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地铁暗挖隧道密贴下穿大断面污水箱涵变形控制的工程难题,通过Midas GTS NX模拟分析了不同污水流量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箱涵的结构变形规律,通过现场监测对施工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取得以下认识:污水荷载的变化对箱涵的沉降值影响较大,箱涵内充满污水时的最大沉降值是箱涵内没有污水的1.75倍;当污水高度控制在箱涵管径的0.754m高度以下时,可以保证箱涵结构的安全性;在距离箱涵的间距约13m范围内进行降水以及开挖施工对箱涵扰动较大,沉降最大值为16.86mm,该阶段箱涵的最大沉降值占总沉降值的74%;采用叠加法修正Peck公式能够描述下穿段箱涵结构沉降曲线,暗挖隧道施工时箱涵的沉降槽宽度取值范围为6.32~6.9m,沉降曲线最终呈“U”形。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大断面箱涵施工中管棚的作用机理,并结合工程实际验证了管棚的承载作用,为箱涵顶推施工中管棚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顶进引起的环境影响效应,以深圳市某拟建顶管法地铁车站为背景,建立了顶管施工全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及其对上方既有箱涵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管下穿箱涵前,箱涵的不均匀沉降增长缓慢,箱涵迎土面所受土压力不断增大;顶管下穿箱涵时,箱涵的不均匀沉降量急剧增大,箱涵迎土面所受土压力逐渐降低;顶管穿出箱涵后,箱涵的不均匀沉降量和迎土面所受土压力均先下降而后趋于稳定。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使得箱涵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最大竖向位移,实际工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背土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地下立交隧道工程采用了管幕施工与箱涵顶进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管幕箱涵顶进法是一种在软土中修建地下建筑物的新型暗挖技术,先用微型顶管技术在拟建的地下通道建筑物四周顶入钢管,然后将钢管间用锁口连接并注入防水材料构成防水地下空间,最后在拟建的地下通道空间内,采用软土开挖和预制箱涵顶进同步进行施工.箱涵顶进过程非常复杂,容易引起地表变形.结合实测数据研究超长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的特征,得到一些与我国常规暗挖施工所不同的新规律,建立了能够考虑网格前管幕土欠挖、超挖施工工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现了箱涵顶进过程及其他地表变形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地表变形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大断面顶推箱涵能否顺利施工,形成良好的泥浆套是关键的技术环节之一,国内外尚无针对泥浆套形成机理的研究。本文通过模拟试验,对影响泥浆套形成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了泥浆套形成规律,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管幕-箱涵顶进工法施工的数值仿真模型,对涵洞斜穿铁路线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形规律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有线仪器导向,一次性跟管钻进法"技术和控制箱涵顶进轴线位置、顶进速度和顶进力等地层沉降控制措施,并对箱涵顶进过程中的地层沉降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管棚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开挖面前段10m范围内;管幕-箱涵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主要是由管棚和箱涵对土体的挤压扰动引起的;本文提出的地层沉降控制措施可将沉降控制在15mm以内.  相似文献   

7.
地下工程的非大开挖工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箱涵法、管幕法等.本文以上海市中山公园1号门前地下大空间项目为例,通过数值模拟钢箱涵顶进暗挖技术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并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优化了施工的开挖顺序.结果表明:箱涵结构内力,周围土体变形等均能满足工程需要,箱涵法是一种较好的地下大空间施工方法;为减小地表沉降,可对开挖面施加应力,采取合适的开挖顺序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魏好军 《科技信息》2013,(7):433-433
<正>我矿施工的延深轨道下山与-600水平交叉口,由于埋藏深(位于-600m水平,垂深770m)、岩层破碎(在向斜轴部)、施工断面大(最大净断面宽×高为8×5.2m)、巷道压力大,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锚网喷+锚索+U36型钢双腿棚+壁后注浆  相似文献   

9.
新考塘隧道超大断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赣龙铁路新考塘隧道为全线控制性工程,出口段最大开挖宽度30.26 m,最大开挖高度达16.97 m,属超大跨断面,是目前在建的最大铁路施工断面。出口段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通过水平旋喷桩和大管棚超前支护、导洞法开挖和全断面拱墙衬砌,最终顺利完成。结合施工实际,阐述超大断面主要的施工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公路特长箱涵顶进施工中结构及涵顶覆土的力学作用特性,结合广东梅河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建立公路特长箱涵顶进施工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顶进长度和减阻措施工况条件下箱涵结构及覆土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对公路特长箱涵顶进施工方案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在其他工况相同条件下,随着顶进长度增加,箱涵顶板和底板的应力应变呈"台阶"状变化趋势,腹板亦呈现相同变化趋势,涵顶覆土沉降量呈不断减小变化趋势;随着摩阻系数增大,箱涵结构应力应变亦随之增大,采用减阻措施箱涵的涵顶覆土沉降量比不采用减阻措施的小,且采用石蜡+机油混合物减阻效果更好。建议涵节设计长度宜为4~6 m,工作坑横截面宜设计为倒"梯形"坑壁且采用1∶0.8坡率,后背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力式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与反拖动系统(ADS)、前端推进(FJ)和无端自推进(ESA)等技术不同,在前方土体不需加固的条件下,为了实现先顶进后挖土这一特殊作业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箱涵顶进速度、姿态和液压泵转速控制等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3层分级体系结构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位移同步和负载均衡"的双目标控制策略实现了箱涵推进面控制点的推进位移相同的控制目标.液压系统采用变频技术,实现了无级调速和节能.也阐述了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硬件电路的主要特点.该系统成功应用于上海市中环线北虹路隧道工程建设,顶进的箱涵断面尺寸高7.85m、宽34.20m、长126.00m.  相似文献   

12.
蒙秀林 《科技资讯》2012,(33):40-41,43
本文以广州地铁二号线大断面浅埋暗挖施工为工程背景,讨论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开挖跨度21.6 m的三线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阐述了城市地铁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要点,对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隧道双侧壁导坑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大跨度隧道施工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依托某工业园新东路下穿京港澳高速相交工程,根据该项目自身工程项目的特点,合理的组织相应的施工组织计划,通过该项目将理论中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根据工程中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箱涵的最大的顶力来确定油顶的台数,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该项目中箱涵的制作和施工安装过程,进而根据箱涵的计算结果来确定顶推过来的施工组织方案,并且在箱涵顶进的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箱涵的标高和位移,保证施工安全,同时本论文给箱涵施工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箱涵顶推下穿高速公路时箱涵方向偏差和路面沉降问题,以荆门439省道下穿襄荆高速公路工程为例,分析确定了箱涵顶推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建立系统的监测方案,在顶推过程中实时反馈监测结果调整下一步施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箱涵的轴向偏差需通过调整千斤顶顶程修正,箱涵的不均匀沉降会影响高速公路的路面平整,差异小的沉降可通过箱涵顶部预铺水泥浆、高速路面局部填补冷拌沥青等调整与补救措施,差异大的沉降需通过箱涵尾部抬升调整.  相似文献   

15.
冯安健 《科技资讯》2012,(19):69-70
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技术,简要介绍了泄洪渠箱涵的施工过程,为今后的同类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神华集团朔黄铁路1.4亿吨扩能改造需要,我单位承担了区间5处平交改立交工程施工,其中朔黄线K86+055米处的1-6m斜交框构箱涵顶进施工具有斜交、顶进自重大及地质偏硬等特点,以下就其顶进施工技术方案与主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在ABAQUS有限元软件的基础上,先建立箱涵的三维实体模型,再运用其多步分析和生死单元功能,对箱涵的施工填筑过程进行模拟.文中对箱涵的分层计算和整体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在仅考虑混凝土弹性性质的基础上,合理地模拟施工填筑过程时,箱涵的应力和位移均大于整体计算结果的10%左右.考虑到计算方法的复杂性和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仅建议在复杂和重要的工程中,对箱涵的施工填筑过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8.
汪仁平 《广东科技》2014,(14):91-92
木里河立洲水电站引水隧洞全长16727m,圆形断面,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后断面为直径8.2m。施工中采用12m长针梁钢模台车全断面衬砌。由于混凝土浮力大,针梁台车自重难以抵消浮力,造成台车整体上浮,造成相邻仓次混凝土错台,上部钢筋局部隐显等质量缺陷。通过探索成功解决了混凝土上浮难题。  相似文献   

19.
顶进施工技术在稻香路箱涵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旭  王璐 《科技信息》2011,(13):669-670
本文介绍了顶进施工技术在稻香路软土地基箱涵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为箱涵工程在软土地基中顶进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结合郑万高铁施工实践通过采用12m防水板钢筋自动化安装一体台车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高铁大断面隧道施工期间多工序作业相互干扰,一机多用,增大了作业空间,更好地减小了人员劳动强度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施工的安全质量等问题。同时一次性铺设6m宽幅防水板减少搭接,更好地保证了防水系统整体效果,充分地提高了大断面隧道施工质量、安全可控程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