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防治石河子一串红花叶病,采用提取dsRNA/RNA、RT-PCR、克隆和序列分析对病原进行了检测鉴定。结果表明:从表现花叶的S4分离物中提取dsRNA,得到大小约4700和6300 bp的片段,以此dsRNA为模板,用蚕豆病毒属(Fabavirus)的兼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1条约390 bp片段特异性条带,序列测定该片段大小为391nt,blast比对分析与蚕豆萎蔫病毒2号(BBWV2)的同源性最高,表明S4分离物为BBWV2。RNA1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大小为5957nt(不含poly A),仅编码1个开放阅读框(ORF),与已报道BBWV2的RNA1序列同源性为78.4%-100.0%。  相似文献   

2.
对蚕豆萎蔫病毒2(BBWV2)分离物B935 RNA2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全长由3 601个核苷酸组成(不包括3'端Poly(A)).RNA2包含一个长的开读框,该开读框起始于231位,终止于3 428位,编码一个分子量为119 ku的多聚蛋白.对外壳蛋白亚基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表明外壳蛋白大亚基(LCP)和小亚基(SCP)是由119 ku多聚蛋白中谷酰胺与甘氨酸及谷酰胺与丙氨酸之间的切割产生的,LCP含有402个氨基酸,SCP含有197个氨基酸.与蚕豆病毒属(Fabavirus)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及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B935与BBWV2分离物及广藿香轻花叶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与BBWV1分离物的同源性较低.B935与豇豆花叶病毒属(Comovirus)和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的基因组结构相似,但序列同源性很低.B935与豇豆病毒属病毒的LCP和SCP氨基酸具有共同的保守序列.用4株单克隆抗体进行TAS-ELISA测定表明B935与BBWV1分离物(NRS和PH3)抗原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表现花叶、畸形以及坏死症状的加工番茄病株上获得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用1对CMV CP基因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了776bp的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将PCR产物插入到克隆载体PUCm-T中转化大肠杆菌DHSa。经限制酶酶切鉴定,重组克隆中含有与PCR产物大小相同的776bp的插入片段。cDNA全序列分析表明,重组克隆含1个开放阅读框架(ORF),长度为657nt,编码21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与国内外报道的CMV株系序列比较,所测得的CMV新疆分离物与CMV亚组Ⅰ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1.0%-98.9%.而与CMV亚组Ⅱ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在76.4%-78.2%,所测得的CMV新疆分离物与CMV亚组Ⅰ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4.2%-98.6%;而与CMV亚组Ⅱ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在79.9%~83.5%.CMV亚组Ⅰ的株系较CMV亚组Ⅱ株系同源关系更密切,所以CMV新疆分离物应该归属于CMV亚组Ⅰ。  相似文献   

4.
2株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辣椒上获得2株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CS1和CS2),通过cDNA克隆和测序并将其与35个已知的卫星R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结果表明,CS1和CS2的全长序列分别为336,382nt;与CS2、Rs和Yns比较,CS1从第80位起有连续30多个核苷酸的缺失.由此推测,卫星RNA的二级结构也随这些核苷酸的缺失而发生了改变.将CMV卫星RNA分为4个组,卫星RNA CS1属于中小卫星组小卫星亚组Ⅱ,CS2属于长卫星组,CS1与其他来源的卫星RNA的同源性为80.4%~93.7%,CS2与其他来源的卫星RNA的同源性则为75%~94.8%;两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86%.CMV卫星RNA的序列同源性和分组与卫星RNA分布的地区和寄主来源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5.
加工番茄CMV与ToMV的ELISA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针对CMV和ToMV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病毒病症状的137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了间接ELIS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CMV和ToMV在加工番茄上的侵染率分别为83.2%和61.3%,并且2种病毒常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达58.4%。用Eviews3.0软件借助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分析CMV和ToMV在病株上的带毒量,结果表明,2种病毒在病株上的积累是相互影响的,互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侵染十字花科小青菜的黄瓜花叶病毒YN分离物(CMV-YN)RNA3进行全长克隆和序列分析.CMV-YNRNA3全长2220nt,分别编码279个氨基酸的3a蛋白和218个氨基酸的CP.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如下;CMV-YNRNA3核苷酸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亚组IA株系CMV-Fny、亚组IB株系CMV-Nt9、亚组Ⅱ株系CMV-Q的同源性,RNA3序列分别为92.7%、96.7%、74.2%,3a蛋白氨基酸序列分别为96.4%、98.6%、83.2%,CP氨基酸序列分别为97.7%、98.2%、83.1%.该结果表明CMV-YN与亚组IB株系CMV-Nt9的同源关系更密切.对CP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MV-YN归属于亚组IB,本研究为首次报道侵染我国十字花科植物的CMV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7.
对从我国甘肃省天南星科植物半夏上获得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CMV-PGs)的RNA3进行全长克隆和序列分析及侵染性克隆构建.结果表明:CMV—PGsRNA3序列全长2179nt,与CMV—Fny株系RNA3的同源性为83.1%.选取已报道CMV株系的38个RNA3全长序列,根据CP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MV-PGs属于亚组ⅠB,但是相对独立.进一步构建CMV—PGsRNA3的侵染性克隆,通过体外转录获得具有侵染活性的RNA转录本,将CMV—PGsRNA3的侵染性转录本与CMV—FnyRNA1和RNA2的侵染性转录本混合接种烟草,成功获得假重组体F1F2P3.  相似文献   

8.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第九组分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我国发病的玉米材料中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抽提病毒RNA,利用RT-PCR等手段,获得了病毒基因组第九组分(S9)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9全长1900bp,含有2个不重叠的ORF,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别为39.9,24.2ku,与日本株S9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与意大利株MRDV S8同源性为86%。  相似文献   

9.
粉尘螨Ⅰ、Ⅱ类抗原(Der f 1,Der f 2)的cDNA克隆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尘螨Der f 1、Der f 2 cDNA的克隆及测序分析.设计合成引物,常规抽提粉尘螨螨体总RNA,RT-PCR获得cDNA,经纯化回收后分别克隆至pMD-18T,转化大肠杆菌E.coli JM109,经PCR初筛挑选阳性克隆并测序.从粉尘螨基因组RNA中扩增出Der f 1、Der f 2 cDNA片段,分别测得其核苷酸序列.Der f 1 c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Der f 1基因(emb|X65196.1)去掉内含子后的序列经Blast分析,发现它们核苷酸同源性为99.52%,而Der f 2 cDNA序列与郝敏麒等报道的广州地区粉尘螨Der f 2的cDNA序列(AF346905)相比,未发现有插入序列.成功地对粉尘螨Der f 1、Der f 2 cDNA进行克隆测序,发现不同动物区系粉尘螨的Der f 1、Der f 2 cDNA序列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基因功能及相关致病机理,构建了2种TYLCV的侵染性克隆。将两端含有间隔序列(intergenic sequence,IR)的TYLCV全基因组片段分别克隆到质粒p UC57和p CAMBIA2300上得到侵染性隆p TYLCV1.X和p CB2300-1.X。利用质粒p TYLCV1.X直接注射法与p CB2300-1.X的农杆菌浸润法分别接种番茄植株。结果显示:侵染性克隆p TYLCV1.X在注射番茄6周后出现系统症状,侵染效率为23.1%-42.1%;农杆菌浸润法接种的植株4周后观察到明显的病害症状,侵染效率为87.5%-100%。PCR检测结果证明2种侵染性克隆均可在番茄体内产生完整的病毒基因组DNA,实时定量PCR测定病毒浓度可达102个/番茄细胞。以上结果表明,含有2个IR的TYLCV基因组载体具有侵染活性。  相似文献   

11.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M基因的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M基因全长,将PCR产物克隆于pMD18-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982个核苷酸的片段包含了M1和M2基因的完整阅读框架,通过软件推导M1和M2基因分别编码252和97个氨基酸,将M全长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10株H5N1亚型流感病毒M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病毒株之间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3%~99.3%,编码的两个蛋白M1和M2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分别为为96.0%~98.8%和92.9%~99%,分子进化分析揭示了病毒株间的亲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基因组RNA1和RNA2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同源序列设计了7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目的片断,将PCR产物测序和分析.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NNV,OGNNV)基因组由两个片断(RNA1和RNA2)组成,RNA1由3 103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982个氨基酸;RNA2由1 433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38个氨基酸.OGNNV基因组与新加坡GGNNV(greasy grouper NNV)的基因组有高度的相似性.分析病毒的RNA2序列发现:OGNNV与DGNNV(dragon grouper NNV)、RGNNV(redspotted NNV)和GGNNV的亲缘关系很近,并且具有相同的中和位点;分析病毒的RNA1序列,发现在OGNNV的RNA1序列中同样可以找到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的6个模序(motif).根据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OGNNV属于RGNNV血清型的成员.  相似文献   

13.
14.
黑线仓鼠MHCⅡ类DQA基因外显子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黑线仓鼠MHC的结构与功能并寻找分子标记,对MHCⅡ类DQA基因的外显子2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提取黑线仓鼠3个群体(吴村、沂南和临朐)的基因组DNA构建基因池,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249bp的片段,将该目的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α后利用蓝白斑法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后得到该目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FJ209306)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黑线仓鼠、人类、大鼠、小鼠、猪、马、牛、兔之间DQA基因外显子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8.7%-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6.8%-83.5%,黑线仓鼠与大鼠、小鼠亲缘关系更近.测序得到的OQA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在物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以作为物种遗传分析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用设计合成的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株PLRV-Ch的RNA为模板,经反转录PCR扩增,将获得的ORF2a的3′端1kb cDNA克隆于pUCl9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LR7,经PCR检测、酶切检测,表明获得了ORF2a的3′端1kb cDNA克隆.从两端进行了两次序列分析,将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四个PLRV分离株的相应区域的同源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具有高度同源性.文中对核苷酸中存在的可能移码序列及其下游的茎环结构(或假节结构),以及上游特征性三次重复序列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上游特征性三次重复序列连续排列可形成几个连续的互补双链区和发夹结构,这一结构可能与移码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新疆加工番茄上一种类似南方番茄病毒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加工番茄里格87-5进行RNA测序时,我们发现存在南方番茄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序列包含STV除5′末端12bp和3′末端35bp的其它全部3390bp的RNA序列,其中只有5个碱基存在差异(与EF442780相比),说明里格87-5感染了STV。为了快速检测加工番茄品种的病毒感染情况,我们设计了STV特异性的PCR引物STV168F/STV745R,用一步法RT-PCR方法,从里格87-5的总RNA中扩增得到了预期的577bp的扩增产物,回收、克隆到pGEM-T上,提取质粒经EcoRI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与已报道的STV的序列同源性为99%~100%,表明该片段是STV特异性的。运用这项技术调查了20份加工番茄材料,结果显示,有3份材料的全部植株均带毒,13份材料均不带毒,另外4份材料部分带毒。同时,在新疆石河子蔬菜花卉研究所随机采集了加工番茄叶片样品,统计大田检出率约为28%。  相似文献   

17.
用设计合成的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株PLRV—Ch的RNA为模板,经反转录PCR扩增,将获得ORF2a的5′端0.6kb cDNA克隆于pUC19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LR8.PCR检测和酶切检测表明,获得了ORF2a的5′端0.6kb cDNA克隆,从该cDNA两端进行了两次序列分析,并将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4个PLRV分离株的相应区域的同源性进行了比较,5个序列间具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从大腹圆蛛主壶腹腺组织的基因组DNA和RNA中分别扩增获得编码拖丝蛋白基因的3'端基因序列,克隆PCR产物到pDrive载体,经PCR、限制性酶切筛选和序列分析后证明获得了蜘蛛拖丝蛋白基因两个克隆AvDS1和AvRS2.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vDS1和AvRS2具有拖丝蛋白基因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特有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中存在4个motifs-(A)n(GA)n(GFGX)n以及(GGX)n.AvDS1与基因库中已报道的蜘蛛拖丝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而AvRS2与已经报道的Nephila clavipes拖丝蛋白基因组分-1的同源性可达91%,推测AvRS2是编码大腹圆蛛拖丝蛋白基因组分-1基因片段.比较这两个克隆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发现它们之间没有同源性.推测它们是同一基因的不同片段,或是编码大腹圆珠拖丝蛋白的两个基因组分. 明AvDS1和AvRS2具有拖丝蛋白基因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特有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中存在4个motifs-(A)n(GA)n(GFGX)n以及(GGX)n.AvDS1与基因库中已报道的蜘蛛拖丝蛋 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而AvRS2与已经报道的Nephila clavipes拖丝蛋白基因组分-1的同源性可达91%,推测AvRS2是编码大腹圆蛛拖丝蛋白基因组分-1基因片段.比较这两个克隆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发现它们之间没有同源性.推测它们是同一基因的不同片段,或是编码大腹圆珠拖丝蛋白的两个基因组分. 明AvD  相似文献   

19.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fgf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柞蚕NPV的全基因组序列,在柞蚕尸体中分离纯化柞蚕NPV,提取其基因组DNA,分别建立ApNPV DNA的HindⅢ和SalⅠ基因文库.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经过同源性分析发现一个与人源fgf基因相似的基因,其读码框含有185aa.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的结果表明:在genebank中没有同源性极高的序列,是个新基因;柞蚕NPV的fgf基因与云杉卷叶蛾NPV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56.1%和45.9%,而与家蚕NPV及AcNPV的同源性相对较低,说明柞蚕NPV与家蚕NPV在进化上亲缘关系较远.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山东发病的玉米材料中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抽提病毒RNA,经RT-PCR,克隆了编码外层外壳蛋白的基因组组分10(S10)的cDNA,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已报道的日本株和湖北等地的S10进行了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与日本株的同源性为92%,与湖北等地的同源性在97%-98%之间。将该序列构建到pGEX-3X表达载体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分子质量约为76ku的GST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了该基因以可溶性的GST融合蛋白形式在原核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