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得之继承王阳明心学的观点,认为心是一切造作的根源,只有控制住自我的心,才能得道。儒家、道家、佛家,三者名异而实同,因为无论哪一家都是来阐明道的,而道是没有差别的。这也是朱得之所秉承于王阳明心学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老子》现存三个版本:简本、帛书本和传世本。简本和帛书本《老子》可据墓葬的年代确定其成书下限,时间相对较为统一。而传世本《老子》的成书时间较多分歧。依据《墨子》、《列子》、《尹文子》、《韩非子》和《说苑》等早期典籍所引,可以补证其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3.
《列子释文》直音例释中有很多反切与直音,本文对其中的直音进行了重点探讨,发现这些直音特点作用各异,文章为此进行了分类阐释。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张湛注《列子》所附《列子叙录》存有质疑,认为非刘向所作,是后世伪造。文章对历代质疑考辨后认为,流传至今的《列子叙录》确实出自刘向之手。  相似文献   

5.
《列子》的《天瑞》、《黄帝》、《仲尼》等篇,认为人性无智无情,要求达性之人“美恶爱憎不滑其心”,提出“无乐无知”是“无所不乐无所不知”的“真乐知”,反对逐情循欲而求生避死,体现了前期玄学——道家思想的特色。然而在《杨朱》篇中,《列子》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思想。在这里,人性不再是无情无欲的,而是有情有欲、有乐有苦、有爱有憎的,“从性而游”就是“欲无不尽,情无不达”的享乐主义,体现了后期玄学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取向是《列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列子》哲学形下个体生存重当生之乐,尤重身体之乐;而要得当生之乐,必依人之本性,重生贵己,虚静处世;个体惟顺命安时,虚己顺物,非名去智,方可虚静处世。《列子》哲学这种另类的个体生存方式予现时代个体生存以重要启示。个体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旨归,现时代要实现个体的和谐快乐,个体既要合理享受,又须旷达处世,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7.
三、《黄帝篇》:“心凝神释.骨肉都融.”《周穆王篇》:“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力命篇》“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侧谓之都亡所信,都亡所不信.”《杨朱篇》:“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  相似文献   

8.
《列子》对于死亡的观照和冥想具有时代特点,以自然为生死的本体,但同时强调体认当下,从个体存在出发抛弃虚名、贵身爱己、率性而为,这一审美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生命的美好追求。《列子》凭借反抗名教的超俗勇气,要求尊重独立的人格和意志,提出以个体、私利为第一、为基础的道德原则,并希望这种以个体的幸福、快乐为主体的道德原则能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这一思想蕴涵着现代社会性道德的萌芽,成为人性觉醒的先声。  相似文献   

9.
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康熙二十七年,《疏证》五卷本成,时阎氏五十有三。此后,阎氏将前四卷陆续修定为两卷。至康熙三十二年,已成八卷之本。但至康熙四十三年阎氏去世时,《疏证》并未最终成书。  相似文献   

10.
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取向是《列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列子》哲学形下个体生存重当生之乐,尤重身体之乐;而要得当生之乐,必依人之本性,重生贵己,虚静处世;个体惟顺命安时,虚己顺物,非名去智,方可虚静处世。《列子》哲学这种另类的个体生存方式予现时代个体生存以重要启示。个体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旨归,现时代要实现个体的和谐快乐,个体既要合理享受,又须旷达处世,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11.
《列子》非张谌伪作的看法,已经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学术界仍存在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今本《列子》:“从思想体系和语言风格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22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魏晋人的作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42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9月第2版)关于从思想体系、思想内容看,《列子》是先秦作品而不是魏晋作品的论证,详见另文《从思想史的角度论<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本文专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论证<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从语言使用方面,认为《列子》是魏晋人的作品,持这种看法的人虽有一些,但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还只有杨伯峻的《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此文最初发表于《新建设》杂志1956年7月号,后收入杨伯峻《列子集释》附录“辨伪文字辑略”中.持从语言使用上看《列子》可能是魏晋人作品的看法的人,大抵都本自杨伯峻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列子释文》中有很多特殊音切,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阐释了其性质、特点及有关规律,对研究《释文》和其它各类音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成书时限一直是不解之谜,本文以有力证据证明《金瓶梅》成书上限可定于万历元年。其主要证据为:一、第68回的“新河一带”“毁闸折坝”,“南河南徒,淤沙无水”、“疲弊之极”、“贼盗梗阻”等史实均发生于隆庆元年之后;二、第77、78回提到的济州管屯产生于嘉靖二十五年重修济宁卫之后,计亩征收银两,“秋税”、“夏税”均不征收实物,发生于万丙八年之后;三、书中所提到的三大丧和生辰八字按万年历推算均排在隆庆五、六年,梅节先生有证。总之,《金瓶梅》成书时间为万历元年至万历二十年。这是《金瓶梅》研究的一项新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4.
关于《周易》本经的成书年代,从古至今有种种异说,或认为它成书于殷末周初,或认为成书于西周末年,或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初年,更有甚,则认为它成书于西汉昭,宣间。本采用语言比较的方法,将《周易》本经中的大部分基本词汇,实词附加成份,虚词的运用等,与殷商甲骨,《尚书》,《诗经》,《左传》,诸子等先秦献进行了比较考察,确定《周易》本经成书的时间为殷末周初。  相似文献   

15.
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汉英两种语言都承载着深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等,以致汉英词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因此,翻译应是建立在了解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实现的,这些方法包括音译、直译、释义等。只有翻译与文化自然融合,才能达到民族间的真正交流。  相似文献   

16.
《朱子语类》叠置着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反映了言语意义←→语言意义的动态演变。师生即时问答所用词语具有文白并用雅俗交融、词语运用灵活多变、词语的联想和形象色彩、注重义理包容释道、南方地域方言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应用使许多词语有了新的活力,后人根据《孟子》的应用,对词语加以凝固组合.于是在汉语文学语言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加之格言、成语、典故、俗语的凝练、应用,使汉语文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于哲理性。它们丰富了汉语文学语言的词汇系统,推动了汉语文学语言的发表,我们从中也可窥见到汉语文学语言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以Alan E.Branch著的Export Practice and Management教材为例,将该教材正文内容全部转换为电子文本形式,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统计软件AntConc对该教材词汇用法进行研究。首先,统计教材的类符/形符比;然后,使用词形还原功能统计高频500实词,并与柯林斯常用词表进行对比分析词汇难度,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的学术、小说的高频500实词进行对比,考察语域造成的词频差异;最后,对教材中单词用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从时间词语"须臾之间"、"三时"及时点标志词"时"的使用,以及被动句式的选用上看,《燕丹子》的成书时代应在西汉之后。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的《诗论》是中国百年新诗史上最具科学性和逻辑性的诗学论著。《诗论》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基础上为诗话到诗学的转变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在体例上还有不够统一的地方。《陶渊明》一章与全书的体例不协调,这说明《诗论》具有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