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法东流后,地域性的佛教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佛教在中土的整体弘展进程。山东佛教形成规模源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僧朗及其僧团的建制与发展,而其所在地泰山亦成为山东佛教的影响中心。泰山佛教的起源与发展除了僧朗的贡献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潮,泰山本土信仰,道教思想,以及羊氏家族的尊崇都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佛教在泰山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之能够埋根于此并且延绵至后世而能兴盛。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是佛教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石窟寺、造像碑和佛教造像等。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些石刻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慈善公益事业,因受佛教慈悲观念和"福田"思想的影响,佛教寺院和僧人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慈善公益活动,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赈灾济贫、行医施药、凿井修桥、保护生态环境,为当时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所谓信仰论政治中的信仰,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建构,即通过权力对神人关系及其神圣性的垄断而展现出来的象征权力,它是经由宗教的、与非宗教的历史事件而逐步建构起来的。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来看,佛教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充分展现出了佛教信仰之神圣系统是如何进入王权的统治秩序,又如何通过王权的运作机制,成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建构的神圣性基础,从而重新塑造了国家统治及其权力秩序的合法性,具有一种普遍性的公权力之合法性的超越特征。可见,佛教信仰的实践及其表达,一旦与国家权力及其制度紧密整合,便会具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之信仰特征。就此而言,南诏大理国时期对于佛教信仰之推崇及其权力运作机制之中对佛教信仰的最大依赖,实际上就是这种信仰论政治之意义在佛教信仰中的具体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5.
佛教造像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北方曾盛极一时,但之后就迅速衰落。青州作为这一艺术形式向东传播的最后一站,是造像碑发展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州佛教造像碑呈现出碑与像相分离的特征,和关中、河洛地区相比,首先,青州佛教造像碑在碑阳构图上从先前重龛像装饰转为直接对主尊佛像的装饰;其次,重视对主佛背光纹饰的刻画,以繁缛的背光装饰烘托佛像的神性。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111-113
慈善是中国佛教观音信仰中的重要思想理念,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鲜明地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人文精神。慈善事业从观音信仰开始,从人们的慈悲之心开始。慈悲之心是无疆的大爱,是对一切众生的无私之爱。同时,要牢牢记取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令一切佛弟子不可须臾或忘的教导。努力去做一切舍身利他、受用众生的善行,让慈悲之心开出吉祥之花,用善良行为铺做五彩之路,伴随我们进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初传与道教初兴时期,这一时期佛道二教相互竞争、排斥而又相互吸收、融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时期佛教与道教争论的几个问题及二者的相通之处来研究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以门阀士族为主体的上流社会中,在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奢侈腐化之风。这种风气,严重地败坏了封建吏治;影响了封建统治的行政效能;阻碍了社会生产的进步。但在导致手工业领域畸形发展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刺激了某些生产部门的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9.
北朝时期,胡族入主中原,面对异族的统治,汉族士人表现出复杂和矛盾的政治心态。受北朝政局、经济环境、经学重振、正统观念变迁诸多 因素的影响,这种政治心态可分为谋利、以道为已任、功业、隐逸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迅速扩大,这一影响同样也波及了这时期的文学发展。反映到诗歌园地中来说,佛教在该时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北朝时期水灾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集中时段、间歇时段且涉及范围较广;水灾的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发生在秋季;水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按现今行政区划统计,山东、河南、河北、天津、苏北、山西地区为相对高发区。  相似文献   

12.
北朝时期水灾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集中时段、间歇时段且涉及范围较广;水灾的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发生在秋季;水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按现今行政区划统计,山东、河南、河北、天津、苏北、山西地区为相对高发区.  相似文献   

13.
北方地区低温灾害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集中时段和间歇时段;不同种类的低温灾害具有不同的高发季节,霜灾的高发季节为夏、秋两季;雪灾的高发季节在春、冬两季;冻灾的高发季节为冬季。不同种类的低温灾害具有不同的高发地区,霜灾的高发区为并州、雍州、肆州、汾州、敦煌镇;按现今的行政区划统计,山西、内蒙古地区为相对高发区。雪灾的高发区为北魏京师平城和柔然地区;按现今的行政区划统计,山西、内蒙古地区为相对高发区。北魏的邺郡为冻灾的高发区;按现今的行政区划统计,河北地区为相对高发区。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儒家仁政思想、中国古代天命思想和佛教慈悲思想影响,统治者秉承汉代遗风,以政府行为为主,通过安置流民、赈灾济荒、医疗救恤、社会养老、军人优抚等手段来实现社会保障。这些保障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社会弱势群体,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汉王朝的动荡倾覆,与汉王朝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汉代儒学也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玄学、道教、佛教的兴盛。在中原儒学日益没落之际,河西一隅却一反常态,儒学独树一帜,异常繁荣,不仅保存了两汉以来中原的儒学文化,而且还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北魏统一北方后,河西儒学对北魏贡献巨大,北魏统治者利用河西仕人及儒学,振兴了礼乐,完善了官制律令。北魏社会的许多领域都留有河西儒学的深深印记。  相似文献   

16.
三国两晋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土的初期阶段,当时的佛教活动中心北方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南方则在建康,而邻近洛阳的颍川郡(主要集中在郡治许昌)也有数位高僧的驻锡和游锡。高僧的佛教活动对颍川郡乃至中原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两晋时期,许昌几易胡汉政权之手,政局不稳严重阻碍了高僧硕德在该地区传法弘教,故对此时的佛教活跃程度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7.
六朝文学因其对形式美的过分执着追求,曾受到当时以及后世长达千余年的非难,但六朝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秀句"创作热潮,而六朝秀句这一文学现象,六朝文人的这种秀句创作精神对唐朝和历代中国诗歌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8.
北朝时期国家政府在灾后采取的节约措施主要有减膳损服、罢减享用、禁断屠杀、禁止造酒、减缩百官俸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辅助救灾的目的。总结北朝时期灾后节约措施,有助于为现代救灾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