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弘婧  屈吉鸿  台书雅 《河南科学》2013,(11):2024-2028
针对北运河流域闸坝生态调度拟实现的目标,从水量、生态、环境和水华控制等方面建立了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方案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北运河流域闸坝生态调度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表明:TOPSIS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最优调度方案符合实际,且TOPSIS法的结果更便于决策。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受巨变,湖泊或淤为平陆或扩大数十倍,河流改道频繁,森林植被损毁殆尽,水土严重流失,灾害频仍。文章借鉴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和方志文献资料的科研成果,认为黄河南侵夺淮是淮河流域生态巨变的重要自然原因,但本时期因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盲目围湖造田、毁林垦荒以及明清两代政府大兴宫殿、保漕护陵等政治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它们的交相互织共同导致了本时期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3.
卢晓华 《科技资讯》2011,(8):151-152,154
论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做指导,就福建沿海某工作区为题,结合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特点和实际存在的生态问题,从遥感解译入手,由因子的选取,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制图体现结果,从而得出区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生态现状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云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对云南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全省各县市及地区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应用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和环境统计资料,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计算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评价了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该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最后,就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对象,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济南市城市生态承载力定量指标,构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包括城市生态支撑力模型、城市生态压力模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模型,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评价了济南市2004-2008年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状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综合生态损失度的顺义区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风险评价广泛应用于区域的生态影响评价,通过风险源、受体和暴露分析,来确定生态风险等级.该文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从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入手,计算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指数、脆弱度和生态损失度,根据不同种类和级别生态风险源的综合风险权重,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叠加分析,形成了3 146个生态风险小区.结果部分确定了3个生态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布、风险特点以及管理对策,从而使生态风险评价过程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8.
孙浩  江柳春  刘晓勇  徐聪荣  徐昕  马莉燕 《江西科学》2021,39(3):410-415,435
为合理评价江西省生态公益林典型林分的生态效益,在对不同林分的结构指标和功能指标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林分生态效益的层次结构模型,并用综合评分法对8种不同典型林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混交林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等方面最优,硬阔林在水源涵养功能方面最优,竹林在固土保肥、生物多样性方面最优,杉木林在净化大气功能方面最优;典型林分生态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混交林(1.0711)>硬阔林(1.0673)>软阔林(1.0080)>杉木林(0.9974)>竹林(0.9972)>马尾松林(0.9680)>国外松林(0.9661)>灌木林(0.9617),说明混交林和阔叶林的生态效益优于其他林分类型,其排序结果将为生态公益林差异化补偿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并建议在今后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中,加大对混交林和阔叶林的保护力度,对针叶纯林进行补植改造,提升全省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数学的生态住宅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建立了以自然环境、室内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准则层的生态住宅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我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参考前人对生态住宅评估体系的研究成果,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评价等级确定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通过专家赋值法和不等权计算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苏州市E花园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变换进行综合评价,评判结果是E花园的生态化程度等级为"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加高效地改善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环境,基于AHP技术的支持,选取研究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系统、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社会生态安全系统中的15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克孜勒苏河流域2008-202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安全处于上升状态,增长情况并不明显。预测至2020年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将持续处于较安全状态,但是并未达到安全状态。从戈壁产业和天然草场保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淮河水环境现状及问题,2014—2017年先后7次采集淮河干流(正阳关—老子山)19个断面的上覆水样和沉积物泥样,对上覆水和沉积物中关键污染物指标总磷(TP)及主要重金属(As、Cu、Pb、Zn)含量进行分析,探究淮河干流TP和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各污染物的环境影响效应作出评价。结果表明:11月各污染物含量明显低于6月,水动力过程影响比较大;各污染物质量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TP和As下降最明显;污染物来源分析显示,沉积物中TP主要受到面源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受点源污染影响;监测区间内淮河沉积物TP和4种重金属含量不具有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物理力学性质及膨胀性质试验,分析了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江淮分水岭的膨胀土成因类型、物质成分,研究了膨胀土的强度指标和胀缩性指标,对膨胀土提供了合理的强度参数;在进行渠道边坡设计、核算其边坡稳定时,应根据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合理地选择抗剪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引江济淮"输水干线浮游藻类与水体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拟议中的"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涉及长江、淮河两大河流的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在对"引江济淮"项目区主要水体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水体质量以及浮游藻类种类组成与数量以及藻类对水体质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巢湖与瓦埠湖及输水河流之间藻类结构具较高的相似性,两湖泊为中或富营养化型湖泊.单纯的输水可能不会改善巢湖和瓦埠湖的水质,应辅以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恢复湖泊的正常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淮河上游流域山丘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剖析了淮河上游流域山丘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针对区域实际,提出了端正思想认识、加强环保教育与环保队伍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严格计划生育、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洪泽湖河湖交汇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湖交汇区是洪泽湖湿地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库与缓冲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是研究湿地演化及驱动因素的重要手段。以淮河与洪泽湖在老子山镇(118.454°~118.692°E,33.166°~33.188°N)形成的河湖交汇区湿地为对象,对区域2003年、2008年、2013年三时相的高分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利用GIS技术和重心模型对10年间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转化特征、变化趋势及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土地利用以敞水区为主。10年来,挺水植物群落、养殖塘和农田的面积呈增加趋势,敞水区和乔灌植物群落呈减少趋势; ②土地利用转入类型及面积大小依次为挺水植物群落(1 535.15 hm2),养殖塘(984.09 hm2)和乔灌植物群落(440.33 hm2); 土地利用转出类型及面积大小依次为敞水区的1 711.72 hm2、养殖塘的503.69 hm2和挺水植物群落的482.71 hm2; ③区域乔灌植物群落分布重心总体往西北方向偏移,向外湖方向扩张,挺水植物群落分布重心总体往东北方向偏移,向东部水流下游急剧扩张; 农田与养殖塘的扩张方向一致,由西部的老淤积滩向东部的新淤积滩扩散。由此可见,围垦养殖导致湿地景观破碎度增加,生态功能丧失加剧,今后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6.
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中多环芳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机物污染是淮河的主要污染形式.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中的浓度较低.易于被悬浮物和沉积物吸附.为探讨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情况,2007年10月在淮南和蚌埠段采集悬浮物样品和表层沉积物样品.所采集的环境样品经自然风干后,利用二氯甲烷提取,无水硫酸钠和固相萃取柱组合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同时定性和定量检测其PAHs含量,获得了美国EPA优先表中所列的16种PAHs含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悬浮物和沉积物样品中PAHs的分布特征.并初步分析了蚌埠市饮水源区蚌埠闸处PAHs的超标情况.结果表明:①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环境样品中PAHs总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其悬浮物浓度范围为1 169.44~4 048.86 ng/g,表层沉积物中浓度范围为91.98~1 292.52 ng/g;②就单一组分而言,悬浮物中萘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中二苯并[a,h]蒽最高;③受采样点环境和PAHs本身性质影响,悬浮物中PAHs量远大于其沉积物中量,整体呈现悬浮物中以低环PAHs为主、沉积物中以高环PAHs为主的特征;④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蚌埠闸沉积物中PAHs超标严重,对蚌埠市的饮水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同时,此处悬浮物中PAHs含量也很高,潜在危害性更大,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基于Budyko假设和微分方程的淮河上中游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淮河上中游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不同时间尺度径流特征的影响,采用包括高流量、平均流量和低流量在内的7个流量指标表征径流变化特征,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滑动T检验识别各流量指标的突变年份,并利用推导出的流量指标变化微分方程改进原有的基于Budyko假设的方法,从而定量识别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并构建了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特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淮河上中游大部分径流特征在突变年份后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平均流量特征最为明显,下降幅度为2.25%~44.25%;高流量指标、汛期径流深与气候指标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59~0.987,低流量指标和非汛期径流深的相关性较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得大部分径流特征呈下降趋势,其中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其在息县、王家坝、鲁台子和蚌埠站的贡献率范围分别为87.55%~98.46%、80.91%~88.50%、80.42%~92.42%和83.23%~99.99%。  相似文献   

18.
淮河沉积物总磷和重金属沿程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沿程各城市下游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比上游断面高;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所有污染物均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TP和Cu受到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受磷的污染相对较轻;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还是综合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微。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表征淮河流域降水量非均匀性特征,建立年降水质心时间指标,以概化年内降水过程时间分布,从时域、空域、频域3个维度解析流域近55 a降水质心时间的总体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各典型站点近55a降水质心时间序列中全部存在28a的第一主周期;年降水质心时间序列突变年份多发生于1975—1989年,突变主要集中于淮河上中游地区;年降水质心时间序列多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说明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集中期有微弱的后移倾向;年降水质心时间随纬度增加而呈现明显的后推趋势,流域南北地区年降水质心时间可相差20 d左右,经度变化对年降水质心时间没有明显影响;淮河流域暴雨与大雨质心时间普遍迟于其他等级年降水质心时间,流域年降水质心时间对暴雨、大雨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大纵湖浮游动物群落演替特征和驱动因素,综合评价输水工程稳定运行后其水环境状况,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位于里下河腹部地区的大纵湖开展为期3a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逐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大纵湖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9种,其中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分别为33种、9种和7种;种间联结性检验统计量表明,大纵湖优势种总体上呈显著正关联,且关联性逐年增长,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623.17 个/L,呈下降趋势,平均生物量为1.63 mg/L,呈上升趋势,相较于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比重逐渐上升。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总氮和水温是影响大纵湖浮游动物物种演替的重要因子。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大纵湖污染情况,结果均为寡污,B/T指数与TLI富营养评价结果相符合,大纵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浮游动物对大纵湖水温、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有良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