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满学》(第二辑)是继第一辑后又一部由吕萍主编,汇集众多名家最新研究成果的满学论文集,其内容广泛,涉及历史、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学术价值高,研究手段多样。该书既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还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突出了东北满族历史文化在满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口铎日抄》是记录明末福建天主教徒之宗教生活状况的重要文献。从对见于该书中的明末福建天主教徒的客观宗教委身与主观宗教委身之形成与特点进行深度描述与解释后发现,这个宗教群体注重客观委身胜于注重主观委身,其对天主教的正统实践的强调则暗合传统中国政府对正统实践的注重。这也许是明末福建天主教能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概括介绍了刘明教授的新作《学术评价制度批判》的主要内容,认为该书资料翔实、视野开阔、分析透彻、针对性强,显示出了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改革和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引玉"之作。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学术评价领域研究的空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多宗教并存的状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态势和特点。新疆社会科学院李进新先生所著的《新疆宗教演变史》最近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委托项目 ,全书 5 73页 ,5 0万字 ,定价 5 0元。该书作者认为新疆地区宗教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是 :1 多宗教信仰并存是从古至今新疆宗教演变最基本的特点 ,它是由新疆所处的东西方多种文化交汇之点的地理位置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流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2 新疆流传的宗教多属“外来宗教” ,主要经由中亚传入 ;这些“外来宗教”传入新疆后 ,都有一个与本地区、…  相似文献   

5.
胡适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其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胡适的宗教与民族思想作为其思想和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研究当今的宗教与民族问题有着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胡适关于宗教问题的研究,其态度是理性主义的,其方法是实验主义的;而胡适的民族思想则是感性主义的、爱国主义的和民族主义的。传统与现代的纠缠贯穿在他的宗教与民族思想中。  相似文献   

6.
湘南瑶族民间宗教是湘南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南瑶族民间宗教主要有三大特色,它们分别是:以原始信仰为主,保持其民族特色;宗教仪式丰富多彩,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受道教影响大,并且与道教相互渗透。湘南瑶族的民间宗教集中体现了地域特色,受到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它虽有其独特的个性,却也体现了民间宗教的共性。更深入地研究和保护湘南瑶族的民间宗教必然为研究和保护民间宗教本身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大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一向被认为是社会生活中相对稳定的宗教,也受到了其影响,不少宗教开始将网络纳进自己的传教、修行活动中,这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新新宗教",将互联网作为了重要的传教手段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论及《山海经》时,一般认为这本古典著作所描述的奇山、异草、怪物、神灵、神话等多属荒诞无稽之谈。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荒诞无稽”恰恰反映出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教的一些典型特征。今天,我们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中这些宗教特性加以分析、探讨,并研究其与古代萨满教的异同问题,当会对中国古代宗教的形成、发展及对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认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是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思想学术著作。该书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记载了有关夏代及其以前的宗教信仰的一部分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是研究古代宗教思想的重要依据。《淮南子》宗教思想以神仙道家思想为主,兼及其他有神论信仰,包含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一、《石邮滩的生活———基于宗教与历史的双重视角》其书傩舞产生于人类蒙昧时期,(1)后来演变为一种驱逐疫鬼、遣灾纳福的祭祀仪式。黄清喜博士所著《石邮傩的生活世界———基于宗族与历史的双重视角》是一本研究傩舞、傩文化的民俗学学术专著。该著由其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来,论述的是被誉为赣傩奇葩的石邮傩。全书共九部分,其中,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中,以研究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最为著名,也最为透彻。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的产生与19世纪后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飞跃,以及社会科学尤其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大学科的发展等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尽管学术界对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学术思想直到今天影响力仍然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命名是一种文化修辞现象。自古以来,中西存在着有差异的文学作品命名现象。一般地说,中国文学作品命名重抒情性、写意性;西方文学作品命名重写实性、传记性,还可以加上宗教性。这种差异的产生,既有中西不同学术文化背景的影响作用,也有文学作品自身不同内容的影响作用。在现当代,中西文学作品命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研究是当前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三十年来浙江民间信仰研究成果进行以点带面的综述性介绍,梳理出其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涉及浙江民间信仰的重要著作、浙江民间信仰史的研究、以神信仰为代表的专题性研究和当代浙江民间信仰的田野调研等。  相似文献   

14.
公元8世纪开始,藏传佛教创造性地继承了印度佛教寺院的僧伽组织制度,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藏传佛教寺院组织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实体与组织形态,藏传佛教寺院组织制度在自律(内部制度)与他律(外部制度)上,超越了同时代其它所有组织之功效。文章运用管理学、制度学、比较宗教学、宗教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视野,深入探究印度佛教寺院组织制度西藏化路径、整合与自身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宗教文化通过多种途径逐渐向高职院校渗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对苏南地区五所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当前高职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以及高职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提出了理论的、艺术的、宗教和实践 -精神四种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宗教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对世界颠倒的反映 ,是人脑中脱离现实的幻想。而禅宗的宗旨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却超越了宗教掌握论  相似文献   

17.
兴起于现代并以人关怀为深刻背景的性别理论(gender theory)或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作为学术研究的新理念和学术批评的新视角,正越来越为哲学、学、法学、艺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人学科所重视,尤其给当代中国学术批评以深刻启示。性别研究填补了传统学术中忽视性别问题和性别作用所造成的性别批评的空缺,性别理论不断推动着当代人反思历史和检讨现实,体现出空前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西双版纳曼底傣泐寨人类学田野研究基础上,运用宗教社会学的视角,揭示曼底傣泐人在勐神、村寨神及家户神日常宗教实践中的社会性别关系。认为在曼底,村民们通过想象社区的构建来确定他们的族群认同,而对社区的想象却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神灵赕和竜仪式来增强。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表明 ,并不是所有优秀的科学家 ,甚至包括最为杰出的科学家都能创立起自己的学派 ,这确实要取决于某些优异的个人品质。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 ,科学学派是具有一定内在结构与功能的学术共同体 ,学派领袖在其中担负的角色必然有其相应能力上的要求。对科学学派领袖素质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科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水平 ,有助于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