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16-120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科学界定,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环境6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安徽省2012年16个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分为4个等级:最高(合肥),较高(芜湖、铜陵、淮北、马鞍山、淮南、黄山),中等(池州、宣城、滁州、蚌埠),较低(六安、安庆、亳州、宿州),最低(阜阳).不同城市之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同一城市不同准则层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7):1173-1177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5个方面构建了具有27个指标的测度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09—2013年平顶山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具有良好稳定的发展态势,综合发展程度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在生态环境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对特定区域城镇化发展进行质量评价很有必要.从人口、经济、服务设施、宜居和城乡统筹5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宁夏沿黄城市带的10个地区为例,选取2016年的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和熵权法计算评价结果,将结果导入ArcGIS做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图,再...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为例,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城镇化效率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方法,综合测算了2002—2014年福建省城镇化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Malmquist效率;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福建省城镇化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化上看,福建省城镇化Malmquist效率整体上处于不平衡的增长阶段,未达到理想状态,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波浪式上升态势,纯技术效率则总体偏高并略微上升;从空间演化上看,福建省城镇化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城镇化效率为HH类型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厦门、泉州等地,面积增加且空间上具有向外部区域扩散的现象,LL类型的地区集中于三明、南平等地,面积略微下降且空间格局保持稳定.文章的研究旨在为福建省资源配置、城镇化规划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考虑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更应该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核心任务是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重点包括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等。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要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对金融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突破金融服务对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制约因素,必须在金融制度、融资模式、资本市场体系等多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质量、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公共服务、景观环境5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构建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定量评价2010年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并结合GeoDA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相关性和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1)整体上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即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其中苏南在5个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而苏中在公共服务、景观环境方面相对较弱,苏北则在经济质量、基础设施、人民生活方面相对较弱;2)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相似区域之间的空间集聚特征,但仍有少部分县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是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区.2012年,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均超过了34%,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长期以来经济带城镇化呈现典型的粗放外延发展特征,存在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以霍州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乏力、土地资源供给趋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济带应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转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口规模、人民生活、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口城市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地级以上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是决定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偏低,城市间差距明显;人口城市化质量较高的城市在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不足;我国人口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和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异明显。因此,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效率提升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通过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2003—2016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研究发现: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郑州大都市区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优于核心发展区和联动辐射区;技术优先型的地级市少于效率优先型的地级市。因此,优化资源配置、转变产业结构等方式是河南省提高新型城镇化效率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5):817-823
基于健康城镇化的内涵,构建健康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来定量评价安徽省健康城镇化水平发展状况,运用综合评价方法解析安徽省健康城镇化水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省健康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研究时段内各市域间健康城镇化水平差异呈U型发展过程.3安徽省健康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低-高的两极分化态势.总体表现出以中部为分界线,西部发展较差,东部发展相对较好的空间格局.4安徽省健康城镇化高水平区域呈现出中部-东北部-中东部的集中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研究采用复合指标测度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对城镇化指数进行适当修正后,对福建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2000-2014年的协调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期间,福建省整体上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且土地城镇化过度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2002年为严重失调阶段,2003-2007年属于轻度失调阶段,2008-2013年发展到濒临失调阶段,至2014年福建省整体协调发展度达到勉强协调,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城市形态分析与城镇化质量评估是城市化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文章借助RS和GIS技术提取出浙江省11个主要城市在1993年、2003年和2014年的建成区信息,并利用形状指数、紧凑度、分形分维、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及城市重心转移等指标对浙江省城市形态进行了测度.并基于熵值法对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共23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靳美娟 《河南科学》2012,30(1):119-121
运用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得出陕西省应从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入手,以尽快提升陕西省城市化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时间特征和产业结构特征的分析,发现福建省服务业发展表现为高层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步上升、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步下降、服务业产业结构不稳定等特征;此外,福建省服务业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有较大差异,显示出服务业各要素具有同等重要性。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2002—2020年江西省438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分布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i)在时序演变上,以2013年为分界点,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长呈现前缓后陡的“M”型特征,不同类型旅游景区增长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ii)在空间维度上,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高密度区经历单核状集聚—散点状分布—组团式结构的空间演化过程,并逐步形成环鄱阳湖的“O”型核密度结构,空间分布具有环湖、亲水、沿路等显著特征,空间方向分布在总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随着时间演化由北往南迁移,标准差椭圆整体呈现小幅度逆时针旋转;(iii)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化主要受自然环境涵养力、经济发展推动力、市场需求拉动力、区位交通辐射力、旅游资源内驱力及政策制度调控力等多种内外部力量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质是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平衡,本文分析了福建省近10年来耕地-人口-粮食之间的动态变化,在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系数的概念,以平衡系数为标准将福建省的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并以平衡系数校正耕地统计面积,进一步分析了福建省耕地统计面积与校正面积增减变化的时空差异.并提出加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宣传教育力度,健全法制、制定耕地总量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指标,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农田生态建设等多项措施以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福建实际情况,选取12项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福建省各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对各县域进行排序和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县域之间、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利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得出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对跨国公司与中国产业集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集聚动态演化机制模型,在新形势下,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应坚持产业集聚导向。  相似文献   

19.
选取1997年、2002年和2007年3个时期的数据,对福建省9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值分别为48.40%、39.82%和36.88%;1997年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山区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而2002年和2007年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山区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不同年份福建省各地区产业多样性均较高,各产业部门发展较均衡,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宁德龙岩福州南平三明漳州莆田泉州厦门的规律,总体上表现出山区地区的产业多样性指数高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