丘陵山上生长,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冻害轻度,幼树成林郁闭快。引种造林时应注意林地选择,做到适地适树并加强扶育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三个相思树种的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科技示范园内进行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a)、马占相思(A.mangium)和杂交相思(A.mangium×A.auriculif ormis)的造林试验。试验按上坡、中坡、下坡设置3个随机区组,每个区组内有3个小区,每小区用一个树种造林,面积为400m2。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6年生平均树高分别为13.4m、12.4m和11.0m,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7.5%和17.9%;林分平均胸径分别为13.7cm、12.8cm和11.2cm,前者比后两者分别大6.6%和18.2%。3个相思树种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特点都是早期生长迅速,速生期在1~3a间,树高年生长量为3.0~3.6m,胸径年生长量为3.8~4.7cm。活立木蓄积分别达122.3m3/hm2、100.7m3/hm2和70.7m3/hm2,前者为后两者的121.5%和173.0%;纯收入分别为10620.0元/公顷、7695.0元/公顷和3645.0元/公顷,前者为后两者的1.38倍和2.91倍。短周期工业用材相思树类造林树种选择厚荚相思为优,其次为马占相思。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对福建省高纬度的建阳市引种邓恩桉7 a生实生苗造林的林分进行优良单株预选,运用t检验法确定优株筛选的选择标准,将优株与所在高产林分的样本平均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分胸径呈正态分布.筛选出3株速生优株,其胸径分别比平均木高出107.84%,95.37%和94.54%.  相似文献   

13.
测定、分析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闽楠8个种源41个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闽楠家系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性状上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直度形质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冠幅、分枝度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以11 a林龄单株材积和树高、胸径、通直度作为选择依据,综合选出7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8.68 m,11.48 cm,0.047 743 m3,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72 5,0.791 7,0.855 7,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2.96%,16.84%,48.51%.这些优良家系可用于闽楠造林绿化和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4.
西南桦天然林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材积生长量和树干通直圆满度作为选择优树的主要性状指标,从广西百色市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天然林分中选出优质林分3片,候选优树153株,选定采种优树9株.从选定的优树上采种、育苗、造林.造林后的6年生子代林的平均树高12.8m,平均胸径14.0cm.子代林木继承了母本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5.
林朵林场西南桦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地发展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于1999年至2010年在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开展西南桦造林试验,研究西南桦的生长适应性、丰产性、林分分化、径级变化、树干通直度以及对病虫害和低温雨雪灾害的抵抗能力。采用线路踏查法和标准林地法选定样株,测定西南桦的树高、胸径、材积,并调查其对病虫害和低温的抗逆能力。试验结果为:11年生林分平均树高19.7m,平均胸径17.2cm,平均蓄积171.7 m3/hm2,超过阔叶树速生丰产林指标,西南桦幼林能够抵抗-2℃低温天气7d。西南桦在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林良豹 《科技信息》2008,(21):325-325
对桐棉松人工林的生长及立地质量影响其生长量的调查结果表明,桐棉松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快。在中等立地条件下,16a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14.3m、21.1cm和0.2275m^3,比同等立地及相同经营管理水平的马尾松分别提高了21.2%、37.0%和116.6%,经济效益增加49921.1元.hm^-2,适合作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或用材林的造林树种。此外,立地条件对桐棉松生长影响较大,Ⅱ类地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Ⅲ类地提高了19.2%、42.6%和128.5%,经济效益是Ⅲ类的2.6倍。要建设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桐棉松用材林基地,应选择Ⅱ类地以上的立地,而Ⅲ类地只适合用于培育中、小径材林。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炼山建立杉木与马尾松混交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初期的两年内,由于炼山林地增加速效灰分,所以比不炼山林分平均树高超出10.1%.第4年不炼山林分生长量开始微弱超出炼山的林分;7年后不炼山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超出炼山的林分,其中不炼山混交林中的杉木平均胸径比炼山增长12.5%;不炼山立木材积为26.5773m3/hm2,炼山材积为20.9618m3/hm2,立木材积相差5.6155m3/hm2.试验还表明,采用不炼山比炼山造林的前4年每hm2可节约整地造林与管护投资1072元.不炼山造林不仅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6种林分密度和2种林分起源下1~7 a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每hm2蓄积量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探索一定密度范围内巨尾桉的最适林分密度和起源方式,揭示林分密度和起源对林木生长和生产力的交互影响特征,为提高巨尾桉人工林培养质量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逐渐减小,而每hm2蓄积量增幅在造林后期有所提高,4 a时达到数量成熟;2)各林龄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减小,超过2 a时林分密度1 050株/hm2的总生长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林分密度,每hm2蓄积量则在1 800株/hm2下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3)植苗林的生长和生产力显著高于萌芽林,1 050和1 650株/hm2适合植苗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和单株材积积累,1 8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广西南丹山口林场引种秃杉的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解决杉木长期连栽产量递减的问题,总结杉木轮换树种秃杉(Taiwania flousiana)的引种栽培技术。【方法】从秃杉种源选择、种子采集、壮苗培育技术、造林技术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对南丹山口林场引种秃杉栽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样地测定显示,8年生、11年生、14年生、17年生的秃杉林分平均胸径依次为10.7cm,12.7cm,14.1cm,20.8cm;平均树高分别为8.6m,11.9m,13.3m,17.3m;林分平均蓄积量依次为93.428m3/hm2,153.418m3/hm2,203.824m3/hm2,223.400m3/hm2。秃杉林分各项生长量指标分别超过同等立地条件的杉木二代林的8.8%~112.0%。【结论】山口林场秃杉的引种栽培技术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严平勇 《科技信息》2013,(13):465-466
红心杉与杉木造林对比试验调查结果表明:红心杉比杉木更具有抗逆性、适应性,形质更优,生长更快。在中等立地条件下,13a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11.8m、16.3cm和0.1209m3,比同等立地及相同经营管理水平的杉木分别提高了15.7%、19.0%和56.4%,经济效益增加45760元.hm-2,是本地区培育商品用材的优良树种。此外,立地条件对红心杉生长影响较大,Ⅱ类地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Ⅲ类地提高了24.2%、27.3%和90.4%,经济效益是Ⅲ类的2.1倍。要建设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红心杉用材林基地,应选择Ⅱ类地以上的立地,而Ⅲ类地只适合培育中、小径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