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皎 《奇闻怪事》2010,(6):1-2,35
本文以贵州青岩古镇在历经三次旅游(规划)开发后所呈现出的旅游现状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对其特性的总结来印证中国旅游规划进程的阶段分期及其特征,另一方面结合旅游人类学(旅游)场域理论来分析,造成此旅游规划开发实况的内质原由;并望通过这一阐释和说明,一方面能在旅游研究中突显旅游人类学学科的实效价值,另一方面也希望此研究成果能为今后旅游(规划)开发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对于哈木谷来说,黑皮是个外人。黑皮已经记不清楚自己第一次来哈木谷是什么时候了。2005年,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CBIK)的座谈会上,一直在哈木谷组织村民搞旅游的退休干部刘赞和黑皮打了个招呼,这样两个人就算是认识了。带一拨一拨非政府组织(NGO)来哈木谷做过几次项目考察之后,2007年夏天,黑皮辞掉在北京的工作,又来找刘赞了。这次,他想自己投资跟村里人一起搞“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3.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坑地区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已有若干旅游项目获得初步开发。今后,小坑的旅游规划和并发应当以生态旅游为中心,并根据本地实际,采取相应的规划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数据匮乏与可用性差是长期困扰人因可靠性分析(HRA)的一大难题。在秦山核电厂HRA过程中用秦山核电厂全尺寸模拟机实施了操纵员可靠性实验。该项实验选择包含技能型、规则型和知识型3种认知类型以及对电厂运行安全有重大影响的23个异常事件(55个HIs界面),对38名操纵员事件响应状况和时间进行录像和记录,取得764个数据点,经数据处理和分析后获得适合秦山核电厂系统与人员特性的HRA/HCR模型基本参数。介绍了该实验的背景、理论、方法、过程、结果及与国外数据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羊楼洞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旅游名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羊楼洞砖茶(洞茶)的原产地。本文主要研究羊楼洞村的旅游名村打造对策,并建议:(1)中请“中国砖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的命名;(2)定期举办羊横洞砖茶文化节;(3)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申请羊楼洞相关旅游景区的A级旅游景区评定;(5)加强羊楼洞砖茶的文化旅游开发;(6)发展农业生态旅游;(7)打造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J(α)(M(α))-模格和D(α)(J(α),M(α))-分配格,证明了它们的某些基本性质由对这些格类的研究可以得到和推出一般格具有的在点局部上的与模格或分配格有密切关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3):42-42
最近,我校4个项目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07年度立项资助,这四个项目分别为经济与管理学院贡秋扎西讲师的《西藏农牧区金融发展问题研究》(青年项目)、公教部卫绒娥副教授的《教育公平与西藏教育发展研究》(西部项目)、旅游与外语学院周玲强副教授的《基于认证管理的西藏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西部项目)和史民英副教授的《西藏地区藏、汉、英三语教学绩效分析与研究》(西部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虚拟专用网(VPN),尤其是IP-VPN的相关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IP-VPN的虚拟专用路由网(VPRN)和虚拟专用局域网 (VPLS)两种类型。着重讨论了VPRN的两种实现机制--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BGP/MPLS)和虚拟路由器(VR),并进行了比较。实现了一种VPLS--虚拟局域网(VLAN)。最后从理论上探讨了基于网络的VPN的服务质量(QoS)并提出了一种VPN QoS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测量原理及其在稳定控制中的应用,提出了观测线性化原理,即通过在线追踪观测使非线性方程线性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使系统状态逼近设定目标的目标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局部总线是微型计算机中处理器/存储器与外围控制部件、扩展卡之间的互连接口。PCI总线接口技术以其在数据传输方面的优异性能在计算机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结合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外部设备的项目开发要求,设计了一种实用的有限状态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点.该文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314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法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结构呈“南北均衡和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2)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特定区域空间上呈数量规模集聚,空间密度呈“双核中心,次级中心零星分布”态势,冷热分区与集聚核心中心高度吻合.3)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点集系统空间分形结构特征明显,空间分布无显著的标度区,分形结构较为简单.4) 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研究结果印证了314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培育重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旅游业,是否存在“旅游资源诅咒”现象?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其旅游经济增长是否快速?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以CNKI中的CSSCI文献库和核心期刊文献库检索为基础,梳理了2001年至今关于“旅游资源诅咒”、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进行了述评,提出改进建议,并进一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森林覆盖下的林场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或农村社区的“表露于外”而“备受关注”,随着林场禁伐和国营林场的转制改革,林场社区原本在事业单位建制下的“身份优越”和“工资丰厚”越发与现实相悖,也越发坠入贫困的“深渊”.基于为期2年的跟踪调查,在梳理薄刀峰林场旅游和社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旅游驱动下的社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薄刀峰林场社区空间形态及其空间组织的演进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当前,旅游已成为薄刀峰林场社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的主要依靠.但由于长期依赖于“打工经济”,外出务工依然是薄刀峰林场目前最主要的就业形式; 2)1995年~2015年,薄刀峰林场社区在空间形态上经历了由“分而居”向“聚而居+混而居”的转变过程,相应的在空间组织上也经历着由“三镇独立”向“一核三区”的演进过程,而导致林场社区空间形态和空间组织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发展下的交通区位变迁.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西省安康市旅游业发展及城乡统筹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基于旅游环境优化的安康城乡统筹发展模式:①以自然村庄为基准的构建休闲农业观光园的"村镇化"统筹模式;②以旅游景区为平台的构建服务体系的"小城化"统筹模式.  相似文献   

15.
龚新  张德振 《河南科学》2014,(9):1909-1914
随着度假旅游的不断升温,河南省的旅游度假区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依托不同资源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度假区灿若繁星.在度假区建设中也出现了游客需求不明、建设内容不清、建设重点不突出等多种问题.因此,对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的主要因子进行科学辨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以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和游客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选取河南宝天曼生态旅游区为研究标本,对度假客源进行调查取样,同时,结合《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 26358—2010),对旅游度假区建设因子重要度进行分析,以期尝试对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因子重要度进行科学辨识,从而达到促进旅游度假区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我国现代企业“柔性——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现代企业“柔性——人性化”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重点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中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析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上以“胡焕庸人口线”为界,呈“东密西疏”的凝聚型分布特征;以“中心城市-城市群-旅游重点开发区”为依托,区域尺度上集中连片聚集分布;省级层面上其空间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空间分形特征显著且结构复杂.2) 乡村旅游重点村随着海拔升高而数目递减,具有明显的沿河流、海滨分布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东北农业文化地区、黄土高原等文化副区.3) 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客源市场和专业人才共同驱动其布局发展;另外,交通走廊串起乡村旅游“经济链”,推动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8.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回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宏观号召的使命所在,也是解决旅游业面临现实问题矛盾、促进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分析旅游业多重属性为切入点,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核心要义与推进方向.提出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产业事业属性兼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协同发展,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其核心要义是“供给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公平性”.供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培育,多种业态融合,有效引导需求等;发展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机会公平,利益均衡,过程公正等.同时,以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赋能、文化赋魂、开放赋力、绿色生态、协调高效等方面阐释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向.以期为深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为后续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构建与水平测度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以面状旅游区为分析单元的新方法。首先从海量社交媒体数据中提取个体旅游时空行为, 然后基于行为计算城市的旅游区结构, 最后分析旅游区的游客行为特征和游客客源特征,以旅游区为节点、旅游区之间的旅游流为关系构建旅游区网络, 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在对苏州市的实证研究中, 基于行为计算得到7个旅游区, 这一结果与苏州市旅游规划中的“一核一带三区”空间格局基本上一致。对苏州市旅游区的特征分析表明: 1) 古城和古镇是苏州市旅游的核心区域, 游客分散且距离远; 2) 苏州城区及附近的旅游区更能吸引跨旅游区的旅游行为; 3) 苏州旅游区网络已经形成多中心结构。通过实证研究, 验证了基于社交媒体数据计算城市旅游区结构和以面状旅游区为分析单元研究城市旅游的有效性, 为城市旅游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省乡村旅游“一圈两带”式空间分异现状,深入分析了产生此状况的经济、资源、市场及政策原因,并对此空间特点下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提出建议:辽西地区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辽中地区的“圈层集聚”式空间结构以及辽东南地区“全域集群”式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