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周彦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7):37-40
本文基于《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从逻辑形式上解析范畴起源于社会,从而挖掘出文本内在的张力,明晰书中的核心概念,凸显涂尔干晚年的学术转向,并为理解涂尔干和知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能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将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在机械团结的社会中,集体意识无疑是其核心概念。对涂尔干的机械团结深入分析,进而对集体意识进行解释,最后我们会发现涂尔干的机械团结的集体意识必然会导向一种极权专政和个人人格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艺术的特点是这一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有浓郁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九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对其所作的政治经济背景下的阐释.如从宗教文化角度考察,<九歌>体现了楚人的天神崇拜意识,是楚人宗教情感的审美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对《九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对其所作的政治经济背景下的阐释。如从宗教文化角度考察,《九歌》体现了楚人的天神崇拜意识,是楚人宗教情感的审美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6.
7.
宗教意识下孤独心灵的抗争--评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兰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21-24
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思想矛盾,精神忧郁孤独的心理浪漫主义小说家,他以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而晦涩难懂的象征手法相结合,使其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在美国文坛独树一帜,目前,我国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力求从霍桑的人生经历,宗教意识及人性观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胎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于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与宗教""宗教的传习""仪式与音乐舞蹈""关系网与公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宗教景观与空间建构""祭典与地方社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多元文化主义与新兴宗教"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家崇拜观念的特征表现在国家全能崇拜、国家权力崇拜、国家人格性的崇拜、国家政治崇拜,它的根源在于社会自主意识的弱化。要变革国家崇拜观念,*就必须树立社会决定国家的观念,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和国家权力发展趋势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张安礼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1(7):15-19
《淮南子》是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思想学术著作。该书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记载了有关夏代及其以前的宗教信仰的一部分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是研究古代宗教思想的重要依据。《淮南子》宗教思想以神仙道家思想为主,兼及其他有神论信仰,包含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史铁生的作品在苦难与救赎、宿命与超越、目的与过程等层面都表现了一定的宗教意识,产生这种意识的根源是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在人文精神导引下的独特人生体悟。 相似文献
12.
张智勇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107-110
通读阿来的小说作品,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浓郁的族群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特色,这也是阿来进行小说创作的精神原乡和不可或缺的民问文化资源。本文透过其小说中隐含的宿命的宗教观念,神秘的宗教传说和仪式,以及众多肩负着宗教文化传承使命的僧人形象等方面入手,力图比较全面地揭示和展现阿来小说作品中的宗教文化。以及由此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
农冠品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2):1-8
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视角探视《背带歌》的群体创造智慧、生命礼俗的传承、多彩的文化积淀、特殊的艺术手法和民歌的文学翻译等景观,从而肯定它的社会价值和它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4.
邓乔彬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8-33
汉代随着上帝观的改变和重建 ,出现了相应的祭祀仪式和造型艺术 ,神仙思想的流行 ,造就出绘画中的诸神系列 ,伏羲、女娲也在画中大量出现。汉画多历史故事 ,更多是表现世俗生活。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 ,使“玄想”与“实际”一体 ,遂使神仙、历史人物、现实生活并见于画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广泛存在于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的民众意识,探讨明清时期民间秘密宗教在基层社会中如何巧妙结合并利用民众意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笔者在探讨中,侧重结合民众意识从关于信仰诉求、医疗诉求和自身社会地位诉求等几方面因素出发,勾勒出民众意识与民间教派结合互动的动态图景,从宏观层面探讨明清时期在朝廷严厉禁止和打压下,秘密教派与乡土社会的深刻联系,表现出非常态的秘密教门在基层社会常态化运转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与苏轼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极具影响力,两人出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生体验造就了诗歌主题与宗教思想的不同。泰戈尔诗歌宗教思想崇尚“宗教是通向上帝与自由之路”的理念;苏轼将“仁、善”看作人生最高的追求。通过对两人诗歌宗教思想比较分析,揭示其宗教思想内在的冲突与统一,为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始,随着蒙古铁骑的南征北伐,各种外来宗教开始随着外来居民的涌入而传至国内,并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萨满教和儒学思想相互糅合,不断地发展。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皆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利用其来加强自己的统治。随着多元教派在蒙古社会的逐渐渗透和广泛传播,蒙古社会发生了巨变,蒙古族丧葬习俗的变化尤为明显,如火葬、天葬等新的丧葬方式开始在蒙古族实施,并表现出时代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刘永清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25-27
通过分析麦尔维尔的生活经历、美国社会的捕鲸史实、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宗教历史以及《圣经》中关于鲸的故事,可以看出,不管是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宗教环境、宗教特性,作为当时最大的海洋生物,鲸成为麦尔维尔的选择对象来表现其宗教思考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德顺老汉是路遥小说《人生》中不太重要的角色,却是创作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从个体意义上来说,德顺老汉有自己独立的故事链.他外表乐观、内心凄苦,对爱情的执着赋予他不同于传统文学角色的审美现代性品格.德顺的故事固然感人,但因为处于配角的位置,所以必须与高加林的故事对比才能显出存在的意义.虽然德顺老汉是个配角,但如果抽掉这一人物,则会对小说造成精神性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