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化在萨特和马克思的哲学中都是一个重要概念.萨特受马克思主义的吸引,把存在主义导入马克思主义,开创了现在西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先导,但是萨特的异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根本上讲还是有区别的.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异化的概念、产生异化的根源和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阐明两者的区别.萨特把异化的产生归于匮乏,匮乏是永恒的,是始终伴随人类社会的.而马克思则认为异化是劳动的结果作为一种异己的对象同劳动者相对立的过程,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私有制,从而指明了消除异化的途径,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废除私有制,消灭异化劳动,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相似文献   

2.
从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论看汶川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的一天,30岁的德国气象家魏格纳(A.Wegener,1880-1930)照例在凝视墙上悬挂着的一张世界地图,研究寒流、暖流、季风等气候变化趋势。突然间,他发现大西洋两岸南美洲巴西的一大块凸出的部分和非洲的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形状恰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早期中国宪法学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话语体系的西方化,理论的多元化和集体主义倾向,而现代宪法学则表现出早期宪法学传统的中断和较强的注释性以及深受苏联宪法学影响的理论单一化与理论体系封闭性的特征.中国宪法学的未来走向,一要确立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二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中国宪法学,三要促进宪法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该如何面对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挤压,已成为一个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何其芳的文学活动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即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世界新潮,更要弘扬民族文学传统,凸现自己的中国品牌,建树鲜明的民族特色,努力创作高质量、本土化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如此概括中国古代繁荣景象的一组词语,用在这里或许不太合适,但这恰恰成了互联网“泄漏门”利益链条中呈现出来的一个鲜活的画面.这画面很“热闹”,却让所有的网民倍感“揪心”. 看看我们的手机、翻翻我们的邮箱,每天海量的垃圾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这还不算,更有甚者,接到莫名电话的骚扰,推销奶粉的,卖尿片的、卖治疗仪的、卖房的、投资的、开发票的等等,一度扰乱了一天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毕飞宇"最忌讳假"的创作阶段,作品《青衣》再现标高.主人公莜燕秋在想象与现实中挣扎,时光的流逝、现实的不容与她自身诗性的、异化的追求,造就了她一段生动的独角戏.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审视.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文学的互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是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其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互动性的实现依赖技术的支持,与网络文学表现内容的当下性和文本结构的开放性、动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莫里森的<宠儿>展现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侧面,每一个主要人物都以自己的方式压抑对过去历史的记忆.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析生活在奴隶制下的黑人所遭受的身心摧残.塞丝作为癔症患者的一个主要人物,对其癔症根源、症状以及愈合的分析,有助于了解美国奴隶制下黑人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莫里森所提出的只有直面历史事实,才能走出历史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绝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对唐诗作出过很高的评价,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充分利用了唐诗资源.受唐诗的影响,鲁迅写了很多无题诗,用唐诗作典故丰富了自己旧体诗的语言,并继承了唐诗中杜甫诗的史诗性.大量唐诗的引用和化用还增强了鲁迅杂文的战斗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庐慕 《创新科技》2005,(1):32-34
企业生存状态是企业家的一张脸,不同企业家运作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命运。出生于1973年的陈天桥,以9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超过了丁磊,成为新的中国首富。仅仅靠一家经营网络游戏的网站就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在购并新浪之后,陈天桥开始筑造一个宏大的娱乐业建筑:通过对新浪、英特尔、微软、长虹、广电集团等资源的整合,将互联网、电视和游戏嫁接在一起。在商业资本纵横的时代,这样的构想无疑将对中国家电业产生巨大的震撼。同时新浪与盛大联合体出现之后,人们在中国首富的背后,又看到一个世界首富的朦胧身影。  相似文献   

11.
因犯了杀父娶母大罪而被迫弄瞎双眼流放而死以解除百姓于灾难之中的俄狄浦斯王,一直作为一个罪人而承受了因果报应式惩罚。但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理论在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的应用,人们才有可能从他受挫的心理出发去研究这一情节的必然性,并因此而对他的人品重新作出评价。在他的三次冒险中,始终贯穿着他强烈追求母爱的潜意识渴望,贯穿着他对人民的兴旺与幸福的无私奉献。因此,他暂时脱离母爱而流放致死只不过是一个楔子——把剧情推向高潮以更加充分地歌颂他的光辉和伟大。  相似文献   

12.
童年,海明威心头永远的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扮女装的童年经历导致了海明威终身的痛苦.它对他人格的形成至少具有精神分析学方面的三种意义:第一,导致他对女性既依赖又忽略的双向情感以及对名誉地位的终身焦虑;第二,导致了他强迫性的竞争意识及较强的攻击性;第三,导致了他的自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憎恨.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的散文是作者学识、智慧、才情、文采的自然流露。余光中把汉语中相对稳固的词语大胆地加以剖析、重组,用他那非同一般的妙言趣语,描绘出一种美轮美奂的景致,以其超拔的才情和独特的幽默显示了自身卓越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的诗作以典型的个人话语书写内心情感历程.少数关注现实的诗作并未影响他前期的基本取向;他咏叹情爱,但更多遭遇苦恋,未曾获得幸福;他咏写对精神家园的追寻,逼仄的现实前却无由逃遁;抗战中的罹难,最终转变了诗人的心路走向,诗人由此实现对现实的复归,并完成了其不朽之杰作.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前只看到社会关系对人的决定性,片面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忽视人的主体创造性.事实上,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互动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制约着人的活动及其才能的发挥;人的实践活动又在不断改变着社会关系的状况.社会关系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预言的深刻--兼论鲁迅的怀疑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同时代的思想家比较,鲁迅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性,显现出预言般的深邃。他对民主与科学的质疑,对革命及革命者的怀疑,对革命胜利后的预测,对自己死后被利用的猜测,都已经程度不同地被史实所印证。这得力于鲁迅彻底的怀疑精神,使他能够以“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的独特视角,去审视人类自身及其社会环境,对过去、现在、未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诗人李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病痛和政途失意造成心理的阴霾在其诗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诗风的急剧转变也是畏惧死亡的某种心理折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构建,在美好的仙境中寄托超脱凡世的追求,体现了李贺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儒家中庸生死观在唐人思想中有表现,唐朝诗人追求精神超越,说明李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品读李贺的诗歌,既能深刻地体悟到李贺本人的生死观,又能进而理解唐人对生死的各种诠释。  相似文献   

19.
李居平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7):125-128,136
博尔赫斯一生与书籍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源于小时候父母亲和家庭藏书的影响,以及他对书籍的钟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对图书馆职业的选择和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通天塔图书馆》梦幻般的描述,集中体现了他的图书馆情结。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的乡村小说是他内心紧张的产物,是心灵世界自我搏丰与自我平衡的产物.前期,阎连科在启蒙与自我发现之间不断寻找平衡;后期,阎连科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寻找着自我的合理位置,这些内心世界丰富的活动内容都参与了他作品美学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