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利用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包括西藏)1997~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模型将碳排放的影响因子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以及城乡人口结构效应和人均能源消费效应,并对江苏、河南、内蒙古和重庆4省区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域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各省区明显不同;CO2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省区差异,表现为东部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除青海、宁夏和海南3省碳排放强度仍在增加外,其他各省区均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表现为正向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则表现为负向效应,其中经济发展对4省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正向效应最大,而能源强度对4省区碳排放负向效应最大;乡村人口比例、城乡人均能源消费量对4省区碳排放量的影响有限且存在较弱的正负波动.  相似文献   

2.
当前甘肃民族地区持续恶化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有效治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事关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本文以甘南州为例,选取2000~2015年的数据,借助Eviews软件分别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建立ARMA模型,并以2011~2015年的实际值进行验证,得出模型预测效果较优的结论。最后利用该模型对2016~2018年甘南州城乡收入差距实施短期动态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三年甘南州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会持续拉大而相对差距逐年缩小,接着给出了进一步治理甘南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研究江苏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文明的差异。选取江苏省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住房建筑面积、城乡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品拥有量等要素,分析物质文明的差异;选取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城乡省级道德模范分布、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等要素,分析精神文明的差异。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消费心理、文化特质、生活环境等方面,分析城乡文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民族地区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民族地区经济与全国相比差距拉大,因此,民族地区依然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本文利用2012—2020年民族八省区相关数据,厘清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民族八省区经济、产业及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固定投资、人民生活及进出口贸易几方面评价民族八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民族八省区GDP占比仅增长0.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2%:39.3%:48.7%,科技创新水平滞后。文中提出了民族八省区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加大民族八省区扶持力度,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以区位优势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落实技术创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新疆统计年鉴》中1990~2010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农村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体制、资源因素等五个方面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以城乡收入差距比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了8个解释变量,分别是人均GDP、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财政支农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人均播种面积、城乡教育水平等。得出各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农村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财政支农比重排第二位、城乡二元对比系数排第三位、人均播种面积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运用平均值、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对2000-2009年西部地区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进行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低、增长速度快;西部城乡间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西部城镇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是影响西部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民族八省区的IK&D投入效率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进行了测算,并将民族八省区的投入、产出、R&D投入效率及其增长率同北京、上海、广东进行了比较。实证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的研发投入效率增长还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主要依赖于研发经费和人员的投入量;2.要素投入量只有在一定区间范围内才能有效提高研发效率;3.民族地区研发投入效率和效率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省城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乡总人口等数据,计算出反映地区差距的指数,并分析我国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并未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符合经济现象;同时揭示了农村居民消费倾向高于城市居民消费倾向,指出消除城乡差距,是增加国民收入、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民族地区面临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的双重"夹击",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根据六普数据,我们对民族八省区老龄化程度现状进行了分层界定;然后,基于第四次、五次、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计算20年间全国及民族八省区15~59岁劳动力人口占比情况,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现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和二元经济机构理论,采用1985—2008年的24组基尼系数、人均GDP和城乡收入比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试图找到我国经济增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收入分配不均等之间的关系。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尼系数总体确实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伴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现象在日趋加重。相对于经济增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根据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等性的事实及其不断恶化趋势,提出了若干促进与保障收入分配平等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1990—2010年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第三产业GDP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为样本,考察第三产业发展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这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且第三产业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单向Granger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镇和农村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进行了实证分析,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异系数来衡量,结果显示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分析了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地区问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得出我国地区间城镇收入分配趋势是趋同、农村收入分配趋势是趋散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8项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山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差异主要是由收入水平、福利水平、住房需求这3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白城市居民贫富差距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异,反映贫富差距,从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角度透视投资环境的优劣.在与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及基尼系数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较低,且贫富差距较大.进而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培育创业文化、普及教育等四方面提出白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投资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差异程度进行了测算.把农村居民收入的总体差距分解为地区结构差距和收入结构差距.在地区结构的分解中发现区域间的差距是构成总差距主体,但从时间序列看,区域内对总差距的影响程度逐步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农民收入的差异对区域内差距影响最大.在收入来源的结构分解中,发现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总差距的决定因素,但其对总差距的贡献度在不断降低,提高落后地区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降低差距的有效途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总差距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9-2005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选取8种具体的环境污染指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二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并不是全部的环境质量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有一些指标也呈现倒N型和线性关系,曲线形状与环境指标的选取和样本数据的选择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业合理收入差距的价值判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业收入差距扩大是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构建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我国行业合理收入差距模型,对我国行业合理收入差距进行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行业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强政府消除不合理行业收入差距的意愿和能力;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制等解决我国行业不合理收入差距的政策选择,从而能有效地解决行业不合理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以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比例作为城乡收入差距衡量指标,以按第三产业分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增长,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从消费水平的角度估计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成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牵动作用十分显著,政府通过发展战略与增长方式的调整,对通货膨胀进行严格控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可能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经济增长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