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3 年,湖南省设立了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计划,重点资助自然科学及与自然科学相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相关的环境条件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2.
针对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面临的办刊困境,深入分析了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组稿劣势和优势,指出了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组稿的定位,提出了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组稿思路,认为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应该立足学科和资源特色,以学术带头人为栏目主编,根据资源特色、学科带头人专业方向、产业科技需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方向设置栏目,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相似文献   

3.
一、《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反映国内外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尤其是新兴与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从事新兴学科及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发表研究论文的机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二、《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主要刊登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专论、学术活动信息等。  相似文献   

4.
一、《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反映国内外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尤其是新兴与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从事新兴学科及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发表研究论文的机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二、《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主要刊登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专论、…  相似文献   

5.
正一、《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反映国内外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尤其是新兴与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从事新兴学科及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发表研究论文的机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二、《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主要刊登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专论、学术活动信息等。  相似文献   

6.
正一、《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反映国内外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尤其是新兴与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从事新兴学科及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发表研究论文的机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二、《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主要刊登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专论、学术活动信息等。  相似文献   

7.
一、《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反映国内外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尤其是新兴与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从事新兴学科及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发表研究论文的机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二、《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主要刊登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专…  相似文献   

8.
<正>一、《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反映国内外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尤其是新兴与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从事新兴学科及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发表研究论文的机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二、《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主要刊登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专论、学术活动信息等。  相似文献   

9.
一、《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反映国内外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尤其是新兴与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从事新兴学科及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发表研究论文的机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二、《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主要刊登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特别是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专…  相似文献   

10.
交叉学科一词是1926年在美国首先出现的,当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合成词。10年后这个词才被收入词典。但从3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的综合化、整体化不断加强,“交叉学科”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顿时身价倍增,交叉学科一词风靡学术界。何谓交叉学科呢?由于交叉学科是一个新兴的科学名词,对于它的定义表达方式各异,尚没有统一观点。但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即交叉学科是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交叉而形成的新学科,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各学科大门类间相互交叉形成的学科,也包括各大门类内部各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生命科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 2 0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依据论述了 2 1世纪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领头地位。同时 ,对 2 1世纪生命科学的几个重要研究领域进行了评述 ,其中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组学与发育生物学的关系、基因组学与生物进化及生命起源的关系、生物信息学的作用和地位 ,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对 2 1世纪人类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环境的变化,会计学科也在拓展与创新.21世纪中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现行的会计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意识观念的人性化、社会组织网络化、经营的集团化与集约化.这必将使21世纪的会计学科向会计科学靠拢,会计学科范畴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孙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6):152-153,169
介绍了专家们对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预测,论述了生命科学能够迅猛发展的根源,指出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一面最鲜艳的大旗,是伟大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世纪之交,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说到底是掌握了高新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培养了高素质的垮世纪人才,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培养德为首,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仅结合笔者自己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想,论述一下新形势下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常议常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薛若冰  刘元力 《山西科技》2005,(2):19-19,21
纳米技术是20世纪末期刚刚兴起的新技术,也是21世纪的科技发展前沿。文章着重介绍了纳米技术给医学领域带来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了市场经济体制和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的是一条“边治理边破坏、治理与破坏同步、破坏大于治理”的道路,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破坏。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后,自然环境的状况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我国目前的生态治理体制、政策和政府结构与职能有其内在问题与矛盾,成为中国政府生态政治建设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科学会聚是21世纪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和选择。以SCI和SSCI数据库中“气候”研究主题文献为例,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和技术手段,绘制了学科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了会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学科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全球气候研究分布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跨学科等多个学科门类;气候研究的论文产出接近于指数增长趋势,学科数量接近于线性增长趋势。研究结果对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以开放巨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各种子系统的综合研究和复杂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科学理论方法在21世纪得到充分的发展,具有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综合和交叉研究的特点。本文简述了分形理论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依据目前我国乃至世界采矿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21世纪采矿业的发展,阐述自己对采矿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对采矿工程教育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专业将在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师范生物科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一步加强师范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本文调查和分析了师范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帮助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成功就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