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康德认为经验论派和理性论派的幸福观都不能使人们得到真正的幸福,进而他将理性原则应用到幸福论中,提出了以"自律"为原则、"善良意志"为条件的理性主义幸福观,超出了以往的幸福观念。主张以德配福,德福可以在至善中得到统一。认真分析康德的幸福观,对当代人捍卫道德尊严和实现配享幸福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拥有科学合理的理性幸福观是人们能获得真正幸福的根本。当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念被确立,数学文化的教育就理应承担起帮助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的重任,以培养能真正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公民为目标。在高校数学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打好数学知识基础、增强数学理性精神、挖掘数学德性内涵、提升数学审美品位等策略来帮助大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  相似文献   

3.
斯宾诺莎认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幸福,而哲学的宗旨则是引导人们寻求幸福。幸福观是斯宾诺莎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斯宾诺莎更以追求全人类最高幸福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把理性主义贯穿于其幸福学说中,力图倡导一种“放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感官快乐”,追求自然永恒的必然性知识,以求得心灵与自然融合的理性主义幸福观。他关切的是怎样使得世人以上帝为楷模过纯正的生活,通过对上帝的理智的爱,臻于幸福之境。  相似文献   

4.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幸福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致思和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马斯洛以他的"需要层次论"作为理论基础,建构了一种以个人基本需要的满足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人本主义幸福观。这种幸福观表现为一种"幸福层次论",暗示了"幸福的本质在于个人基本需要的满足"这一幸福论命题,同时强调个人幸福的实现需要达到一定的主体条件和客观外部条件,对我们思考个人幸福问题和树立个人幸福观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谟克利特在原子论,特别是认识论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实现幸福"等问题作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幸福论思想。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生的真正幸福在于灵魂的快乐和安宁。只有节制欲望,做到灵魂的安宁,追求理性和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达到灵魂的快乐。对德谟克利特幸福论思想的历史考察对构建现代幸福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敏 《科技信息》2007,(27):171-171
斯宾诺莎说,哲学的目的在于获得更高的幸福,这种幸福正是理性的生活,同时他也认为人与万物都是趋利避害的,保存自己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这也是自然界万物所应遵循的规律。人如何能在遵循这一规律的同时获得真正的幸福,斯宾诺莎在他的理性哲学中为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对幸福观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存在教育外部环境有待优化以及教育内容缺乏整体设计等问题。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积极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就必须高度重视幸福观教育,优化幸福观教育环境和完善幸福观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先进指导思想,积极将其融入幸福教育的顶层设计、幸福课堂、幸福文化、幸福网络、幸福实践等多维领域,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掌握幸福的打开方式,做新时代幸福的奋斗者.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幸福?可能会得到一百种、一千种甚至更多的答案。因为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完全不同。有人认为吃穿不愁是幸福,有人认为有份好工作是幸福,有人认为金榜题名是幸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幸福观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幸福观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论文将承接笔者对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有关研究,继续探讨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演变历程:重新反思--多元发展--理性渐强.追溯大学生幸福观变化的轨迹,寻找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规律,对当代大学生科学幸福观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分析,揭示了幸福的意义在于追求,拥有财富不等于幸福的道理,指出培养人的德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对于幸福问题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对幸福外在条件的改善与研究上,从而忽视了实践主体精神丰富的重要作用。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幸福不仅是人的实现活动以及对于生活的合理的长期规划,同时也是德性的不断生成活动。相比于“享乐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康德开创了理性的、批判的哲学革命体系。"前批判时期",康德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进行的,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僵化自然观;"批判时期",他又以理性思辨在认识论、伦理学领域综合唯理论与经验论、幸福与道德,继续推进其哲学革命,表达了他整个批判哲学所关注的四个问题。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先验自由概念,通过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历史和政治理性批判确立了先验自由观念。康德在星空上与心灵中进行的哲学革命蕴含着社会政治革命的巨大能量,具有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同时,正确的幸福观又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强大观念力量。我国自古以来幸福观就具有鲜明的集体主义取向。在审视我国集体主义幸福观的历史的基础上,也应对当今社会主义社会时期集体主义幸福观的“应然”走向进行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多元函数的角度解决n元幂指函数的求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多元复合函数观点出发,将求幂指函数的导数问题转化为求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导数问题,并从理论上证明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从“幸福指数”的维度谈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幸福指数背离的原因,指出幸福指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探讨了要通过提高幸福指数来建设健康有序的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处处体现了和谐教育的理念,他极度关注现代社会中人所面临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生命等种种的危机,极力主张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始终追求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幸福,不仅要追求教育环境的和谐,而且要追求学生生命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公共教育机构,大学的教育必然要关爱人的幸福。幸福与责任是紧密相联的,在关爱人们幸福的视野下,大学要树立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意识、科技创新方面的责任意识、知识传播方面的责任意识。因此,大学既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强大的责任心去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又要更好地进行科技文化创新,更加致力于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以严肃文学的立场来看待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的。他认为,通俗文学不同于平民文学,并不要求它像平民文学一样表达纯粹的平民的思想感情,也不必像严肃文学一样,表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的认识和发现,但一定要以“劝善”和“娱心”为主旨,要求其故事应有“劝善”的“暗寓”性,对它的一些“粗俗”描写,他并不全盘否定。鲁迅不像那些精英文学(严肃文学)作家那样,一味去指责通俗文学,而是在强调严肃文学的政治影响功能的同时,强调通俗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以及娱乐功能,反映出他注重功利性和包容性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要旨是要论证正义之所是,并论证正义是一种自身就好的价值。他使用了五种方法。用“矛盾揭示法”来揭明正义的日常定义所内涵的矛盾;用“极端处境法”来论证即使在“正义得一切害处,不正义得一切好处”以及在人可以隐身的极端处境中,正义本身也是有利、有力、快乐的;用“大中见小法”来彰显正义是心灵的各成分的功能发挥到优秀状态并且和谐协调;用“涵养教化法”来说明心灵品质是如何被塑造提升到优秀状态,即正义美德得到了塑造成型;用“永生报偿法”来论证从灵魂永生的角度说,正义的灵魂必定是最幸福的。这五种方法层层递进,复合呼应,成为震古烁今、极为卓越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