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前秦贤相王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政权林立,征战不已,人民流离失所。在这种乱世中出现了一位蜀相诸葛亮般的杰出人物,他就是前秦丞相王猛,他帮助前秦王苻坚消除割据,统一北方,整顿法治,发展经济,使前秦社会出现了封建时代少有的治世局面。  相似文献   

2.
侯文昌 《科技信息》2009,(33):29-29
前秦是“十六国”时期北方最为强盛的政权之一,但他的强盛只是昙花一现。笔者认为这与他推行的氐族本位政策有关。该政策不仅体现在前秦政权组成人员的比例上,还体现在对其他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之举措中。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代。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是汉化最深的北朝国家之一。而苻坚是一位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的统治者,在对待民族关系上则实行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他重用王猛、权翼等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得到了其他各民族的拥护与支持。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苻坚的民族政策是进步的,为完成我国北方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先秦至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民族史观出现过多次变化与反复,魏晋时期的主流民族观传承自秦汉,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民族矛盾极端化的魏晋时期,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胡汉双方位的民族观视角,为此后苻坚民族思想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苻坚民族思想以天下观与民族观的统一和柔性民族政策为主要特点,以柔性政策取代征战杀伐的理念领先于当时时代,但由于理想化色彩浓重,其理论体系和现实尝试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与不足,因此无法避免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武汉国民政府,是广东国民政府的继续和发展,武汉国民政府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参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领导的,以国民党左派为主的,国共合作的,执行联俄、职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政权;它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因素,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政权。  相似文献   

6.
唐末黄巢起义和明末李自成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特点的两次疾风骤雨般夺取政权的农民战争。战争中,农民军以长途奔袭、掠抢财物、裹胁兵丁的流寇思想为出发点,以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取,集中力量占领都城为目标,充分利用旧政府内部的矛盾,依靠广大农民推翻了旧王朝。建立政权后,农民军首领的腐败,人才的匮乏,政策的失误,以及旧王朝残余势力的反扑和久窥中原的外敌的入侵。导致了新生政权的过速灭亡。两次起义相似的背景,相似的思路,相似的历程,相似的结局,从中不难看出黄巢起义对李自成起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帝制时代的父死子继,还是革命所造成的政权倾覆,或民主国家的政党轮替,新旧政权的更迭,都必然会对新政府的人事构成产生影响。北伐后,大批具有行政经验的“旧官僚”被纳入南京国民政府之中,在顺利实现政权更替的同时,亦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平稳过渡。然新政权使用新官僚,是为当然之事。吊诡的是,对于北伐之后的新政权而言,旧官僚固然“旧”,新官僚却似乎并不太“新”。这种“新旧杂糅,亦新亦旧”的现象虽为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个新政权却未能在官僚的人事构成上展示其新的一面,从而为其迅速沦为旧政权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在明清易代这个文化语境嬗变的特殊时期,历史物象成为士人们的情感寄托。士人们通过对历史物象的书写表达了对故国的哀思和对自己身份的重新审视,达到"心存即天下存"的目的。本文选取崇祯古琴、衣冠这两种和明朝有牵连的物件来探讨物象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物象所隐藏的身份认同,并认为这些物象的书写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异族政权企图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语境的反抗与对立。  相似文献   

9.
(1)广西新军的创办;(2)广西新军成立伊始,同盟会革命党人就在新军中发展组织,开展革命工作。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独立,实由广西新军促进;(2)广西新军不能通过武装起义夺取广西政权的原因:新军中同盟会领导人对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缺乏认识;革命党人政治上的短视,没有明确革命目标;领导新军的同盟会广西支部没有建立一个全省性的统一领导机构;广西革命党人缺乏对会党的正确认识,加上广西旧官僚、旧军阀势力的强大,广西独立后的政权终于落于桂系军阀陆荣廷手中。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苏维埃政权的知识分子政策急剧变动的重要时期,亦是知识分子的个人身份和政治态度的关键转折时期。高尔基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人物,他积极地参与了苏维埃文化的早期建设,他个人的感受、困惑、无奈和觉醒反映了该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11.
唐代勋官的实际意义余新忠勋官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与散官相近似的荣誉性称号。“勋官者,出于周、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阶爵之外,更为节级。”①唐代的勋官制度已相当成熟,从上柱国、柱国到云骑尉、武骑尉,自上而下共分十二级,以转为表示勋级的...  相似文献   

12.
北洋政府时期荒政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政府时期的荒政包括设立日常救济机构和临灾救济机构、防灾、灾荒的勘报和救济以及对义赈的鼓励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由于政权本身性质的原因,以及军阀纷争、财力拮据,北洋政府时期的荒政没有取得它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有独立社会地位的士阶层在楚国形成于楚庄王至楚惠王时期。楚国士的来源复杂,除了传统旧贵族的没落和平民知识分子上升为士之外,异族的政治避乱者、灭国将领、战俘及其后裔等,都成为楚士的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成为楚国的军事将领和中高级行政官员,为楚国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八旗武官的选任,直接关系到八旗的兴衰,有清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康熙时期,八旗武官的选任承前启后,用人方式突出地反映为:重军功,用才俊,这种用人方式,后来演化为八旗武选的两个基本原则,但康熙选官,重视宗亲势力、勋旧世家以及近臣亲随的任用,则承续了清初的传统,体现了满族注重身份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危机,毛泽东通过加强对苏区群众的科学文化教育、繁荣发展苏区文艺事业、加强党的政治宣传和动员、制定政策团结知识分子等一系列措施,为战胜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各种危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保障。毛泽东在苏区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指导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曹魏政权存在的多数时间内,对待宗室的政策是以禁锢为主,但在明帝曹叡统治时期,宗室政策有改善的迹象,宗室受禁锢的程度相对降低,具体表现在物质待遇改善、朝聘逐渐频繁、亲信解禁任职等多方面。总的来说,在明帝统治时期,曹魏宗室生活有了相对改善,甚至政治地位也有改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异族效应的认知机制,采用快速流刺激范式,让中国被试对本族面孔和异族面孔进行种族分类判断,记录被试在观看面孔时诱发的识别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在行为和ERP上均观察到了显著的种族效应:在行为上,被试对异族面孔的判断显著快于本族面孔,对正立面孔的判断显著快于倒置面孔;在脑电上,中国面孔诱发的RP波幅比高加索的更大.研究表明,面孔种族分类在RP阶段已经完成,由于知觉经验上的差别,二者在加工深度上不同.识别电位作为视觉加工的指标可用来揭示异族效应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分而治之"政策是英国占领缅甸时期所采取的殖民统治政策,该政策在历史上给缅甸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缅甸前政府统治时期又是一个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并日益激化的时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与"分而治之"政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以"分而治之"政策的历史危害及造成前政府统治时期一系列政策决策失误为线索,来探讨双方的关系。指明"分而治之"政策作为旧殖民主义的产物仍是缅甸民族问题和平解决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历史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过渡可能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道路,由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越来越激化,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形式推翻资产阶级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转变;另一条是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引发资本主义自我扬弃,自发地变革不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渐进却又实质性地向社会主义转化。  相似文献   

20.
汉末扬州的山越人主要是秦汉时期南方越人的后裔。孙权对之施以安抚为主、辅以武功的民族政策,先以守而安之为主,对降附的山民,强者补兵,羸者补户,政权强大后,对山越由守转攻。孙权的安抚政策是很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