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清传奇杂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体戏曲形态,属于戏曲形态的变格。第一种是隐藏式组合体戏曲形态,构成组合体的各个独立的“组件”隐藏于一部传奇的体制之中。第二种是泛杂剧体戏曲形态,包括“泛杂剧体杂剧”和“泛杂剧体传奇”。第三种是寄生性组合体戏曲形态,指戏曲作品寄生于小说中而组合成的变体形态。这些戏曲形态打破了固有戏曲体制的限制,形成多样化的戏曲文体样式,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南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剧体样式,考察南杂剧得名的由来,南杂剧创制的历史进程及其活动的时代与地域,“南杂剧”一词最能体现南杂剧的本质特征,南杂剧是明代嘉、隆、万年间的数十年完成创制进程的,南杂剧经历了近400年的发展演变,但其活动中心始终不出江浙地区。  相似文献   

3.
对杂剧衰微的研究一直是杂剧研究的一个焦点。按批评形式的不同,对杂剧衰微的研究可以分为古典时期与现当代时期,每个时期的研究各具特点。整体来看,现有研究对杂剧衰微的原因探究得较多,而对杂剧衰微的表现,杂剧衰微的时期研究则较少,并且常见互左的观点,正是因为在杂剧衰微研究中对几个问题认识不清,才导致杂剧衰微研究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笔记小说,为后世戏曲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明杂剧文人化色彩突出的特质与《世说新语》在内容和体制上都有着内在的契合.所以,明杂剧中存在着不少以《世说新语》中的文人名士作故事作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明中后期杂剧的特色,是明杂剧中文人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换而言之,一种文学形式在某个时代就会打上某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因而,不论明杂剧如何赛不过元杂剧比不过明传奇,它依旧拥有着自己特有的特色。因而,明中后期的杂剧在思想方面自然有着自己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山东东平在元前期杂剧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东平在元前期杂剧发展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它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与汴京、大都之间有着密切的戏曲交流活动;它是元初集聚高质量的杂剧艺人最多的地区,并以特殊的地位决定着元杂剧的走势;它是最早将纽元子、刘耍和等特殊演技成熟运用于杂剧并形成自己独特演出形式的地区;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题材创作特征———水浒戏。  相似文献   

7.
美女连环计与貂蝉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剧《连环计》中,貂蝉自述为任昂之女。任昂显名于明初洪武年间,因此,这部杂剧就不可能是所谓元人无名氏之作,而是明初文人的作品。这部杂剧所表现的大团圆倾向,表明它产生于《三国志演义》之后,因此,可以断定,《三国志演义》是元代的作品,而不是产生于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8.
与元代政治、文化制度的变化相伴随,杂剧的主题和风格在前后期呈现着不同的特点。这种变化,既是时代特点在文学上的投影,更与作家素质的下降密切相关。此外,杂剧中心的南移。文人积习的回归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探讨元杂剧风格变化的原因,有助于认识杂剧乃至通俗文学发展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农家善恶义利观的素朴显现──张国宾杂剧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宾是元代前期集作家与演员于一身的通俗文艺家。与大多数沉迹市井间的书会才人有所不同,他出生于乡村,熟悉农家生活,体察百姓疾苦和他们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尽管他后来进入都市,做了教坊艺人,以编演杂剧为生计,但依然保持着淳厚朴实的农家品格,与劳苦大众的命运息息相通。他常常按照农民的意愿编演杂剧,用劳苦大众的眼光观察社会,评判善恶是非,恪守孝义廉节、惜孤怜贫、疾恶扬善等传统道德立场,讴歌不甘贫贱的奋发进取精神,赞美乐善好施的侠义行为,憎恶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势利之徒,使其精心编排的杂剧更多地具有平民化色彩和浓郁醇厚的泥土气息。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唐景崧《看棋亭杂剧十六种》思想倾向的研究,过多地从中挖掘其民主主义思想,对《看棋亭杂剧十六种》艺术成就的认识不够,都有失公允。从唐景崧朦胧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意识交织的女性观,以及他对以往功名留恋与现实无奈的矛盾思想与复杂心态在作品中的体现,认识《看棋亭杂剧十六种》的思想倾向。从编剧技巧、演出效果、采用弹腔和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认识《看棋亭杂剧十六种》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1):103-107
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全蜀艺文志》,是目前该书存世最早的刻本。该书卷三十八著录唐人元友谅籍贯属汶川一说,与同时期其他材料多有抵牾。经考辨,基本可以认定元友谅为汶川人之说不能成立。其次,通过爬梳元友谅及其相关人物生平事迹,似可推断元友谅是中唐诗人元结从子,籍贯为河南汝州,"汶川"应为"汝州"之误。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由于不被正统文人看重,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不多.学界花费很大精力发现的文献资料,不能解决元杂剧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当今学界一方面深感元杂剧研究文献资料的匮乏,却又忽略元散曲中所保存的大量珍贵的元杂剧文献资料.元散曲中所保存的元杂剧文献资料,是我们研究元杂剧最真实、直接、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即以元散曲中六个记录元杂剧演出与传播的套曲为据,重点探讨元散曲对促进元杂剧创作与演出、普及与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希望能够引起学界重视对元散曲中的元杂剧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袁克定、杨度等认为民主制总统五年一改选即发生动乱,国家难以承受,主张君主立宪,一劳永逸,属于激进派。袁克文等认为袁克定等急燥冒进,对袁世凯不利,属于缓进派。袁世凯在激进缓进之间摇摆,及日本表示支持,始决定激进,日本等国又表示反对,洪宪帝制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4.
西晋陈郡袁準是当时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因正史无传,今综合各种史料对其名姓爵里、生平交游等进行考证。集中体现袁準思想的是其二部子书《正论》、《正书》,但宋代以后二书亡佚。今辑佚所得,共计15000余字。《正论》佚文主要围绕经学展开;《正书》佚文则保存了大量袁準的政治主张,因受唐代名臣魏征的推崇而入选《群书治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元小说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元小说的产生和元小说研究的重要意义。对元小说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元小说的研究者及论文数量尚少,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元小说研究必将成为小说乃至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初平年间,袁术与孙坚联手控制荆州南阳郡与豫州。此后他们在面临战略进攻方向的选择时,决定进攻荆州,但孙坚在此役中阵亡。当时袁术、孙坚本可选择进攻兖州刘岱,如获胜能抑制曹操的兴起,以后还可与公孙瓒夹击袁绍。初平四年,袁术进攻兖州属于时机选择有误,结果他被曹操大败,退往扬州。此后他又犯了一系列战略性错误:派孙策平定江东;未对与曹操争兖州的吕布、张邈提供援助,不迎汉献帝而自己企图僭号。在与占据徐州的吕布交战失败后不久,他进攻陈国又遭曹操反击而损失颇重。袁术在面临重大战略选择时屡屡失误,最终导致其败亡。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分析颜真卿撰书的元次山墓碑碑文入手,对有关史料进行了爬梳析理,论证了元结和颜真卿这两位文武兼俱的中唐名臣之间的关系,评述了他们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及“见危不挠,临难遗身”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他的求索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桀骜不驯、奋发图强、矢志不移的楚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生长土壤;经世致用、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内在支撑;道家思想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领悟是屈原求索精神的气脉神韵。屈原的求索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存在价值的追求,对国家人民命运的索求,对人类终极理想的诉求和对宇宙自然知识的探求。这种求索精神在中国历史中具有无限的广延性,对中华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贾谊《吊屈原文》首用骚体"吊屈",其创作模式影响了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从自身政治遭遇出发,在精神上与屈原达到高度共鸣,发愤抒情,首吊屈原,在新的大一统历史背景下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历时性的文学阐释。他所开创的"吊屈"之先河,成为后世作家"吊屈"创作主题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魏源的改革发展观具有现代科学发展观的特质。文章对魏源的以人心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发展观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