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客观世界的可见物质可以一层层地拆分下去: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分子结构,直到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质子与中子统称为核子。核子本身也有结构,它们由更基本的粒子构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12)Sn+~(112)Sn,~(124)Sn+~(124)Sn和~(132)Sn+~(132)Sn在能量为50,100,200MeV/u的反应系统中,不同中子-质子有效质量劈裂对原子核阻止和中子、质子发射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子-质子有效质量劈裂对原子核阻止和中子、质子发射数有很明显影响,且原子核阻止和中子、质子发射数随着有效质量劈裂的增加而递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的原子核阻止和中子、质子发射数来确定中子-质子有效质量劈裂的值.  相似文献   

3.
质子和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两种基本粒子,具有不同质子和中子数目的原子核构成了不同的核素.人们以质子数目和中子数目分别为纵轴和横轴,以每个核素对应位置作为标记的图被称为核素图.因此,每一种原子核都是核素图中的基本单元. 在自然界中,能够被发现的原子核只有大约300多种,这其中稳定存在的原子核仅有254种,其他都是长寿命的放...  相似文献   

4.
粒子加速器     
一、引言1911年,法国物理学家芦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论。这种理论认为,一切元素的原子都是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而旋转着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后来,由于中子的发现,人们确定原子核乃是由中子和质子所构成,中子不带电性,质子带正电荷,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在原子核里,核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原子核成为一个稳定的结构,形成这种稳定结构的力,称为核子力,这种核子力,即不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也不可能是两个带电体间相互作用的电  相似文献   

5.
以《核素谷式体系图》所显示出的核素自然体系为基础,对原子核结构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认为原子核由两大部分--“主体”与覆盖层构成,“主体”由组成该核的全部质子和部分中子组成,其余中子绕“主体”运动形成覆盖层,“主体”的组成决定了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目的变化导致元素性质的改变”。实际上,质子的数目只是元素质的一种表现。本文提出中子才是元素中的量变因素,因为:本文提出1.中子比质子有更高的能量。2.孤立的中子是不稳定的。3.轻元素的β衰变。  相似文献   

7.
当今不少原子物理教科书上,对原子核的结合能都是如下叙述的:当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结合成_2~4He(氦)核时,质量是减少了,这个质量的减少值△m,称为“质量亏损”,根据质能联系定律,将有△E=△mc~2-28.29MeV的能量被放出,这种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对原子核的结合能这样叙述,我认为会产生以下误解。  相似文献   

8.
“只要自然科学思惟着,那么它底发展形式总是假设。”(恩格斯)。实验事实指出,处在基态或低激发态的原子核底性质具有周期的变化。正象原子底化学性质随着电子数目(原子序数)底增加而发生周期变化一样,原子核底性质随着它所包含的中子或质子(统称核子)数目底增加而发生周期的变化。例如结合能环绕着平均曲线发生着有规律的周期偏差,以及同位素底分布和慢中子俘获截面等一系列实验都指出某些原子核具有特殊的稔定性,这些原子核所包含的中子数或质子数等于下列被称为“幻数”之一:2,8,20,50,82,126.除了“幼数”底存在以外,周期性还表现在,例如,电四极  相似文献   

9.
陈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12-12,111
从根本上解决核力问题,进而得到一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即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较均匀地相间排列,然后首尾相连而构成的核子环,围绕其自身的轴线高速转动而形成的壳层结构的带电液滴球核.核子环的成环张力是由核环上所有质子相互推斥提供的,这样就得到了原子核这个微观量子多体系的直观结构图象--核子环.  相似文献   

10.
法国一个研究小组在苏联和联邦德国科研人员的配合下,借助于法国大型重离子加速器对原子核进行显微解剖时,发现了在理论上认为不可能存在的原子核氟29。这一原子核是一种氟同位素核。它拥有9个质子和20个中子,而普通氟核仅拥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据认为,虽然氟29的生命期短暂,但它的发现可以使原子核理论模式更为精确。这一新发现将加深人们对原子核内部结构的认识,并证实原子核的奥秘尚未被完全揭开。  相似文献   

11.
提出稳定原子核的质子壳层模型,模型假设原子核中质子位于核的外表一层,建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数学表达式,给出模型的计算结果,最后列出由模型推演出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框架下的多种可能的晕现象.预言了中子滴线附近的Ca原子核中可能存在着巨晕,并简要介绍了O、Ni、zr、Sn和Pb等一些质子幻数核从质子滴线到中子滴线之间的原子核基态性质.随后给出超核内的晕现象研究,如Ca超核内的中子晕和153AC内的单A超子晕.此外,还讨论了形变晕等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3.
美国芝加哥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最近提出了一个有可能导致一场科学理论革命的新的实验证据,认为原来一直被科学界视为宇宙中所有物质的最基本粒子、不可分的“夸克”,可能是由比它更小的东西所构成。 “夸克”的质量仅相当于一颗砂粒的10的24次乘幂分之一。现行的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保持其基本属性的最小单位;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其核外带有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最基本单位,“夸克”不占有空间,没有明显的结构,不能被分成更小的单位。然而,美国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最近在使质子和反质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轰击后发现,“夸克”可能占有某些空间。科学家们说,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那么“夸克”就肯定具有某种内部结构,它也许是由某种比它更为基本的物质构成单位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中子没有电荷,但是实验方面证实了中子有磁矩。我们知道:一切磁性都是由于电荷运动而构成的。现在存在着的中子磁矩的理论是介于理论。焦起和于尔班等先后支持和发展了这个理论。费米在1949年的原子核物理课程中,认为中子实在是一种混合状态,就是说大部分时间,中子是一种磁矩为零的理想的中子,但是每秒钟的一小部分时间 t,中子转变为一个理想的质子和一个负的π介子如下式:  相似文献   

15.
《广西科学》2006,13(3):171-171
中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中子散射技术是用高能质子等快速粒子轰击重原子核,使其中部分中子“散裂”出来,然后用中子束流瞄准样品,探测、计算得到散射中子的能量、散射角度及位置,进而得到固体位置、运动、特性等信息。在国际上,中子散射技术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好的阶段。中子散射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中子散射可帮助科学家了解从液态晶体到超导陶瓷、从蛋白质到塑料、从金属到胶粒等各种物质特性的详细情况,在诸如凝聚态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6.
本书作者是美国杜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自1967年起就在该校任教。他的研究专长是理论粒子物理,特别是基本粒子物理的对称原理。他被归功于对夸克引入了SU(3)对称,后来被称为标准模型的色对称。在这本书中他对过去一百年内原子、原子核、粒子及夸克物理学的主要进展用非专业人员易于接受而且对专家也有价值的方式加以介绍。书中提供了粒子的简史,将电子、质子、反物质、原子核、强力和弱力、夸克和胶子以插图的形式加以说明。特别是书中跟踪了“守恒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1.序言认原子核的几个主要特性,例如动量矩、宇称、磁矩、四极矩等,可以了解核的內部結构,从而可以預言一些核反应。近代的原子核理論,特別是各种核模型研究中,动量矩、宇称等对核能譜、蜕变、裂变、散射等现象的影响有了较仔細的分析。除了上面几个物理量外,同位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和核子的等同性——貭子中子相互作用的对称性——有关。这种对称性引起一种新的简併现象——同位旋簡併化,同量素相似能級的存在最好地表现了这种簡併效应。輕原子核中,这样对称性在好多方面都明显地表現出来,許多鏡象核、例如Li~7,Be~7当考虑了庫侖能差、质子中子貭量差后,它們的质量几乎是完全相等的,用同位旋将核能級分类也相当成功。原子序数增大时,这种对称性为庫侖作用扰乱,因此重原子核中同位旋效应不显  相似文献   

18.
在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RCHB)理论框架下,采用非线性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NL-LN参数组系统计算了从锂到镁(3≤Z≤12)同位素原子核的基态性质,包括中子、质子和物质均方根半径以及密度分布.计算结果不仅再现了中子晕候选核11Li,11Be,14Be和17B中的中子晕现象,而且还预言了13 Be,14,15B,31F,23,24O和31,32,34Ne也存在中子晕.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在实际原子核体系中存在的区分中子-质子的SO(6)动力学对称性,并利用这种动力学对称性对过渡区的偶-偶核Xe,Ba和Ce等同位素的低激发谱进行了研究.所得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对质子和中子提出了一个半经典模型,并对其电磁质量和磁矩进行了计算,从而解释了质子和中子质量和磁矩的“反常”,并设计了质子和中子电磁质量的实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