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动词与名词之间可以加入“的”,构成“V的N结构。“V的N”一般情况下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偏正关系,但由于V与N复杂的语义关系,“V的N”结构也呈观出复杂性。动宾结构“VN”中一般可插入,“的”,插入“的”后,“V的N”有体词性和非体词性的功能区分。“V的N”功能适配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2.
“半A不B”“不A不B”“非A不B”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三种格式,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异同。并列结构的“不A不B”与“半A不B”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换。偏正结构的“不A不B”与“非A不B”近似,三种格式共用的语用价值:凸显焦点,突出强调。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不A不B“式是一种常见的格式,从结构上看,A、B可以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可以表示普通事物或方位或表示的事物临时具有动态性质;AB可以成词(或语)或不成词(或语)。从语义上看,A、B可以是同义(或近义)、反义或类义;“不A“和“不B“可以是条件关系和并列关系两种。关键词:“不A不B“式;结构特点: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4.
“N(非施)的V”结构与“N(非施)V”结构都是由名词性成分(N)修饰动词性成分(V)组成的偏正结构,“的”字 的有无有时似乎比较自由。通过这两种结构的对比,得出二者之闽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从结构、语义、句法、语 用多个层面入手,对偏正结构“N(非施)的V”与“N(非施)V”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之,“N(非施)的 V”与“N(非施)V”分属两种不同的偏正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5.
"要A不A"试析     
“要A不A”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格式,但在实际的言语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变式,常用的有“要A不A,要B不B”、“要A不A要B不B”、“要A不B”三种,情况复杂,须具体分析,以揭示其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有一类特殊的被字句“被 V 成 NP”,有其特殊的句法表现行为和内在的结构复杂性。以Chomsky的最简方案为研究视野揭示,这类被字句中出现“成”的动因是:“成”是一个轻动词,它的嵌入是为了给后面的宾语指派格,但由于在语义上被冲淡,没有能力指派论旨角色,宾语是从由主动词和“成”组成的复合谓语中得到论旨角色的指派,语义上表示“成为”的意思,对“NP 被 (NP) V 成/为/作 NP”这类被字句具有普遍的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古汉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语法现象,就是“之”字用在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而形成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它记作“A+之+B”。那么“A+之+B”是什么结构?对此语法界有两种对立的意见。第一,认为“A+之+B”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第二,认为“A+之+B”是主谓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原来的主谓结构(我们把它记作 A+B)插入“之”字而变成”A+  相似文献   

8.
“死人A”类结构是龙岩话形容词表高级程度的一类独特的结构方式,类似的说法有四种:“死人A”、“A死兮”、“A遘死”、“A死人”。它们互有联系又各具特色,本文试从语法分布、功能、表义特征等方面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在龙岩话当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N V 在 NP”是汉语中一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句式。本文从“N V 在 NP”句式诸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考察了V、NP与句式义的关系,V与NP的关系,指出各构成因素在语义特征上的对照性及句式内部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没A没B”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一种固定格式.从A、B的语义聚合关系看,该格式的语义内涵分别是“既没A,也没B,也没……”,“既没A,又没B,而是C(C是A、B的中间项)”,“不分A、B”,“不管A、B”,“没有一点儿A、B”等;其语义特征可归纳为[+否定]、[+适中]、[-区分]和[-分寸].从语用上看,该格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该格式结构精练、内涵丰富,符合会话的经济性原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能产性.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为动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虽然它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在表达时都是"主+谓+宾"的结构,但所表示的语义关系却是"主+为+宾+谓",也就是"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其中的谓语可由动词和活用的名词(代词)来充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对at短语表示进行意义与行为动词表示进行意义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两者相通与暗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先秦汉语"所"字结构具有类型多样化、功能复杂化等诸多特点。本文通过考察《吕氏春秋》的"所"字结构用例,认为该结构中"所"字应为指示代词,并有"所+动"、"所+形"、"所+名"、"所+介+动"等多种结构类型,且相应地能充当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及状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14.
情态动词should在虚拟语气句型中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能省略,其用法常常使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将时态理解为“表示动作或状态与说话时刻关系的动作词语形式”,便于我们从全新角度认识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和祈使句式。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语义及句法结构两方面比较分析了should一词在两种虚拟语气句型中的不同用法,并且探究了该词的用法来源。  相似文献   

15.
谈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在东北方言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以说是一个万能动词。从句法和功能两方面对“整“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普通话中的“搞“、“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动词搭配的结构多样性与口语流利性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口语流利性好的学生在使用动词时搭配结构更加丰富多样。因而,教师应该重视提高学生使用动词搭配的意识,使搭配多样化,进而提高学生口语的流利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汉语没有像英语及其他印欧语那样具备形态变化,词不好划类。分布形态学理论的出现为词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根据该理论,词及词性的概念不是基本概念,词在语言单位中没有特殊地位,词性是由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取决于允准它的功能语类。鉴此,汉语作谓语的词和动补复合词的第二个成分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有相似功能(表体功能)的“V有”结构与“V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比较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句法上,主要是二者对动词的选择、所带主语、能否单独回答问题、能否和趋向动词连用以及能否带动量宾语和时量宾语之间的差异。语义上,主要是“了”、“有”性质以及二者表体功能上的差异。语用上,主要是修辞效果以及语体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But是一个具有多词性功能的词汇,But一词后所接的各种动词形式变化复杂,难以掌握.通过实例对But后的动词用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不同的句子中该词与不同的动词形式相搭配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