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草鱼单养(以下简称单养组)和草鱼-凡纳滨对虾混养(以下简称混养组)2种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为选择适宜的养殖方式、改善养殖草鱼营养品质提供参考。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2种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比较。单养组草鱼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混养组(P0.05),混养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单养组和混养组草鱼肌肉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除胱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氨基酸均是单养组显著高于混养组(P0.05),单养组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混养组(P0.01),单养组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养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单养组和混养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根据化学评分,单养组和混养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单养组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6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混养组(P0.01),EPA、DHA含量显著高于混养组(P0.05),两者之和(EPA+DHA)极显著高于混养组(P0.01),单养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极显著高于混养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两种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含量、脂肪酸组成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单养组草鱼肌肉营养品质总体上优于混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设置盘鲍单养,以及与浒苔、石莼、绳江蓠、真江蓠4种不同藻类混养的实验模式,分析不同藻类对盘鲍养殖池中水质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显示,4种藻类和盘鲍混养都可以有效地吸收盘鲍养殖池中的营养盐.4种藻对NH+4-N、NO-2-N、NO-3-N、PO-4-P的吸收率,分别为,浒苔组:85%、71%、72%、72%;石莼组:96%、76%、68%、88%;绳江蓠组:90%、80%、82%、90%;真江蓠组:91%、86%、81%、92%.各混养组盘鲍的生长速度相对盘鲍单养组也有一定的提高,其中浒苔组的体重增长率为24.4%,石莼组为40.0%,绳江蓠组为28.0%,真江蓠组为36.5%.综合4种藻类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和对盘鲍生长速率的影响,认为石莼和真江蓠与盘鲍混养的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西施舌稚贝与仿刺参幼参混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水温25℃下,设置5组壳长(4.83±0.14)mm,质量(0.041±0.004)g的西施舌稚贝,每组249粒,分别混养湿质量(0.524±0.010)g的仿刺参5,10,15,20头,设无刺参的西施舌单养组作为对照.经30d的饲养,各组西施舌成活率均较高,在89%以上.混养西施舌壳长的生长较单养有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间西施舌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H15西施舌壳长增长最多为(9.03±0.21)mm,西施舌的质量生长方面,单养和混养以及混养组间都差异极显著(P<0.01).H15西施舌增重最大为(0.490±0.107)g,混养的刺参成活率为100%,至实验结束,H05和H10组刺参质量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H15则持续增长;H20一直呈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4.
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的氮磷收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单养中国对虾(Penaeuschinesis)和对虾与台湾红非鲫(Oreochromismossambicus×0.niloticus)混养海水围隔氮磷收支的研究结果表明,投饵和施肥是围隔氮磷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底泥积累则占氮磷支出的绝大部分,放养的苗种和收获的养殖产品在氮磷收支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虾与非鲫混养较单养对虾能够明显提高对饵料和肥料中氮磷的有效利用率,但由于混养时投饵和施肥量较单养时多,混养与单养在饵肥料中损失的氮磷量和围隔底泥中氮磷积累量方面实际差别并不大.因此混养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废水的氮磷含量,但不能彻底解决废水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海水不同品种混养的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在珠海万山海洋开发区小蜘洲岛细洲湾进行的海洋经济鱼类和贝类的不同混合养殖模式的实验研究,通过比较各项水质指标,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环境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养和混养养殖模式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单品种养殖比鱼贝混养的引起的富营养化程度更为明显。不是随意的鱼类和贝类混养都可以达到好的生态效益,只有在大量可靠的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组合混养,才能达到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粘土存在下固定化海藻对金属离子吸附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粘土存在下固定化海藻粉吸附含铅溶液的过程.结果表明:粘土与海藻混合后,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海藻的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pH=5时,最佳的比例为粘土比海藻为1:4.现场重金属废水处理(Cu2 、Pb2 、Cd2 、Ni2 )的平均吸附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7.
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大连星海湾的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底栖海藻75种,隶属于31科44属.其中红藻门36种,褐藻门20种,绿藻门19种.结果表明,星海湾海藻的种数、生物量、垂直分布、生殖及其盛衰情况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该海区的区系性质作了分析,确定该海区海藻区系性质为暖温带性.  相似文献   

8.
建鲤一代选育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养和混养的试验方法,对混合选育得到的选育建鲤群体和未选育建鲤群体进行生长对比。结果表明:选育建鲤群体的个体增重比未选育群体高6.0%-11.8%,建鲤的品质和生产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选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刺参单养池、刺参与单环刺螠混养池等养殖池中底泥硫化物、总碳(TC)、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发现,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模式下,底泥中硫化物、TC、TN、TP、COD的含量显著低于刺参单养池,表明单环刺螠对养殖池中底泥相关指标尤其硫化物具有改良效果.通过刺参单养池中硫化物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硫化物与TC呈显著性正相关,r(相关系数)为0.933 0;与COD呈非显著性正相关,r为0.815 4;与TP呈非显著性正相关,r为0.727 7;与TN呈非显著性负相关,r为-0.161 0.经综合分析,该研究认为:单环刺螠在养殖池底泥指标的改良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为刺参养殖池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角帆蚌对精养鱼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三角帆蚌作为调控水质的生物过滤材料,建立蚌单养与鱼蚌混养的两种生物调控系统并与当地传统的精养鱼塘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三角帆蚌对水体的主要水质因子变化及鱼产量的影响.养殖6个月后,鱼蚌混养生物调控系统水质优良,其中,鱼蚌混养水体中单胞藻总数为340万个/ml,蓝藻与绿藻数量之比(蓝绿比)为1:1.8,DO值为7.5mg/L,氨氮为2.42mg/L,总氮为2.76mg/L,磷酸磷为0.06mg/L,总磷为0.11mg/L,COD为36.0mg/L,悬浮物为30.2mg/L,蚌成活率为75.0%,鱼类成活率为71.0%.蚌单养的水体中单胞藻总数为86万个/mL,蓝绿比为2.1:1,DO值为7.5 mg/L,氨氮为2.00mg/L,总氮为2.14 mg/L,磷酸磷为0.04mg/L,总磷为0.07 mg/L,COD为20.0 mg/L,悬浮物为8.0 mg/L,蚌成活率为85.0%.但其蓝绿比则表现为蓝藻爆发型.作为无蚌对照组的养鱼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易发生病害,鱼类成活率仅为58.8%.研究结果表明:鱼蚌混养系统可有效地改良水质,提高鱼类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