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33年来开展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点.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先后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综合减灾、灾害风险防范研究,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国家减灾规划编制,以及发起并组织国际“综合风险防范”核心科学计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学科体系不完善、学术带头人不足、研究团队规模较小以及实验平台整合不力等挑战,亟需面向全球和国家防灾减灾、综合风险防范、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性需求,在区域致灾-成害机制与动力学模拟、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精准评估、综合灾害(特别是碳排放)风险防范模式等领域争取重大突破,从而引领全球灾害风险科学,为建设地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风险可保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险是提高灾后恢复力的一个重要金融工具,但数据分析表明保险在灾后恢复中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例如,目前我国自然灾害保险赔偿仅占自然灾害总损失3%左右,这一现象背后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自然灾害风险可保性研究严重滞后,为此,本文从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特征和可保性风险特征着手,论述了两者存在的表象矛盾与相对统一之处,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可保性的概念,试图为发展自然灾害保险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本研究针对性地分析了自然灾害保险产品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蛟河市为研究区,以该地区多源数据为基础,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进行综合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运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层次分析法(AHP)评价了区域泥石流灾害综合风险,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蛟河市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当地极端降雨条件有密切联系;泥石流灾害风险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蛟河市区中部及西南部的天岗、庆岭、松江三镇为泥石流高风险区,而东北部的前进乡和西北部的天北镇风险较低,南部的漂河镇具有较高潜在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为蛟河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并加强了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4.
姜卉  李天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3):173-181
全球范围自然灾害频发,灾损不断加重。对自然灾害与风险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与回顾,有助于聚焦相关领域研究核心,挖掘演变趋势,把握研究方向。本研究使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0年至2022年13年中自然灾害事件与风险交叉领域共6817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期刊发表分析、关键词演化分析、关键词突发性检测与文献共被引分析。研究发现,利用可视化、机器学习、聚类分析和预测模型等信息技术研究经济、社会脆弱性和韧性逐渐成为领域新兴研究趋势;领域研究方向从2010年前后对自然灾害的因素分析转向2020年前后对灾害造成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樊守伟  严艳  张少杰 《河南科学》2013,(8):1322-1327
旅游风险的存在成为客观事实.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者的出游方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高度自主性、深度参与性、极度挑战性为主要特征的背包旅游,不仅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其中,且具有异于传统旅游方式的抵抗风险性.以秦岭山地的背包旅游为实证,运用双因素理论,建立感知风险模型,对国内背包客的感知风险进行量化,同时进行深度分析,以期在实践上为背包旅游安全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对于背包客而言:①救援救助感知风险较大,反映出我国在旅游安全救助方面工作的缺失.②住宿业感知风险不大而因通讯设施、旅游交通引起的感知风险则尤为令其担心.③自然灾害也存在较大隐患,但背包客不畏风险的态度仍决定了他们将是如今风险旅游业中重要的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6.
在对影响农民参与农业保险意愿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重庆市503户农户的调查资料,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纯收入水平、自然灾害发生风险预期、农产品价格预期、保险缴费水平和保险赔付效率等因素对农业保险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自然灾害发生风险预期、农产品价格预期是影响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而非农收入水平和政府补贴对其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行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旨在探讨大尺度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实施评价,为生态系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提供科技支持。选择10种自然灾害作为生态风险源,22种生态系统作为风险受体,并考虑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在各单项灾害生态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制图。评价结果显示,从诸种自然灾害风...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灾害系统论”和“地球圈层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比利时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的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和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灾害数据库(NatCat)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在重点对本世纪以来的全球变化进程与自然灾害趋势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之间通过动态互馈机制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全球变化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集团化经营的风险机制,建立了企业集团风险理论方程.对影响集团风险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对推动我国企业集团化理论的研究和企业集团的组建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全面地影响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也使自然灾害风险显示出新的特征:自然灾害事件或社会灾害风险持续增多,灾害风险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全球性特征,自然灾害风险的传播与转移现象显著增强。全球化过程不仅积极地推进自然灾害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为应对全球化新形势,建议:提高全球化进程中自然灾害风险特征的认识;把灾害风险管理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积极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切实加强对新型灾害和突发灾害地防御;积极开展减灾防灾领域地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平台,利用Bibexcel、VOSviewer与Cite SpaceⅢ软件对洪涝灾害风险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洪涝灾害风险研究蓬勃发展,自然科学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区域合作水平很高,该领域的科研中心为欧洲,北京和南京为中国的科研中心;基于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分析了主要科研团队以及高被引作者;通过关键词共现技术分析出气候变化、水文、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等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加强应急管理、系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10年来,中国减灾能力、现代化综合救援能力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新时代应急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防灾减灾研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灾害大数据平台在灾害防控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中国自然灾害频发、高发的现状与趋势,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存在本底数据、机理认识、风险预测的挑战。未来应重点加强自然灾害基础研究、监测预警体系构建、韧性社会建设、科普教育、自然灾害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营造宜居地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洪水风险分析是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的重要途径。现有洪水分析方法缺少体系化流程,导致洪水应急时间紧迫、信息匮乏。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全息建模(hierarchical holographic modeling,HHM)与风险过滤、评级与管理(risk filtering,ranking and management framework , RFRM)和要素-对象-结果模型(element-object-consequence,EOC)的暴雨洪水灾害风险识别、筛选与表达方法。首先,构建暴雨洪水人力、设备、环境、应急管理、信息五个方面风险辨识框架,确定出暴雨洪水系统初始风险要素。其次,基于RFRM方法理论将初始要素情景按照约束条件过滤,形成主要风险情景。之后,结合贝叶斯定理对暴雨洪水灾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化评级,筛选暴雨洪水灾害的高危风险情景。最后,将暴雨洪水高危风险情景基于EOC风险概念模型参数化,并采用Protégé软件结构化表达。研究结果可以为暴雨洪水灾害应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优化暴雨洪水灾害抢险救灾和防灾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威胁之一。基于防灾减灾的文献回顾和现有防灾减灾机制的梳理,解析了“一带一路”沿线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1)跨境防灾减灾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重视,国际研究相对成熟,更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作用,强调建立评估体系对跨区域灾害进行评判,以完善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国内研究总体处于起步状态,主要集中在对跨境防灾减灾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对策及跨境防灾减灾合作机制研究。(2)现行的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主要集中在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的高层互动与外交对话机制、国家间防灾减灾制度框架与管理体系对接、防灾减灾技术与预警的共享机制等4个方面。(3)中国与沿线国家仍需从加强政治互信,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平台,建立合作协商机制,防灾科技走出去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旅游地各类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各类损失越来越重,因此,对旅游地自然灾害采取综合风险管理迫在眉睫.通过对旅游地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概念、方法及内容界定、分析与探讨,建立了旅游地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以期为旅游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及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韩心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5):10984-10991
为了解我国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及热点,选取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近30年关于风险评估的1118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ndNot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对发文时间及数量、发表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新兴主题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评估经历初始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和缓慢发展阶段;发文量较多的期刊数量虽然不多,但总发文量较大;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发表在2001至2010年间,且高被引文献主要涉及金融和自然灾害风险;我国风险评估的主题主要包含生态环境风险、健康风险、金融风险、信息安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电力系统风险、食品安全风险;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是大数据技术、生态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灾害风险、风险情景概念的界定,提出灾害风险情景的类型及组合方式.针对灾害情景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本程序,提出灾害情景风险的表达方式.本文强调,灾害风险只有在一定的情景组合条件下,才有表达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才有进一步服务于区域防灾减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