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估可以为旅游部门开发旅游资源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1-2010年西宁地区逐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间计算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分析50年来两指数年内变化特征;计算逐年四季的THI和K值,研究四季中两指数的变化趋势;将两指数值与人体生理感受级别对应,并依据生理气候评价分级指标测算逐年各月西宁市游客体感舒适度.结果表明:(1)THI年内逐月变化曲线呈倒"U"型,指数变化表现为先增后降,峰值所在时段在6~8月,且THI年内振幅逐年减小.不同季节THI变动振幅差异较明显,冬季THI的线性递增率是其他季节的7~20倍,其年际变幅也远大于春、夏、秋季;(2)K值年内变化曲线呈倒"U"型,指数表现为先增后降,且其年内振幅也逐年减小.峰值(K-600,人体感受为凉、舒适和暖)所处时间段逐年递增,由1975年的7个月延长到2005年的9个月;K在各个季节的年际变化均表现为逐年递增,并且夏季K值线性倾向率远高于冬季,反映出西宁地区暖季和冷季舒适程度都在增加,但是暖季舒适化趋势更加明显;(3)西宁近50年来逐月气候舒适程度分属于很舒适、舒适、不舒适、很不舒适四级,其中6、7、8月多属于非常舒适、舒适,5月和9月舒适度出现不规律的舒适或不舒适的年际交替,4月和10月出现不舒适的概率居多,11月至翌年3月旅游气候多表现为很不舒适. 相似文献
2.
3.
海香李强刘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4):111-113
本文以管涔山为研究区域,选取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对该区域气候舒适度指数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逐月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考虑研究区旅游资源价值、景点特色、旅游条件等因素,对管涔山不同时期的旅游主题形式进行了设计,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新思路,以期对管涔山旅游发展规划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旅游者的出游安排有较好的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4.
旅游气候舒适度对旅游者出行以及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山西省气象站50年气象站的资料,对反映气候舒适度的两个指数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进行计算,并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从年代、年际两个方面对山西省50年来4月、5月、9月及10月的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总体变化趋势和站点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从气候适宜度的总体变化来看,山西省这4个月的温湿指数表现为上升的趋势,风寒指数表现为下降的趋势,都朝着人体感觉更加舒适的方向变化,且山西省的旅游适宜期总体上有延长的趋势;从空间变化趋势来看,得出了在山西省的西南—东北一线,即五台山、原平、太原、隰县、临汾等站点,温湿指数上升趋势明显,风寒指数下降趋势明显的结论,为山西省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活动组织开展提供了气象气候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温湿指数和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根据丰都县气象站的30年整编资料、县内区域自动站资料和1983年山地气候考察资料,对其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分析表明:丰都海拔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仲春(4月)、初夏(5-6月)、秋季(9-10月)气候舒适度较好,适宜全县旅游度假.初春(3月)舒适度指数偏差,仅适宜平坝河谷地区旅游度假;盛夏(7-8月)中高山区气候凉爽,适宜消暑度假游,但盛夏河谷丘陵地区天气炎热,舒适度较差,不太适宜度假旅游;冬季(12-2月)高山地地区积雪资源丰富,适宜冰雪游,冬季河谷丘陵地区湿度大、雾气重,不太适宜旅游度假.同时,在开发旅游气候资源时,必须完善暴雨、洪涝、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应急防范措施,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西省2011―2020年监测数据研究分析,发现江西省近10 a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较高,"舒适"等级整体占比已经达36.22%.温湿指数与风效指数均呈现出倒"V"型单峰特征,皆在7月达到峰值."舒适"程度高的城市主要位于井冈山与赣南地区.庐山为"寒冷"程度最高的城市.庐山、井冈山两地未出现"闷热"天气.从地市来看,赣州占据了感觉程度为"舒适""冷"与"热"的榜首,九江为"寒冷"程度最高地市,鹰潭为"闷热"程度最高地市,江西省人居环境舒适度各等级整体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舒适""寒冷""热""冷""闷热".5月最为"舒适",1月最为寒冷.7月、8月最为闷热.这些可为生态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运用新模型,计算了中国41个热点城市的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等级和时段,并对气候舒适度的南北变化进行了分析.依据舒适期的年内分布划分出4种舒适度类型:夏适宜型包括哈尔滨等城市,年内气候舒适度呈倒"U"形变化,不舒适期较长;春秋适宜型包括北京等城市,气候舒适度呈"M"形变化;冬适宜型包括广州等城市,气候舒适度呈"U"形变化;四季适宜型只有昆明,气候舒适度呈倒宽"U"形变化.年综合舒适指数在北纬25°左右最高,以北纬25°为界,以北地区随纬度的降低,综合舒适指数逐步增加,以南地区随纬度的降低,综合舒适指数逐步减小.夏季气候舒适度指数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冬季气候舒适度随纬度降低而升高,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9.
枢纽中心和拥有高价值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是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其旅游细分市场很大程度受气候舒适度的制约.四川省尚无目的地尺度的气候舒适度评估,据此,获取了四川省28个主要旅游目的地1986-2015年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利用Terjung舒适指数、系统聚类以及月气候舒适集中指数等方法,评价了上述目的地的气候舒适度.结果显示:1)25个目的地至少有5个月及以上的整体气候舒适度适宜旅游,23~25个目的地4,5,9,10月的气候舒适度适宜旅游天数比较集中;2)按照气候适宜旅游的程度,28个目的地的气候舒适度可分为5种类型,即:长季舒暖型,中长季暖夏型,中季热夏型,中季闷夏型,短季凉夏型;3)西昌、九寨沟、北川、雅安等目的地的气候舒适度适宜夏季避暑,而所研究的目的地的气候舒适度都不适宜冬季避寒.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选取汉中市各县区1971—2010年40年逐日的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资料,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公式对汉中各县区历年的气候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汉中市除了冬季12月和1月舒适度为冷,属于不适宜期外,2月到10月都比较适合旅游活动,属于最佳旅游期。为旅游部门实施综合开发、分类指导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也为人们在汉中旅游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平凉市崆峒山旅游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凉市7县(区)气象观测站1961 -2010年近5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平凉市及主要旅游景点崆峒山的气候特征.根据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日平均值,计算出各县区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及各舒适度等级所占日数的年分布和历年平均值.利用1986-2010年崆峒山客流量资料,对崆峒山客流量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年内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凉市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体感表现为冷感到舒适,适宜人们旅游疗养.7县(区)人体舒适度较高,适宜居住时间近6个月.夏季人体舒适度最高,处于舒适水平;春、秋季人体舒适度基本一致,处于较舒适水平;冬季人体舒适度较低,处于不舒适水平.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7县(区)人体舒适度差异明显,其中舒适度较高的县(区)为崆峒、崇信、泾川、灵台,其次为庄浪、华亭、静宁.崆峒山客流量与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年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江苏省旅游舒适度精细化估算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以江苏省1971~2008年气象站的气象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参照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级标准,对江苏省各地区实际地形下的旅游舒适度进行精细化估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江苏省的最佳旅游时间为3月下旬~6月上旬、9月中旬~11月上旬这两个时间段,其中5月,10月最舒适.季节上,春秋两季全省范围都很舒适,其中苏南、苏中地区最为舒适;夏季除江苏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和西北丘陵地区相对舒适之外,其他地区普遍高温,不建议进行旅游活动;冬季全省范围寒冷干燥,舒适度指数低,不适宜旅游.就每个季节舒适情况来看,秋季〉春季〉夏季〉冬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将在西部地区引起显著的地表覆盖变化。根据最新的全球地表特征数据库资料和21世纪初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三大重点建设工程的具体规划,得出两种植被,即现实植被和虚拟植被。并利用RIEMS—TEA模式,通过一次敏感性试验,发现西部地区绿化明显影响东亚的季风系统和中国东部季风区气候。模拟试验显示,中国西部绿化会明显增强东亚夏季风,这将会加强中国东部由南向北的水汽输送,并有利于输送邻近海洋的水汽到大陆,使得中国大陆东部季风区整体出现降温、增湿和降水增加。而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受影响的程度在垂直方向上都已超出了边界层之外。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68—2009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1968—2008年月平均中国160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使用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冬季中东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中东急流存在3个主要EOF空间模态(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6.9%、20.9%和17.0%),第1模态反映了急流核下游的急流变化特征,第2模态反映了急流区域的南北反相变化特征,第3模态反映了急流核上游的急流变化特征;冬季中东急流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存在2~4年和准8年的周期振荡。冬季中东急流与中国西南地区气温(华南地区降水)呈显著负(正)相关关系;中东急流偏强、偏弱年的中国气温及降水差值显著区域分别位于西南地区(最大差值达3°C)和华南大范围地区(最大差值达180 mm)。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2~2004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主要捕捞鱼种的生物学资料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对东海区近3 a季节间的资源密度、渔业生物学性状以及历年来的渔获群落结构组成、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动态比较,分析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维持在历史高水平,但主要是依赖于超高的捕捞力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使群体资源得到暂时的养护等措施.主要经济鱼种的亲鱼量年间变化不大且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渔获物小型化、利用资源主体以当龄鱼为主、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下降等过度捕捞现象十分明显,资源基础相当脆弱,渔业资源衰退之势仍在加剧.秋季调查资源密度的年间波动取决于补充量水平,其水平的高低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ENSO事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NSO事件是影响全球气候异常的强信号 ,目前人们就ENSO事件对我国气候影响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夏季旱涝、台风和东北低温上 ,而在其对气候的季节影响方面研究的较少 .本文主要利用 1915年至 1998年我国东部 36个站点的月降水量等数据资料 ,采用X2 检验的统计方法 ,试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序列上来研究我国四季降水与EN SO事件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 :ENSO事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随季节、地区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特点 .夏季和秋季是ENSO事件与中国季节降水相关较显著的季节 ,其中尤以秋季更为显著 ,华北和华中地区是相关较好的地区 .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中国东部691个数据记录较完整的站点, 统计各站点1971—2010年间每年每季的热日、冷日和舒适日天数, 利用温湿指数(THI), 评价中国东部季风区近40年的舒适度变化, 并结合未来情景下气象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展望21世纪末中国东部地区的舒适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971—2010年间, 中国东部季风区在一定程度上变暖, 东北和华南的气候敏感度高于其他地区, 沿海的气候敏感度高于内陆, 东北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以2008年浒苔暴发期间每隔5天的海表温度和风场做强迫场,利用POM模型模拟得到2008年黄海浒苔事件期间的环流场.模拟的夏季黄海近岸表层流向北流动,流速较大;山东半岛南岸表层流向东北流动,流速较小.模拟结果显示,表层流场主要受到风向的影响.在夏季,黄海近岸表层流为向北然后转为向东北流动,形成顺时针旋转的环流.而环流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