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针对复杂工作条件下(转运数量大、弹种多、速度高、负载重和工况恶劣)系统可靠性功能不断提高的要求,基于系统可靠度的预设值,依据工作零件的失效形式建立设计准则,利用AGREE方法对弹药转运系统进行快速可靠度分配和系统零部件的概率分布选型;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混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根据系统的工作条件进行系统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在多工况条件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弹药转运系统的可靠性能仿真. 结果表明:采用快速可靠性设计方法设计的弹药转运系统结构满足系统可靠性设计要求,系统结构功能、设计性能优于经典安全系数法下的设计结构;利用AGREE方法进行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便捷、可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微处理机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给出了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方法和提高可靠性的有效途径,讨论了软件容错技术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软件容错的设计方法。实验表明,系统增加了软件容错技术后能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降低系统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微处理机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给出了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方法和提高可靠性的有效途径,讨论了软件容错技术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软件容错的设计方法。实验表明,系统增另了软件容错技术后能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降低系统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考虑硬件、软件故障对柴油机监控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等效的监控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建立系统的功能结构图,运用Markov过程分析硬件子系统的可靠性,讨论软件子系统的可靠性.引入向量马氏过程(VMP)完成将硬件子系统等效为故障服从指数分布、维修服从未知分布的元件,分析由该元件与软件子系统所构成的硬/软件综合系统的可靠性.结果验证了硬件等效模型的正确性,得出该设备的软件子系统对监控系统可靠性影响较大,以及部件平均维修时间(MTTR)与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的比值与系统稳态可用度呈反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徐文 《科技信息》2008,(7):80-81
OLTP系统对于系统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冗余技术是现实的解决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主流冗余技术.提出了OLTP系统可靠性拓扑结构。通过双机容错、冗余磁盘阵列、数据备份等冗余技术在关键节点的应用,给出了针对OLTP系统可靠性拓扑结构的系统可靠性解决方案。在工程实例的应用中,该方案表现出良好的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对于OLTP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从系统硬、软件的可靠性以及人为操作引起的故障等方面进行可靠性分析,并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提出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熊中刚  罗素莲 《科技信息》2013,(36):210-211
目前,单片机应用系统已在工业测控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系统的可靠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系统抗干扰性能的好坏是影响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可靠性是系统可靠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单片机常见抗干扰技术问题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单片机系统的干扰来源及其对抗干扰措施的分析,提出了软件滤波、软件陷阱、开关输入/输出、软件看门狗等软件抗干扰措施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发展,对数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开放性和可靠性等要求。本文采用软件设计模式方法,在分析了开放式数控系统功能界面需求的基础上,引入了观察者模式和桥接模式的软件设计方法,阐述了其实现结构与运行机制,设计了一个基于以上软件模式的人机界面。结果表明:采用此类方法可实现系统结构合理化,提高系统可靠性,增强系统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可靠性评估,给出了系统可靠性评估结构框图,论证了串联型单元和并联型单元的近似综合及系统评估方式,根据所取得的试验数据对矿井救灾通信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对实用中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矿井救灾通信系统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伟杰 《科技信息》2012,(36):295-295
为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长期稳定可靠的工作,系统的抗干扰及可靠性设计尤为重要,本文试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讨论单片机系统可靠性设计中避错设计技术和容错算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复杂流程工业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研究对象由小系统到大系统乃至复杂巨系统的演变,传统的系统可靠性理论已经很难适应复杂大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笔者在分析了流程工业的特殊性之后,阐述了针对复杂流程工业进行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流程工业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框架模型,认为复杂流程工业应该从人、网络传输、软件和设备硬件4个方面综合研究,并对每一部份可靠性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应用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在多失效模式下,研究机械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实现方法.运用可靠性设计的随机摄动法,讨论机械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建立机械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在多失效模式下的数学模型,提出机械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计算方法.在基本随机参数前二阶矩已知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得机械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信息.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中机械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系统作为整个电力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肩负着电能传输的重要使命,一旦配电系统出现故障,势必会对供电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必须确保配电系统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这就需要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分析.基于此点,首先对配电系统可靠性进行概述,进而介绍了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常用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分析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齿轮减速器为例,分析了典型机械传动系统的各组成元素·采用FMEA方法,依照各元素对系统可靠性影响的大小,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时的组成进行了简化,建立了减速器系统可靠性计算模型串联系统模型·根据条件概率理论,建立了系统元素间失效完全相关的判据并给出实用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针对系统中各零件在同一个力源作用下的事实,给出了机械传动系统可靠性设计考虑应力相关性的设计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到的模型和方法可推广应用到其他机械传动系统可靠性设计计算中·  相似文献   

15.
单片机应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干扰源,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产生着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技术,就提高单片机系统可靠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综述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干扰性能是微机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抗干扰设计是单片机系统研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干扰以及这些干扰产生的影响。结合实践,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探讨了单片机抗干扰的一些方法措施,有效提高单片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ARM嵌入式系统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障和提高ARM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典型ARM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功能和集成特点,将系统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系统扩展部分3个部分分别划分成为不同的模块。根据对系统整体可靠性的影响,对ARM嵌入式系统各组成模块进行重要性级别区分。建立4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方法将定性问题量化,利用模糊矩阵变换解决了矩阵一致性问题,并由此得出系统可靠性评价结论。基于ARM的导弹垂直发射控制系统是安全关键系统,使用本文方法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为ARM嵌入式系统可靠性评估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利用该系统可以更好地掌握该系统可靠性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分治法的系统可靠性建模分析方法, 解决了大型复杂系统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的问题, 并以某舰载作战系统为例给出了如何运用该方法建立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获得了该复杂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以齿轮减速器为例,分析了典型机械传动系统的各组成元素.采用FMEA方法,依照各元素对系统可靠性影响的大小,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时的组成进行了简化,建立了减速器系统可靠性计算模型——串联系统模型.根据条件概率理论,建立了系统元素间失效完全相关的判据并给出实用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针对系统中各零件在同一个力源作用下的事实,给出了机械传动系统可靠性设计考虑应力相关性的设计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到的模型和方法可推广应用到其他机械传动系统可靠性设计计算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含有初始变形、焊接残余应力、裂纹和局部凹陷等多种缺陷对板的极限强度的影响,给出了该板单元的可靠性计算和敏度分析的表达式.对含有多种缺陷板单元组成的结构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给出结构系统的失效机理、失效路径和总体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推出了含有多种缺陷板元失效后,对残余结构影响的反向节点力计算公式,及系统可靠性指标的敏度表达式.保证了计算精度和可靠性分析的合理性,同时也便于找到影响结构系统可靠性的薄弱板单元.最后通过船舶结构的一个舱段,对比开展了含有多种缺陷与不含缺陷的结构系统的可靠性计算及敏度分析,以说明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文提供的方法为结构系统的设计及制定合理的维修和更新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